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4日 · 一般來說,腦血管瘤破裂合併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包括是否有再出血、血管痙攣及急慢性水腦症、癲癇及低血鈉症。 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顯示,再出血率於24小時內約3~4%,出血後1個月內每天1~2%的機率,3個月後每年再出血率則為3%。 陳慶霖建議以臥床及血壓控制來預防再度出血,以手術夾除腦血管瘤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狀況,但也需視病患本身的情況而定。 總之,無論採取何種手術,最好要在患者處於穩定狀況時就及早手術,才可避免再出血的機率。 至於血管痙攣最嚴重的高峰是發生在術後的第7~10天左右,若收縮得很厲害,會造成血液灌流不足,而出現中風症狀(輕者如嗜睡、失語;重者如昏迷不醒及腦死)。

  2. 2022年11月21日 · 腦動脈瘤術後會有後遺症嗎? 即使手術成功,腦動脈瘤患者仍有數種可能的後遺症,主要都是源自於術前腦動脈瘤破裂出血(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所造成的影響。

  3. 2019年3月15日 · 目前,腦血管動脈瘤的積極手術方法有2種:開顱夾閉手術以及栓塞治療。 開顱夾閉手術 崔源生表示,開顱夾閉手術特別適合於後交通動脈瘤(因為手術視野最直接),中大腦動脈瘤(因為位置淺且常有複雜分支關係,不利於栓塞治療),前交通動脈瘤(常有複雜分支 ...

  4. 一般來說,腦動脈瘤破裂後,15% 患者被送到醫院之前就已死亡 (也就是猝死)。 整體而言,即使經過積極治療 (包括手術),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於一個月內死亡,三分之一的患者重殘 (如癱瘓或是植物人狀態),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全身而退。 三、腦動脈瘤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 腦動脈瘤的盛行率為 1% - 5%,也就是平均每 100 人當中,有1-5人會罹患腦動脈瘤。 危險因子包括了高血壓、服用避孕藥、抽煙、喝酒、懷孕婦女、及有腦動脈瘤家族史者。 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年齡高峰是55-60歲,但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也不在少數。 四、腦動脈瘤的症狀及診斷. 既然腦動脈瘤如此可怕,有如一個未爆彈藏在腦子裡,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這個疾病?

  5. 2019年1月19日 · 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的危險因子時,可要求醫師做腦部電腦斷層的血管攝影,第一次做檢查可能需要自費,但這個檢查不只可以檢查出有沒有動脈瘤,也可以看出腦部血管的品質,譬如有沒有狹窄,其實就算自費也非常值得。

  6. 2024年1月4日 · 動脈瘤即使順利經由手術鉗夾或栓塞阻塞,約在出血後第3天起至10天左右,病患腦血管會因血塊刺激產生收縮,即發生所謂的「血管痙攣」。 一旦收縮厲害造成血液腦灌流不足,便會有中風症狀,輕則嗜睡、無力或失語等神經功能障礙,重則昏迷不醒或腦腫 ...

  7. 2024年1月4日 · 腦動脈瘤術後要注意什麼? 1.密切觀察意識狀況、肢體肌肉力量及生命徵象,如有變化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2.血壓維持在150mmHg,避免血壓過低導致腦灌流不足。 3.抬高床頭30度及維持頭頸一直線正中位置促進腦靜脈回流。 4.觀察血氧濃度變化及呼吸型態。 5.維持輸出入量的平衡,觀察是否有尿崩症(2小時尿量大於500ml),觀察皮膚飽滿度及體重變化。 6.防止便祕及減少憋氣解便。 7.提供安靜環境,避免不必要疼痛刺激,動作輕柔及分散方式執行護理活動。 8.照顧者可執行復健運動,如翻身擺位、患側肢體全關節運動及肌力訓練,以預防關節肌肉變形攣縮。 常見術後合併症. 1.再出血:術後24小時內平均再出血機率為3~4%,是顱內動脈瘤常見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