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解溪穴作用與功效. 主治病症:牙疼、煩心、目赤、神經性頭痛、眩暈、腹脹、便秘、腳踝疼痛、腳腕痛、下肢痿痺、腎炎、腸炎、胃腸炎. 作用功效:清熱化痰、鎮靜安神、舒經活絡等.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足下垂、神經性頭痛、胃腸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足陽明胃經穴道經絡. 承泣穴 、 四白穴 、 巨髎穴 、 地倉穴 、 大迎穴 、 頰車穴 、 下關穴 、 頭維穴 、 人迎穴 、 水突穴 、 氣舍穴 、 缺盆穴 、 氣戶穴 、 庫房穴 、 屋翳穴 、 膺窗穴 、 乳中穴 、 乳根穴 、 不容穴 、 承滿穴 、
【釋名】 解,指骨解(骱);溪,指凹陷處。 穴處踝關節前兩筋間凹陷處。 【位置】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靈樞‧本輸》:「上 衝陽 一寸半陷者中也」; 《太平聖惠方》:「在系鞋處」; 《針灸玉龍經》:「在足腕上大筋外宛宛中」; 《醫學入門》:「去 內庭 上六寸半」; 《針灸大成》:「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者宛宛中」; 《循經考穴編》:「正居胻跗之間」; 《動功按摩秘訣》:「去 陷谷 四寸半」。 【解剖】 肌肉: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 神經:淺層為腓淺神經,深層為腓深神經。 血管:脛前動、靜脈。 【操作】 淺刺0.3~0.5寸。 禁直接灸,艾條灸5~10分鐘。 【功效】 理脾,化濕,清胃熱。
解溪穴是一個讓人全身放鬆的要穴,轉動腳踝就可以讓解溪穴活動。 解溪穴對老年人尤為重要,除了能讓人放鬆之外,還是個治療藥供血不足的要穴。 因為人體所需要的大循環是氣血先下到腳上然後再上到腦部,改善腦供血不足首先要改變腳部供血,只有腳上 ...
沖陽穴,針灸穴位名,別名會原穴、跗陽穴、會屈穴、會涌穴、會骨穴。 乃是足陽明胃經的原 穴 。 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 拇長伸肌腱 和 趾長伸肌腱 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下肢痿痺、目赤、胃熱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閱. 論. 編. 解谿穴 是屬於 足陽明胃經 的 腧穴,是胃經的 經穴。.
解谿穴是胃經的「經穴」,對於增進整條經脈的氣血運行的加速有重大的效用,所以只要有上述的情形可以來按摩「解谿穴」來改善症狀,可以先熱水泡腳10分鐘,增加氣血循環,接著用拇指按住穴位,約10秒後再鬆開,如此重複按壓10次。
解谿穴 是属于 足陽明胃經 的 腧穴,是胃經的 經穴。 [1] 定位.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 拇長伸肌腱 和 趾長伸肌腱 之間的凹陷處。 [1] 主治. 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下肢痿痺、目赤、胃熱等。 [1]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1] 参考文献. ^ 1.0 1.1 1.2 1.3 孙国杰 主编. 针灸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56. ISBN 7-5323-4102-X. 分类: . 腧穴.
【操作】 直刺0.5~l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足下垂、 神經性頭痛 、 胃腸炎 、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配 崑崙 、 太溪 治療踝部痛;配商丘、 血海 治療腹張。 【備註】經穴.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使用手冊》暢銷中醫保健圖書. 《手穴手紋診治》
解谿穴 简 / 繁体 解溪 / 解谿 国际代码 ST41 汉语拼音 Jiěxī 所属经脉 足阳明胃经 定位 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目赤、胃热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溪穴位依據《針灸學》經絡與穴位記載解溪穴位置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鍵與趾長伸肌鍵之間為解溪穴位所在之處。 解溪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足陽明胃經,簡稱為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