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4月5日 · 蔡壁如 台北市政府市長辦公室主任,曾任台大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葉克膜(ECMO)小組組長。 你聽過「偽惡」這個詞嗎? 最簡單地解釋, 偽惡就是「不怕被討厭」 :表面上罵人毫不留情、脾氣暴躁又沒耐心,實際上卻是個工作能力強、刀子嘴豆腐心、有肩膀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如果你的主管正是這樣的「偽惡者」,應該如何在對方底下做事? 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就是台北市政府市長辦公室主任蔡壁如。 突破舒適圈,成為多功人才. 從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葉克膜團隊到台北市政府,蔡壁如與柯文哲共事超過20年,以「血滴子」一般的執行力使命必達,成為柯文哲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2. 2017年7月14日 · 柯文哲輔大演講給我的啟示:換了一個CEO,真的能改變一家公司嗎?. 今年6月7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受輔仁大學邀請以「我的故事」為題發表演講,輔仁大學電視台將演講實錄放上網路後引起熱傳。. 演講中,柯文哲首先提到他在台大醫院的經驗,然後講 ...

  3. 2023年11月10日 · 新代董事長兼總經理蔡尤鏗表示小型企業要更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挑選人才的同時別人也在挑選你能不能讓求職者知道你厲害在哪就很重要。 」將新進人員的起薪對齊科技業,是最基本的。 但相對小型的企業,就算把年度分紅、獎金加進來,一定也不及對手。 延伸閱讀: 面對餐飲業缺工、高離職率,貳樓如何做到新人留任率 9 成? 每次面試,人資團隊都會跟求職者說明新代的產業地位。 舉例來說,蘋果(Apple)電腦的外型能做得如此圓滑平順,靠的是控制器命令工具機打磨、切削。 控制器如同工具機的大腦,技術含金量高,全球只有台灣、中國、日本和德國做得出來,新代正是台灣最大的控制器製造商。 明確賦予這份工作價值,比較能勾起求職者進一步瞭解的興趣。 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分析求職者的動機,媒合職缺與人才。

    • 戰略:戰前充分評估,不打沒有勝算的仗
    • 策略:創造勝利條件,不用開戰就能贏
    • 紀律:就算是皇帝的妃子也照砍不誤

    孫子的想法是,沒有勝算的仗不打,所以戰前的評估準備十分重要。領導者要清楚每項策略、每個行動方案的影響,才知道如何規畫下一步,取得勝算。 孫子用來評估的要素周全,由內而外包括「道、天、地、將、法」。 孫子將「道」放在首位,道指的是國家的君主和民心是否一致,也就是企業理念和員工、消費者是否吻合。 天:時機,掌握趨勢與商機;地:地理環境、資源和市場;將:經營管理者的才能;法:組織體制。 另一方面,孫子也指出企業競爭力的物質基礎和環境條件,因此他強調資訊「知」和「慮」的重要性。要「知彼知己」「知敵之情」和「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導權。這種注重全面分析情勢的態度,提供企業領導者周詳的思考架構。

    孫子說,兵法求的其實是「全勝」。 對外,指的是不用開戰,不用耗費自己的人力物資,對方也不用受到損害,就能取勝,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內,經營者必須考量對企業、對消費者、對整體產業環境都好的策略。戰爭不是為了打仗,就像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競爭,杜拉克說:「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全勝將眼光放在長遠的優勢,所以戰略上要顧及內部資源分配,也可以和對手合作,吸收整合外部資源。孫子也重視「速勝」,同樣是基於預算控制,不內耗的原則為出發點。這些觀念符合現代企業重視永續經營,重視營運彈性的理念。

    《孫子兵法》上也提到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的原則。面對老闆要辨明是非,要有拒絕的勇氣;人才以品德為優先、找到合適的人才後,要充分授權、賞罰分明。 有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孫子身為要帶人,也要執行戰術的中階主管,如何兼顧紀律和彈性。據說,孫武獻兵法給吳王後,吳王大加讚賞,問孫武能否以宮女演練兵法。孫武將宮女分成兩隊,由吳王兩位寵姬擔任隊長。孫子在操練前說明號令,但操演時宮女們嬉鬧不聽號令。孫武再說明一次號令後演練,宮女們還是笑成一團。 孫武說,命令沒有說清楚,是將領的不對,清楚了命令卻不遵守,是士兵的不對。他下令將兩名隊長斬首,吳王急忙為兩位寵姬求情,跟他說,你帶兵的道理我懂了,可以不要斬她們嗎?孫武只說一句「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將妃子斬首。再次演練時,隊伍整齊畫一。孫武向吳王說,現在士兵已經...

  4. 2017年9月3日 · 1. 我如何和柯P共事20年蔡壁如的向上管理心法相信自己相信主管也讓自己值得相信

  5. 2020年11月6日 · 這兩組申請人的條件相仿包含申請預算的時間論文發表的數量以及論文獲得引用的次數換句話說兩者職涯發展的重大差異只有一個人在職涯早期就拿到 100 萬美元,一個則沒有。

  6. 2016年5月4日 · 剛從外文系畢業的怡琳考進知名外商公司當執行祕書,但試用期間一直被主管嫌英文不好、整理的文件沒抓到重點、基本常識都搞不懂,甚至最後主管還嫌他中文程度很糟糕,整理出來的資料一點邏輯也沒有。 怡琳心想:我明明沒那麼糟糕,該做的都做了,為什麼主管老是嫌東嫌西,到底主管想要我怎麼做? 讓主管知道你聽見什麼,還有什麼需要進一步了解. 其實,在職場上,決定你去留的最大原因,大多時候不是能力問題,是溝通方式出了差錯。 上述的例子中,重點不在於怡琳的能力好不好,而是她無法確切地知道主管要的是什麼。 她只能聽見主管嫌她多麼不好,希望她趕快跟上,但哪個細節做不好,為什麼要這樣改,都不清楚,造就了她進步很有限。 主管也會覺得我都告訴你怎麼改了,你怎麼還犯同樣的錯誤。 這就是組織中的向下溝通難以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