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無米樂社區茄芷工坊, Tainan, Taiwan. 3,304 likes · 40 talking about this · 982 were here. 將傳統藺草編織技術傳承保留;隨時代改編為紅藍綠網袋,後經社區產業發 .

  2. 源自台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社區,透過紀錄片「無米樂」與偶像劇「俗女養成記」活絡觀光,其中茄芷工坊結合社區媽媽一同編織茄芷袋,靈活巧手並創新翻轉為各式文創小物,更為紅藍綠三色茄芷袋注入新生命,運用在地元素提升社區的文化價值。

  3. 台南後壁區是茄芷袋出產地之一,尤其菁寮聚落最興盛,社區理事長黃正雄成立「茄芷阿嬤工坊」召集幾位阿嬤,各個平均七十五歲以上,每天早上八點踩著裁縫機,做出各式各樣的茄芷袋。

  4. 2020年6月30日 · 台灣精神的代表「茄芷袋」人情紅、田野綠、天空藍,在台南後壁農村找回時代記憶. 人情味組合起來的農村色盤,台灣好物經典中的經典,非「茄芷袋」莫屬。. 台南後壁農村裡的茄芷小棧,延續袋身紅藍綠三色,開發新產品與客製化商品,找回大家 ...

  5. 最夯的台客包在無米樂社區【茄芷工坊】,就在菁寮老街旁有很多可愛、時尚感且創意的茄芷袋、藺草袋。 來參觀俗女的家時,一定要來購買茄芷袋當伴手禮、紀念品回家,才不枉此行。

  6. 茄芷袋」是紅、藍、綠條紋網袋取代了傳統草編袋, 引進創新思維,提升在地意識,為茄芷袋賦予新定義。 </p> <p> </p> | 臺南市社區總體營造資訊網

  7. 後來後廓社區發展協會成立茄芷工坊,以茄芷的元素及文創的精神,將其製作成精緻手提袋。 阿嬤們手作的茄芷袋,各具不同特色,加上創意發展成各式不同用途的大小袋子,因其獨特性,茄芷袋有了新的生命價值,也成為許多文藝青年的愛用包,後來更被稱之 ...

  8. 位於後壁菁寮老街的茄芷工坊,販售各式茄芷相關商品,從背包、便當袋到面紙盒通通有。 為做出差異化,更將茄芷融合花布元素,並積極尋找防水材質的布料,增加茄芷袋的耐用性。 負責人黃正雄說,兼顧傳統、不斷創新是茄芷工坊的理念,未來也會推出客製化服務,讓每個客人都能拿到獨一無二的商品。

  9. 茄芷袋是台灣早期婦女常用的購物袋,以藺草編織而成,在農業時期常被們揹著買菜或裝農用品,一般人叫它阿嬤包,「茄芷」這名稱是用日語發音「large」而來,意思是大的包包。 後期的茄芷袋則是用紅藍綠顏色的尼龍繩製成,全盛時期一天生產三千個,至今全台灣則只剩三家工廠生產。 後來後廓社區發展協會成立茄芷工坊,以茄芷的元素及文創的精神,將其製作成精緻手提袋。 將早期的豬舍改建為工作室(圖片來源:陳佳楓) 阿嬤們手作的茄芷袋,各具不同特色,加上創意發展成各式不同用途的大小袋子,因其獨特性,茄芷袋有了新的生命價值,也成為許多文藝青年的愛用包,後來更被稱之為「台灣LV包」。 由於是阿嬤們親手縫紉,不易量產,所以也不容易發生撞包的情況。 而茄芷工坊在社區發展協會申請的多元就業團隊下,所得盈餘全部回饋社區。

  10. 最夯的台客包在無米樂社區【茄芷工坊】,就在菁寮老街旁,這裡有很多可愛、時尚感且創意的茄芷袋、藺草袋,歡迎大家來無米樂社區,來參觀【俗女養成記】(金德興)陳嘉玲的家時,一定要來【茄芷工坊】購買茄芷袋當伴手禮、紀念品回家,才不枉此行。

  1. 相關搜尋

    茄芷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