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4日 · 重讀《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感想. 作者:由 千千觀察 發表于 詩詞 日期:2021-06-14. 行行重行行怎麼賞析. 憑窗遠眺,獨坐思考著如何難入清流之境。 於是,感嘆做不得古人思考,已不是一回兩回了。 就像腦子裡冷不丁會閃現“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來。 最初,讀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印象較深刻的卻是“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一句。 記得當年初上講臺,教授九年級語文教材自讀課文美籍華裔詩人劉庶凝先生《〈還鄉夢〉自序》, 文中也出現了“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從此加深了思念與思鄉表達的印象。 特別在他在文中敘述了回美之前投宿在我祖先耕耘過的鎮安場,那一段“ 暮靄中古墓累累,夜聞林竹蕭蕭,聲如泉湧,獨坐窗前,久不能寐,我有一種淒涼而又甜蜜的落葉歸根的感覺。

  2. 2021年12月7日 · 重讀《讀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感想. 作者:由 千千見聞 發表于 詩詞 日期:2021-12-07. 行行重行行怎麼讀. 感嘆做不得古人思考,已不是一回兩回了。. 就像腦子裡冷不丁會閃現“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來。. 最初,讀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印象較深刻 ...

  3. 2023年10月13日 · 逐行解析,感悟其中:《行行重行行》两汉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夫妻分别后相思之苦和女主人公的悲痛情感。. 诗中以“行行重行行”表达距离遥远和时间的漫长,用“各在天一涯”表达相隔万里难以相见。. 通过胡马和越鸟的比喻表达了游子不归之情,以及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行行重行行》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漢末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此詩抒寫了一個女子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內容可分為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追敘初別,著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後十句為第二部分,著重刻畫思婦相思之苦。全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比興,形象生動;語言樸素自然,通俗易懂,自然地表現出思婦相思的心理特點,具有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

    •作品名稱:行行重行行

    •創作年代:東漢

    •作品出處:《昭明文選》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無名氏

    •題材:愛情詩

    行行重行行⑴,與君生別離⑵。

    相去萬餘里⑶,各在天一涯⑷。

    道路阻且長⑸,會面安可知⑹?

    胡馬依北風⑺,越鳥巢南枝⑻。

    相去日已遠⑼,衣帶日已緩⑽。

    浮雲蔽白日⑾,遊子不顧反⑿。

    詞句注釋

    ⑴重:又。這句是說行而不止。 ⑵生別離:古代流行的成語,猶言“永別離”。生,硬的意思。 ⑶相去:相距,相離。 ⑷涯:邊際。 ⑸阻:指道路上的障礙。長:指道路間的距離很遠。 ⑹安:怎么,哪裡。知:一作“期”。 ⑺胡馬:北方所產的馬。依:依戀的意思。一作“嘶”。 ⑻越鳥:南方所產的鳥。 ⑼日:一天又一天,漸漸的意思。已:同“以”。遠:久。 ⑽緩:寬鬆。這句意思是說,人因相思而軀體一天天消瘦。 ⑾白日:原是隱喻君王的,這裡喻指未歸的丈夫。 ⑿顧:顧戀、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⒀老:這裡指形體的消瘦,儀容的憔悴。 ⒁歲月:指眼前的時間。忽已晚:流轉迅速,指年關將近。 ⒂棄捐:拋棄,丟開。復:再。道:談說。 ⒃加餐飯:當時習用的一種親切的安慰別人的成語。

    白話譯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蕩的游雲遮住了那太陽,他鄉的遊子卻並不想回還。 因想你使我變的憂傷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裡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這是反映思婦離愁別恨的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系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木齋提出《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大部分詩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選·雜詩上》題下注曾釋之甚明:“並雲古詩,蓋不知作者。”並認為作於東漢時期,這也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主流觀點。今人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至於《行行重行行》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整體賞析

    此詩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言其極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餘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餘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這是當時習用的比喻,借喻眷戀故鄉的意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人了。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頻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後人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餘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淨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覆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名家點評

    宋代陳繹:“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詩譜》) 明末清初吳淇:“妙在‘已晚’上著一‘忽’字。比衣帶之緩曰‘日已’,逐日撫髀,苦處在漸;歲月之晚曰‘忽已’,陡然驚心,苦處在頓。”(《選詩定論》)

  4.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

  5. 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 ...

  6. 2022年10月28日 · 行行重行行》整首詩共十六句,可分兩解:前八句押平聲韻(離、涯、知、枝)為第一解;後八句轉押仄聲韻(遠、緩、返、晚、飯)為第二解。 免費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