搜尋結果
《俠女》(英語: A Touch of Zen )是由胡金銓於1970年至1971年執導、並由香港及台灣兩地合拍的武俠電影 [1],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由石雋、徐楓、白鷹、田鵬、曹健、韓英傑、苗天、張冰玉、薛漢、喬宏、林正英、洪金寶、萬重山等人演出,曾
《俠女》(英語: A Touch of Zen )是由胡金铨於1970年至1971年執導、並由香港及台灣兩地合拍的武侠电影 [1],故事出自蒲松龄的《聊斋誌异》,由石雋、徐枫、白鹰、田鵬、曹健、韓英傑、苗天、张冰玉、薛汉、乔宏、林正英、洪金寶、萬重山等人演出,曾
- 生平
- 成就
- 評價
- 作品
- 相關作品
- 外部連結
胡金銓出生於北京的書香門第,祖父為清末山西巡撫胡景桂,父親胡源深任職河北井陘煤礦技師。胡稍長赴河北省井陘煤礦坑就讀幼稚園,七七事變後返回北京;1938年入讀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1943年入讀北平匯文中學,並在該校修畢初中及高中課程。 1949年,胡金銓隻身離開北京前往香港,原本想留學美國,並已經收到入學申請書,但由於國共內戰無法成行。胡金銓又想報考香港的理工院校,但不被獲准,由於未帶生活費來港,從而轉向就業,入嘉華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校對,與宋存壽同事,因脾氣倔強遭解僱以後,前往某廣告公司任廣告畫師,繪電影廣告。後由蔣光超介紹,1951年轉入費穆主持之龍馬電影公司擔任廣告、海報、布景等工作,但因不懂電影工作半個月後又被解僱。在繪製電影海報、廣告期間,胡金銓同時兼任家庭教師,學生沈家樂的父...
《大醉俠》是胡金銓早期電影的代表作,也是華語電影中最早使用武術指導的電影,成為了20世紀60年代香港新派武俠電影的先驅之作,與張徹、楚原等人一道改寫了武俠片風格。1971年,胡金銓拍攝出了《俠女》,這部電影在坎城電影節獲得了最高技術委員會獎,使其本人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胡金銓注重電影中的藝術性,其電影中借鑑了許多傳統繪畫與戲曲中的元素,尤其是其電影配樂中所用京劇的鑼點聲尤為人所稱道。胡金銓在明史上頗有研究,所拍武俠電影時代也多集中在明朝,其電影中許多服裝、房屋等道具的設計細節都經過其仔細的考究。在業界,胡金銓以認真著稱,在拍攝《俠女》的過程中花費上千萬台幣耗時九個月製作古街道,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也往往為了等合適的天氣而耗費大量時間。胡金銓本身也是為書法家和水墨畫家,其電影作品運用了許多中國...
大衛·波德維爾(英語:David Bordwell)在其著作《電影詩學》中評價胡金銓為「亞洲最優秀的導演之一」,認為其電影「表現出一種揮灑自如的精湛的專業風格,卻又甚少學究氣」。在紀錄片《藝術的追尋:李安談胡金銓》中,李安表示胡金銓是中國最早注意到電影的藝術性的人之一,並有志於在電影中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自己受到其影響,尤其是受胡金銓電影中的「氣韻」影響最深。在其影片《臥虎藏龍》中,致敬了胡金銓電影《俠女》中著名竹林戲場景。在胡金銓紀念展上,徐克接受採訪說到《新龍門客棧》(1992年,徐克作品)中的金鑲玉相當於是對胡金銓導演《迎春閣之風波》其中角色的「某種致敬」,是闖入胡金銓電影世界的某種行為的寫照。他認為《俠女》中的場景「到現在沒有人可以重做出來」,胡金銓是「一個比我們強很多倍的電影界的巨人」。執導電影
1. 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執行導演,「金銓」名義,與高立、王月汀共同擔任) 2. 1964 《玉堂春》 3. 1965 《大地兒女》 4. 1966 《大醉俠》(「金銓」名義) 5. 1967 《龍門客棧》 6. 1970 《喜怒哀樂》之『怒』 7. 1971 《俠女》(台灣上映時曾拆為上下兩集,下集並改名《靈山劍影》) 8. 1973 《迎春閣之風波》 9. 1975 《忠烈圖》 10. 1979 《空山靈雨》 11. 1979 《山中傳奇》 12. 1981 《終身大事》 13. 1983 《大輪迴》之『第一世』 14. 1983 《天下第一》 15. 1990 《笑傲江湖》 16. 1993 《畫皮之陰陽法王》
未完成電影
1. 《張羽煮海》(張羽鬧龍宮) 動畫電影長片,預計90分鐘。 1983、1984年策畫,與宏廣卡通(宏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2. 《美猴王》動畫電影 3. 《華工血淚史》胡金銓1982年開始籌劃,1996年底獲得英國Goldcrest公司同意投資一半資金,原訂1997年7月開鏡。由張家振、吳宇森擔任執行製片,周潤發允諾擔綱主角。因導演胡金銓1997年1月回台灣進行心臟導管氣球擴張術,不料術後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4. 《維也納事件》(僅有試拍片,演員:張艾嘉)
2022 紀錄片《大俠胡金銓》(The King of WuXia) 由知名導演林靖傑執導。在「島嶼江湖:武俠在台灣」影視聽特展完整首映。院線版分兩部曲上映,「第一部曲:先知曾經來過」、「第二部曲:斷腸人在天涯」在台灣2022年10月上映。
2019年12月5日 · 胡金銓導演電影回顧展近日在香港開鑼,胡導代表作《俠女》 (1970)成為頭炮作品之一。. 《俠女》為胡金銓作品重要分水嶺,當中開拓新元素為後繼武俠作品圭臬,亦為新派武俠電影代表之作,華語電影在國際備受矚目之先鋒。. 《時代雜誌》公布百部 ...
考究史實的人物設置、服裝化妝與道具,讓胡金銓及其電影成為新一代武俠動作電影的代表。《龍門客棧》當年轟動整個東南亞,《俠女》則是臺灣電影首次摘取國際大獎。
《俠女》(英語:A Touch of Zen)是由胡金銓於1970年至1971年執導、並由香港及台灣兩地合拍的武俠電影[1],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由石雋、徐楓、白鷹、田鵬、曹健、韓英傑、苗天、張冰玉、薛漢、喬宏、林正英、洪金寶、萬重山等人演出,曾在第28屆坎城影展上獲得技術大獎。 在台灣上映時曾拆為上下兩集,下集並改名《靈山劍影》。 該片於201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百大不朽電影」之一[2]。 Quick Facts俠女A Touch of Zen, 基本資料 ... 俠女. A Touch of Zen. 第28屆坎城影展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 胡金銓. 監製. 夏吳良芳. 製片. 楊世慶. 編劇. 胡金銓. 故事. 《聊齋誌異》
1970年7月10日 · 侠女的剧情简介 · · · · · ·. 没落书生顾省斋(石隽 饰)在小镇经营字画铺“代写书信春联”过活,奉养家中老母,偶然结识了家附近废屯堡新搬来的杨之云(徐枫 饰),与其暗生情愫。. 恰逢东厂人士欧阳年(田鹏 饰)前来打探,其与附近算命瞎子 ...
其他人也問了
胡金銓是誰?
胡金銓早期電影的代表作是什麼?
胡金銓為何離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