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 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
水龍吟·古來雲海茫茫. 宋代: 蘇軾.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 ”自然乃還,受道於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餘。 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 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 ”乃蟬脫而去。 其後,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於江陵,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 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 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雲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 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 清淨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
這首詞大約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蘇軾在汴京任翰林學士時所作。 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 章質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採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水龍吟⑴·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⑵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⑶。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⑷。縈損柔腸⑸,困酣嬌眼⑹,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⑺。
詞句注釋
⑴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一百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並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常與蘇軾詩詞酬唱。 ⑶從教:任憑。 ⑷無情有思(sì):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裡反用其意。思:心緒,情思。 ⑸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用唐白居易《楊柳枝》詩:“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⑹困酣:睏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⑺“夢隨”三句: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⑻落紅:落花。綴:連結。 ⑼一池萍碎:蘇軾自註:“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⑽春色:代指楊花。
白話譯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路旁,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矇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後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這首詠物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原詞曰:“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蘇軾的這一首是次韻之作。依照別人詞的原韻,作詞答和,連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韻”或“步韻”。蘇軾在一封給章質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有人認為這首詞作於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時蘇軾與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頻繁。但信中提到章質夫“正柳花飛時”出任巡按,則與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歷及季節特徵相吻合。故定為元豐四年更為妥當。
文學賞析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覆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並為下片雨後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遊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於物,匠心獨具,想像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裡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於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遺蹤何在”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像奇妙而兼以極度誇張的手法。這裡,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乾淨利索,又餘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成餘音裊裊的效果。
名家點評
王國維: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人間詞話》) 朱弁:章質夫楊花詞,命意用事,瀟灑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呂。徐而視之,聲韻諧婉,反覺章詞有織繡工夫。(《曲洧舊聞》) 魏慶之:章質夫詠楊花詞,東坡和之,晁叔用以為:“東坡如王嬙、西施,淨洗腳面,與天下婦人斗好,質夫豈可比哉!”是則然也。余以為質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詩人議論不公如此。(《詩人玉屑》) 唐圭璋:此詞是和作。詠物擬人,纏綿多態。詞中刻畫了一個思婦的形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隨風萬里,尋郎去處,是寫楊花,亦是寫思婦,可說是遺貌而得其神。而楊花飛盡化作“離人淚”,更生動地寫出她候人不歸所產生的幽怨。能以楊花喻人,在對楊花的描寫過程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比章質夫的閨怨詞要高一層。(《唐宋詞選注》)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是宋代文學家 蘇軾 的詞作。. 此詞記夢境兼抒友情。. 上片寫夢境而出以真切之筆,表現出歷歷在目、真實不虛之情景;下片多用想像之辭,表達對故人的深刻思念。. 全詞構思獨特,格高韻逸,於風流瀟灑中又 ...
其他人也問了
蘇東坡為何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
龍吟是什麼?
祥雲龍吟是什麼?
水龍吟和滿江紅有什麼不同?
原文. 萬里,不可到。 天臺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 ”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 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 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 ”乃蟬脫而去。 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 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 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 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 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 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鳳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飛絮。
更多資料: 水龍吟.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城,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於子微。. 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餘,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