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日 · 補中益氣丸為升提中氣之代表方劑,原方為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李東垣在其《脾胃論》中創製的「補中益氣湯」方,用於治療脾胃氣虛、中氣下陷者。 臨床可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水,脫肛,內臟下垂等症。 數百年來,經歷代醫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為經久不衰的傳統名方。 本品現代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 成分:黃芪(蜜炙)、黨參、甘草(蜜炙)、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生薑、大棗。 方解:本方治證系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以致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 脾胃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納運乏力,故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虛則清陽不升,中氣下陷,故見脫肛、子宮下垂等;清陽陷於下焦,郁遏不達則發熱,因非實火,故其熱不甚,病程較長。

  2. 【功效】 益氣升陽舉陷,調補脾胃。 【主治】 中氣下陷之證之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 氣虛發熱證。 發熱、自汗出、渴喜熱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方義】 李東垣 制定此方治飲食勞倦,脾胃氣虛,內傷寒熱之證,亦是「甘溫除大熱」之創始者。 方中重用 黃耆, 人參 補中益氣,升陽固表; 白朮 燥濕健脾; 當歸 養血補虛; 陳皮 理氣化滯,醒脾和胃,使補而不滯; 升麻 、 柴胡 升陽舉陷,以助參、耆,升提下陷之中氣; 甘草 、 生薑 、 大棗 調和脾胃。 諸藥合用,使脾胃強健,中氣充足,清陽得升,氣陷得舉,則諸症漸癒。 本方治療氣虛發熱的理論依據, 李東垣:「是熱也,非表傷寒邪皮毛間發熱也,乃腎間脾胃下流之濕氣悶塞其下,致陰火上衝,作蒸蒸燥熱。

  3. 服用補中益氣湯可以【 增強免疫力及調解體溫 】,改善【 消化不佳、頻尿、月經不順、胃下垂 】等症狀,補中益氣湯依中醫記載為『升陽舉陷,調補脾胃』,對於中氣下陷者幫助很大,舒緩疲勞、頭暈、心悸等症狀。

  4. 2020年5月24日 · 補中益氣丸首見於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脾胃論》著作中補中益氣湯,為「補其中而升其陽」,李氏開創了「補土(脾胃)派」的一代先驅。 數百年來,經歷代醫家的效法和使用而經久不衰。

  5. 補中益氣丸,中醫方劑名。 出自《脾胃論》。 具有調補脾胃,益氣昇陽,甘溫除熱之功效。 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 症見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臨床上常用於素日少氣乏力、飲食無味、舌淡苔白、脈虛者;脾胃氣虛、身熱多汗或素體氣虛、久熱不愈,以及氣虛外感、身熱不退者,亦可酌情使用;慢性胃炎、營養不良、貧血、慢性肝炎、慢性腹瀉、慢性痢疾。 基本介紹. 名稱:補中益氣丸. 出處:《脾胃論》 功用:調補脾胃,益氣昇陽,甘溫除熱. 組成,用法用量,製作方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注意事項, 丸、合劑:黃芪(蜜炙)200g,甘草(蜜炙)100g,黨參、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各60g;

  6. 方名:補中益氣湯)《丸》 出典:脾胃論. 效能:補中益氣、調補脾胃。 適應症:勞倦、食少無味、脾胃虛弱、元氣不足。 處方:黃耆6、人參4、白朮2、炙甘草4、當歸2、陳皮2、升麻1、柴胡1、生薑3、大棗2 (一日飲片量27公克)。 注意事項: 回上一頁.

  7. 補中益氣湯的功用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主治體內脾胃氣虛,清陽不升,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包含:頭暈目眩、眼睛昏花、耳鳴、耳聾,疲勞短氣少氣、語聲低微,面色萎黃,食慾不佳、舌淡脈弱。

  8. 補中益氣丸藥理作用. 具有影響胃腸運動的作用。 能抑制 小腸 推進運動,對抗 新斯的明 引起的小腸推進亢進, 拮抗 嗎啡 所致的小腸推進抑制;能促進大黃 脾虛 模型 大鼠 全 消化道 的排空;對乙醯 膽鹼 或 氯化鋇 引起的家兔離體小腸 痙攣 性收縮有 拮抗作用,對 腎上腺素 引起的離體小腸收縮抑制也有拮抗作用;對離體家兔 十二指腸 自發活動呈興奮作用。 具有抗 胃潰瘍 作用。

  9. www.relativehumanity.com.tw › cm › cm596補中益氣丸

    它是從補中益氣丸精化而來的,就三味補脾的藥:黃芪白朮防風。 補中益氣丸針對的是脾胃之氣,也就是消化系統加免疫系統,而玉屏風散針對的是脾肺之氣,也就是呼吸系統加免疫系統。

  10. 補中益氣丸主要功效為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北京同仁堂的補中益氣丸,能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症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肛門下墜等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