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18日 · 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藍海策略發表了 14 年,為何還這麼多企業走不出紅海? 專訪作者談「航向藍海」的技術.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本文出自 《經理人月刊》2019 年 1 月號,特別企畫:航向藍海 ) 《藍海策略》 發表於 2004 年,14 年過去了,為什麼企業仍走不出紅海? 理解顧客、理解員工的「人性化流程,」兩位學者在訪談中多次強調, 不管是大企業或小公司;在變革的過程中,唯有合乎人性,才能驅使組織成員看見、相信、進而航向藍海。 以同理心掌握人性,才能發掘藍海. Q:距離 《藍海策略》 出版 14 年之後, 《航向藍海》 最想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莫伯尼: 第一本書偏向理論、概念,但對讀者來說,是否夠清楚應用於實際領域,答案是不足的。

    • 實力之外,諸葛亮的 3 個本事
    • 人脈的經營(Networking)
    • 口碑行銷(Word-Of-Mouth Marketing)的運用
    • 稀有性(Scarcity)的創造
    • 讓我們來向諸葛亮借智慧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代,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國」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時,當年劉備是46歲,而諸葛亮是26歲,26歲的諸葛亮沒有任何政治和軍事的功績,一個46歲的人去找一個26歲沒有任何功績的人,而且還去了三次,請他擔任自己的軍師(第一把手),諸葛亮到第三次才肯見劉備,這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三國是一個混亂動盪的年代,各領域管理專家都認為三國是個人才爭奪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更藉以告訴企業主,「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三國故事中,家喻戶曉的橋段就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用來表彰劉備是如何重視人才,三次親自邀請諸葛亮。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甚至用了兩個半回合來介紹這位主角-「諸葛亮」的出場。 在資訊網路科技這麼發達的現代社會,恐怕很難有三顧茅廬,更何況...

    現代當官有很多都還要講究家世背景,古代更是如此了!三國時代,袁紹的祖先是「四世三公」,就是祖先四世有三個宰相級的人物,劉備更是大漢天子的後代,人稱劉皇叔。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雖然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所謂布衣,應該是平民百姓,但是其實不是這樣,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漢朝做過司隸校尉,再者,諸葛亮的岳母和劉表等都有親戚關係,所以諸葛亮其實也是有好的家世背景。 有了好的家世背景,加上諸葛亮也很善於經營個人的網絡關係(人脈), 人脈就是以自己為中心的「節點」,這個節點向外延伸,交往的對象不只講究人脈數量,更講究人脈的品質。諸葛亮以自己為節點,延伸的關係品質相當好,結交的人大多是當時荊州地區的名人,例如徐庶、石廣元、孟建、司馬徽、和龐德公,都是當時活躍政壇和學界的知名人士。如果諸葛亮真的要「苟全性...

    諸葛亮到底有什麼本事讓劉備三顧茅廬?用簡單一句話說,諸葛亮很會「行銷自己」。諸葛亮隱居隆中,自比管仲和樂毅,依據易中天教授的說法,他是一定會出山的,而且他是經過精挑細選要輔佐劉備,現在只是諸葛亮應該用什麼方法,在這個詭譎多變的歷史舞台出場。顯然諸葛亮自己是有他獨到的行銷手法,諸葛亮到底用什麼行銷策略呢?行銷學有一種手法稱為推薦行銷(referral marketing),透過推薦者的口碑(word-of-mouth)來行銷自己,即使推薦者也沒有用過這個產品。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是如何知道諸葛亮呢?劉備是透過徐庶和司馬徽的「推薦」,如果諸葛亮是一個「品牌」,本來沒有人知道「諸葛亮」這個牌子,假如徐庶和司馬徽是顧客,這兩個顧客知道「諸葛亮」品牌是個品質保證,因此,特地推薦給劉備使用,這就是推薦行銷...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但前兩次都沒有見到諸葛亮,難道諸葛亮不擔心劉備只來一次就不來了嗎?我想諸葛亮應該會擔心,所以諸葛亮也運用一些心理技巧,讓劉備每次拜訪後,都印證徐庶和司馬徽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讓劉備每次來都對諸葛亮有更深的了解,而且越來越覺得非得到諸葛亮不可的感覺,甚至越來越害怕失去諸葛亮。 為什麼會害怕失去,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教授在《影響力》書中提出「稀有性原理」(scarcity),意義是說,當物品越稀有,越不容易得到時,人們越想得到,因為物品不容易獲得,產生得不到的害怕心理。但是, 有很多時候,產品的稀有性是被創造出來的,諸葛亮就成功的創造了「諸葛亮」這項產品的獨特性和稀有性,即使張飛和關雲長的反對,讓劉備還是有一種非得到不可的壓力。 諸葛亮是如何創造自己產品的稀...

    諸葛亮,一個26歲無工作的年輕人,憑什麼一步登天?靠的就是三種東西,第一是人脈,沒有人脈就沒有人認識你,而且人脈除了講究數量,更重要的是品質。第二是靠口碑,沒有工作經驗哪來口碑,當然靠這些重要人脈的口耳相傳相傳!第三就是要懂的創造自己的稀有性,要有這個工作非我不可的本事。如果你能具備這三種能力,在職場上你將無往不利!讓我們一起來向諸葛亮借智慧吧! 參考文獻 品三國,易中天 著,馥林文化 《三國演義》,羅貫中 著 百家講壇-向諸葛亮借智慧,趙玉平 主講 《影響力》,Robert Cialdini 著 YOUTUB影片

  2. 2008年10月16日 · 王永慶領導台塑集團成就非凡,自然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目標。. 台大管理學院商學所所長文華、長庚管理學院院長吳壽山及台大商學院研究所博士班施人英,就曾採用新興的文字採掘技術中的「人工智慧分群法」(Growing hierarchical Self-Organizing Map,簡稱GHSOM ...

  3. 2023年10月11日 · 經理人. 年輕人打先鋒,創造國泰世華數位金融盛世. 歷經一番整頓,KOKO再度步上軌道,團隊也充滿信心,同時CUBE的雛形也逐漸發展出來,即是當時稱為「國泰世華網銀App」的服務。 不過新挑戰的出現又再度帶來巨大壓力,因此李健輔臨危授命、挺身而出,擔起重建團隊步伐的責任。 借鑒先前KOKO的團隊經驗,導入優化的組織流程與優秀人才,助團隊快速滿血復活。 而團隊逐步穩定,產品也開始得以輸出,團隊亦從一個Scrum team擴展到五個Scrum team。 「除了專注數位開發,我們也協助分行轉型、線下業務轉型。 」隨著數位轉型腳步愈走愈踏實,國泰數位金融的藍圖也逐漸清晰。 「後來我們發現,KOKO的客群聚焦年輕世代,國泰世華網銀App則在做不分世代受眾的數位金融,客群是KOKO的十倍。

  4. 2016年5月24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向歷史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論人物的成敗、論功過,而是看因果,把一件事從不同角度翻來覆去推敲一遍。 很多人讀了鴻門宴這個故事之後,焦點都放在劉邦逃過一劫的結果,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卻認為,應該試著揣摩每一個人物當下的心境,分析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為什麼這樣想? 」、「為什麼會做出那項決定? 例如,宴會上范增頻頻暗示項羽趕快動手解決劉邦,項羽毫無動靜,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項羽的傲氣與自負,讓他沒將劉邦視為威脅,「就算今日放他走,來日我也有辦法收拾他。 「說得正式一點,這叫推敲;說得俏皮一點,就像是一種思考遊戲。

  5. 2018年1月11日 · MA儲備幹部是被要求以更快的速度成長的,這些MA儲備幹部要比一般人有更好的心理素質,與更高的成熟度。 這個成熟度包含了情緒管理的成熟度與當管理幹部的成熟度。

  6. 2019年10月17日 · 多是台灣個人及公司在境外賺到的錢,台灣稅局根本不知情,當然沒繳台灣稅,如果現在誠實匯回台灣,就可適用低稅率。 說穿了, 這專法根本是「自首減稅」。 以投資大陸的台商為例,台灣的借款利率(目前 1.5% 上下),相較附近國家,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的,沒錢的台商經常選擇拿台灣資產去銀行抵押「債留台灣,錢進大陸」。 而且,為了規避直接投資需經投審會審查的關卡,先投資免稅天堂(如英屬開曼群島 Cayman Island、英屬維京群島 BVI 等等)公司,再由免稅天堂公司投資大陸公司,大陸公司賺到錢,分派股利給免稅天堂公司;或是大陸公司在進出口時,透過免稅天堂公司進行三角貿易,將交易的利潤留在免稅天堂公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