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西康省 ,簡稱 康 ,為 中華民國 的一省, 国民政府 所設置的13省之一。 於民國28年(1939年)由 川邊特別區 改制为省,為中華民國「華西三省」之一。 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 康區 ,多數地區是以 藏族 為主的 少數民族 聚居地,东部则为 彝族 聚居地。 在 康藏边界纠纷 后,其名義上主張的 金沙江 以西地区,實際由 西藏 甘丹颇章 ( 噶廈 政府)所属的 昌都总管 管辖。 此外,其主张范围内的 部分地区 还与 英属印度 阿萨姆省存在争端。 民國39年(1950年)3月 西昌战役 前,已是 中華民國政府 迁台 后, 最后一个完整控制的大陆省份 。 同年10月, 昌都战役 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占领包括昌都地区在内的全省,后分为 西康省 、省级 昌都地区 。 省名由來 [ 编辑]

  2. 2024年5月22日 · 西康省 ,簡稱 康 ,為 中華民國 的一省, 國民政府 所設置的13省之一。 於民國28年(1939年)由 川邊特別區 改制為省,為中華民國「華西三省」之一。 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 康區 ,多數地區是以 藏族 為主的 少數民族 聚居地,東部則為 彝族 聚居地。 民國39年(1950年)3月 西昌戰役 前,已是 中華民國政府 遷台 後, 最後一個完整控制的大陸省份 。 同年10月, 昌都戰役 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占領全省以及其名義上主張、實際由 西藏 噶廈 控制的昌都,後分為 西康省 、 昌都地區 。 省名由來 [ 編輯] 本區為藏文化中的 康區 。

    • 概览
    • 简介
    •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的一个省

    西康省是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的一个省,所辖地主要为为现在的川西及西藏东部,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年北洋政府在22个省之外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几个特别区,后来国民政府又将它们和宁夏、青海建为6个省,并且将川边特别区改建为西康省

    西康省1939年1月1日成立 ,省会设在康定,刘文辉为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省府驻地雅安市,省主席廖志高。1955年7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西康省建制的决议,西康省人民委员会于1955年9月底撤销,其政务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接管。

    建省准备期

    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赵尔丰向四川总督锡良上“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顿治理西康与川滇腹地边境野番地区。“将腹地三边之倮夷,收入版图,设官治理,……三边既定,则越巂、宁远亦可次第设治,一道同风”。第二策是将西康改土归流,建为行省。“力主改康地为行省,改土归流,设置郡县,以丹达为界,扩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开发西康,联川、康、藏为一体,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广兴教化,开发实业,内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势达拉萨,藏卫尽入掌握,然后移川督于巴塘,而于四川、拉萨,各设巡抚,仿东三省之例,设置西三省总督,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据称:“锡良嘉其议,据以入奏,廷旨报可。”这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经营西康的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改土归流,西康建省,卫川图藏御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川边地区发生“巴塘之乱”,巴塘土司与丁林寺喇嘛聚众焚烧法国天主教堂,杀死两名法国传教士,并打死清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及其随员百余人。事发后,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奏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赵尔丰会同“剿办”。六月,马、赵率军击败巴塘、里塘土司军队,打死里塘土司和桑披寺喇嘛,并将巴塘正、副土司正法,平定巴塘、里塘。随后,马维骐回川,赵尔丰留任炉边善后督办,处理巴塘、里塘改土归流事宜,并继续征战乡城等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锡良、绰哈布奏清“乘此改土归流,照宁夏、青海之例,先置川滇边务大臣,驻扎巴塘练兵,以为西藏声援,整理地方为后盾。川、滇、边、藏声气相通,联为一致,一劳永逸,此西南之计也”。清政府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川滇边务大臣的设立,揭开了川边地区改土归流的新篇章。 清朝在1908-1911年间,取消川边的全部土司,改设府、厅、州、县,并乘机进军藏境,把昌都地区、拉里和布工地区,以及波密地区,一并改设流官,拟设4道、十余府、州,作为一省,并已在巴塘修好巡抚衙门。由傅高炑负责川边,其著有《西康建省记》。

    川边特别区时期

    民国元年(1911年)驻防西藏汉军发生混乱,纷纷离队回家,达赖十三唆使藏人驱逐汉官,一时占领已设治的太昭(工布江达)、嘉黎(拉里粮台)、硕督(硕般多)、科麦(桑昂曲宗)、察雅5县和未设治的波密区,留在川边的旧边军守住瓦合山脉,保留了澜沧江流域以东地区。1917年西藏地方政府又大举进攻,于1918年攻下昌都,后进军察雅、贡觉、宁静、武成、同普、德格、白玉、邓科、石渠等县,在“停战协议”中将上述各地划归藏军占领。当年北洋政府在22个省之外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几个特别区,后来国民政府又将它们和宁夏、青海分别建为6个省,并且将川边特别区改建为西康省

    民国时期

    1931年初,西藏地方军又大举进攻,一时占领甘孜、瞻化两县和炉霍县一部分,后遭川康军反击,败退回金沙江,签定和约,以金沙江为两方驻军界线,川边收回德格、白玉、邓科江东地区和石渠、甘孜、瞻化。但是巴安(巴塘)江西和盐井县由藏军占领。1939年1月1日成立西康省政府,省会设在康定,刘文辉为省主席。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节节败退。1950年3月12日,西昌战役开始,3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当局于大陆的最后据点西昌,胡宗南见败局已定,匆忙登机离开。3月27日,解放军进入西昌。4月初,西昌战役结束,近3万名国民党军溃军散向各地。

  3. 2024年5月22日 · 西康省 ,简称 康 ,为 中华民国 的一省, 国民政府 所设置的13省之一。 于民国28年(1939年)由 川边特别区 改制为省,为中华民国“华西三省”之一。 西康省基本相当于藏文化中的 康区 ,多数地区是以 藏族 为主的 少数民族 聚居地,东部则为 彝族 聚居地。 民国39年(1950年)3月 西昌战役 前,已是 中华民国政府 迁台 后, 最后一个完整控制的大陆省份 。 同年10月, 昌都战役 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占领全省以及其名义上主张、实际由 西藏 噶厦 控制的昌都,后分为 西康省 、 昌都地区 。 省名由来 [ 编辑] 本区为藏文化中的 康区 。

  4. 西康省 ,簡稱 康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后不久,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攻佔 中華民國 西康省 、解散原有的西康省政府后沿袭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的省份,会 雅安市 。 於1955年9月底被撤銷,辖境按 金沙江 分成两半,西半部划归 西藏自治区 、东半部划归 四川省 。 人口 [ 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於1954年11月1日公報的「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統計至1953年6月30日為止,西康省人口為338萬1064人,其中藏族人口占近70%。 行政沿革 [ 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國後,於1950年5月成立 西康省人民政府 ,府驻 雅安县 ,省主席 廖志高 。

  5. 西康省 ,簡稱 康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後不久,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0年攻佔 中華民國 西康省 、解散原有的西康省政府後沿襲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的省份,省會 雅安市 。 於1955年9月底被撤銷,轄境按 金沙江 分成兩半,西半部劃歸 西藏自治區 、東半部劃歸 四川省 。 Quick Facts 西康省, 首府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西康省,簡稱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攻佔中華民國西康省、解散原有的西康省政府後沿襲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省份,省會雅安市。 於1955年9月底被撤銷,轄境按金沙江分成兩半,西半部劃歸西藏自治區、東半部劃歸四川省。

  6. www.wikiwand.com › zh-cn › 西康省西康省 - Wikiwand

    西康省简称康为中华民国的一省国民政府所设置的13省之一。 于民国28年(1939年)由川边特别区改制为省,为中华民国“华西三省”之一。 西康省基本相当于藏文化中的康区,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东部则为彝族聚居地。 在康藏边界纠纷后,其名义上主张的金沙江以西地区,实际由西藏甘丹颇章(噶厦政府)所属的昌都总管管辖。 此外,其主张范围内的部分地区还与英属印度阿萨姆省存在争端。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