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8月23日 · 中国古代 官员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可提前。. 对于官员是否强制退休、退休年龄,历代政府规定不尽相同。. 宋太宗时“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宋朝官员七十岁可告老还乡,享 恩荫 可荫补,每月 退休金 是原来俸禄的一半。. 退休前可升一阶 ...

  2. 2017年3月4日 · 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岁。清代文武官员的致仕年龄比较繁杂。文官致仕年龄,一般在60岁上下。武官致仕的年龄,则随官职大小而异。

  3. 2008年7月16日 · 据此,徐连达主编《中国历代官制词典》“致仕”条:“古代官吏退休称‘致仕’,亦称休。 意即古代官吏交还执掌的政事于国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月第1版)对“致仕”也缘词一一对应解释为“交还官职,即退休”。

  4. 官員 致仕 退休後,可依在職時薪俸領取退休年金,一般而言分以下三種狀況: ol li 領半俸-正常情況無過失年老 致仕 ,一般而言都領半俸. li 領全俸-年老 致仕 ,而皇帝又認為該官員有功,可以特別恩旨領取全俸,並且安排使用朝廷驛站返鄉. 在古時自費長途返鄉通常是極為耗財費力,常有客死途中之事,故準許使用驛站安全快速返鄉亦為皇帝一種恩賜. li 無俸-犯錯被皇帝下旨或「部議」勒令強迫革職,只是稍顧慮該...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 懸車 致仕. . 列印. 複製網址. 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致仕. 辭官退休。 《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 」《三國演義》第二七回:「桓帝時曾為議郎,致仕歸鄉。 」也作「致事」。

  5. 宋宁宗庆元元“夏乞致仕不允”;过了四“乞致仕”,仍未获准。 直到“庆元六春二月辛酉改《大学诚意》章,甲子以疾终于正寝……享年 ...

  6. 考察致仕指大计之年,官员以年老、疾病、不称职致仕。 其初为 吏部 稽勋 司 职掌,后改 考功 司。 清朝 亦称休致,其制规定,凡自 陈 衰老,准予休致者,称“自请休致”; 年老不克胜任而令休致者,准予“ 原 品休致”; 年老有疾,恋职不退而被议者,则 ...

  7. 而实际上,“致仕”的意思并非“做官”,它是指为官者卸任或辞职——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用法呢? 主要原因是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者“宦”(引申义)也,那么“致仕”就是“做官”。 将“”与“官”联系起来自然没什么错,但一旦忽略或误释了其中的“”字,就会导致对整个词语的片面、错误的解读。 下面利用古汉语的有关材料做一点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历史悠久,语义繁富。 按《说文·攵部》:“,送诣也。 ”《玉篇·攵部》也说:“,至也。 ”基本上可以说,“”最初的意思是“送”、“送到”等。 例如: (3)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周易》) (4)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捍之,送致诸竟。

  8. 考察致仕指大计之年,官员以年老、疾病、不称职致仕。 其初为吏部稽勋司职掌,后改考功司。 清朝亦称休致,其制规定,凡自陈衰老,准予休致者,称“自请休致”; 年老不克胜任而令休致者,准予“原品休致”; 年老有疾,恋职不退而被议者,则勒令休致 ...

  9. 2022年12月20日 · 致仕是传统社会中国官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经历了先秦萌芽期、两汉初创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期,至唐代,该制度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之相关的是,唐代官员对“七十致仕”的传统认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 由于官员自身地位、境遇、利益诉求等各不相同,因此对致仕制度与实践的认识也千差万别,往往是对致仕某个方面的个人认识较为丰富和多元,但相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一、对主动致仕的肯定. 1.认可提前致仕之行. 唐代出现了相关的法令规定,即年龄不及七十的官员,容貌衰老、健康状况不佳的,可以提前致仕。 朝廷的提倡与法令的规范,对唐代提前致仕思想的形成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上,唐代人对于官员未及七十而主动乞骸、知止而退,给予肯定。 唐代也有官员年未及七十而主动致仕情形。

  10. 考察致仕指大计之年,官员以年老、疾病、不称职致仕。 其初为 吏部 稽勋 司 职掌,后改 考功 司。 清代亦称休致,其制规定,凡自 陈 衰老,准予休致者,称“自请休致”;年老不克胜任而令休致者,准予“ 原 品休致”;年老有疾,恋职不退而被议者,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