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
      其他醫療院所
      花蓮縣花蓮市民權路44號 · 03-824-1234
  1. 2015年6月30日 · 黃勝雄原是美國知名腦神經外科權威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1993年因門諾醫院院長薄柔纜醫師Dr. Roland P. Brown的一句話台北的醫師到花蓮很遠去美國很近」,辭去醫學院教授職務至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工作甚至有9年時間

    • 體驗花蓮的海洋文化啟蒙
    • 不遺落任何人的門諾醫療精神
    • 花蓮願景與參與政治的日常
    • 社群時代的公共討論與選舉

    首先從海島文化視角來看花蓮的話,花蓮是整個台灣賞鯨活動的發源地。然而弔詭的是,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我們作為島民,卻怎麼會對海洋陌生?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下,連竟堯參與了黑潮基金會的賞鯨解說員培訓。 20幾年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廖鴻基老師,跟一群熱愛鯨豚的朋友們組了一個台灣尋鯨小組。當時就從花蓮豐濱的石梯港出海,大概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海面上記錄很多非常珍貴的鯨豚畫面。甚至,還拍到了虎鯨的畫面。在沒有手機的年代一般人根本不會想像到台灣東部外海有這麼豐富的鯨豚資源,後來才促使後來政府開放娛樂賞鯨活動,而花蓮也成為海洋文化初體驗的啟蒙之地。 近年來不但透過賞鯨體驗活動排下許多海洋教育的種子,花蓮也有許多學校讓孩子們參與淨灘、「迴游吧」食魚教育等活動,累積大眾對海洋的認識。 海人在解說時,...

    第二種視角來看花蓮,是談到門諾醫院,是在70多年前有一群來自於美國的門諾會的宣教士於花蓮所建立的醫院。 最初,門諾會宣教士是開著美軍退役的巴士,深入到花蓮最偏遠的部落中提供醫療服務。宣教士們,會將門諾會的旗子發給部落,宣教士若遠遠看到部落的人生病將旗子升起,再遠他們都想盡辦法過去提供醫療的協助。 巡迴醫療的服務70多年來從未間斷,照顧的弱勢對象也越來越廣泛,不僅提供居家早療以及在宅醫療服務,甚至提供專業運動防護服務給花蓮偏鄉中小學的運動員,讓他們不會因為運動傷害、醫療差異而喪失優勢,變成未來發展的劣勢。 門諾就像是遠距醫療先驅,不只要克服距離的課題,還長出多語言衛教專案服務,用以人為本精神輔以現代科技,去跟各地衛生所、部落合作滿足偏鄉醫療的需求。

    第三種視角是如何生活在花蓮。海人從20年前移居到花蓮後就愛上花蓮,他認為花蓮有非常好的自然環境與多元文化,直接面對了全世界最大的海洋,開車三個小時就可以抵達3000公尺的合歡山,這也是一個非常適合生活的地方。過去有很多喜歡花蓮的人找到不同留下來在花蓮生活的路徑,像是觀光業以及半農半藝的斜槓創業、創作生活,讓花蓮在文化性與藝術性等不單純是物質的生活期待,有多元的樣貌值得大眾去體驗。 而外界對於花蓮未來的想像,海人說到,除了對於孩子的教育或未來發展期待之外,面對人口持續外移,對政策的期待上,有時候或許不是單純從政黨屬性去思考,還留在這裡的人,跟都會區所想像的、所理解的是不大一樣,也不適合用一個標籤就掛上,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的討論及論述。 他藉由門諾傳教士傳福音的過程來比喻,是到最貧困、最需要醫療...

    身為一位時常在網路上針砭時事的網友,海人認為「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聲音,每個人應該要有自己的論點。當你需要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候,你就需要接收一些不同的資訊來源,你要去透過自己的轉化、自己的價值判斷。我覺得其實就是每個關心台灣、熱愛台灣的朋友,其實都應該可以有機會,透過你在網路上的一點一滴的累積,發表你的想法、與人的互動,用一個正向的思維試著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覺得這個集結起來,其實就是台灣最穩固的力量,我覺得其實也是讓台灣可以持續在民主深化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也是自媒體對於民主參與及討論的新空間。即使網路上可能會有過於偏激或錯假的訊息,但這是一個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接收大量資訊的最好的年代。 「我覺得其實如果台灣的民主要持續深化,還是應該要有更多從重要的公共政策的討論思...

  2. 2015年4月29日 · 你家開車到最近的大醫院要多久時間3張圖帶你看全台緊急醫療資源差距 8年前 一句到花蓮很遠去美國很近」,黃勝雄醫生奉獻22年在花蓮門諾醫院 8年前

  3. 2018年6月16日 · 本書作者周恬弘長期任職於花蓮門諾醫院他在本書除了分析許多醫療現場的狀況醫病關係的演變之外也對醫療和就醫環境提出寶貴建言例如紐西蘭和瑞典不論過失補償模式更能解決醫療糾紛並提高國家整體的醫療水準;「疾病壓縮論 ...

  4. 2023年4月18日 · 8人被控分別到花蓮慈濟榮總鳳林分院國軍花蓮醫院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台北榮總陽明醫院內湖三總萬芳醫院汐止國泰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雙和醫院等11家醫院看診甚至使出下跪自殘撞牆自稱想要殺人等激動舉措醫師誤判有 ...

  5. 門諾醫院的斜槓海人」:從鄉土到公共網路空間所有貢獻都能化為花蓮成長的養分 門諾傳教士傳福音是到最貧困最需要醫療的地方去先醫治他們並提供他們所需自然會帶出影響力並讓人追隨在花蓮若能有更多議員更多基層的市民代表或鄉鎮長

  6. 2020年4月27日 · 一五年四月愛互聯前進花蓮連結花蓮門諾醫院門諾基金會的在地資源台積電志工社為他們募集兩百多萬元的捐款並購置了兩台送餐保溫餐車捐贈給門諾基金會讓一份便當也能化做溫暖獨居老人的力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