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圖片: zhuanlan.zhihu.com
- 訊塘埔文化距今3500至4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由考古學家劉益昌發現、提出,接續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地方性文化,分布於基隆至淡水之間海岸,及關渡一帶淡水河岸,主要遺址有礁溪鄉大竹圍遺址下層、萬里鄉萬里遺址、三芝鄉老梅遺址等。 陶器主流為褐色繩紋陶,表面抹平塗紅或拍印粗繩紋,器型主要為圜底鼓腹罐,部分帶底矮帶穿的圈足,口緣低矮和大坌坑文化類似,但未見突脊;其次為紅色夾砂陶,器型為口緣外侈斜伸的罐形器。 石器包括打製石斧、磨製石斧、石鋤、石錛、石鑿、凹石,並見石刀,有穀類作物的種 ...
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69343
其他人也問了
訊塘埔文化是什麼?
觀塘區是什麼?
營埔文化是什麼?
觀塘最早的歷史是什麼?
竹塘老街有什麼特色?
觀塘碼頭旁邊有哪些旅遊設施?
2009年9月9日 · 訊塘埔文化,是考古學家劉益昌先生在2000年,所提出的一個近幾年新辨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接續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地方性文化。. 劉先生以前將這個文化稱為繩紋紅陶文化的訊塘埔類型,但是因為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分布於北部地區(新竹到 ...
2016年3月17日 · 訊塘埔文化距今3500至4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由考古學家劉益昌發現、提出,接續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地方性文化,分布 ...
訊塘埔遺址. 依據2007.04.05的中國時報報導,台北市政府在進行「大龍峒文化園區」六藝廣場的工程時發現有清代「輦輪堡」遺跡,並經由考古專家劉益昌進行考古探坑試掘計畫,分別在大龍國小操場及學校周圍六藝廣場挖掘數個探坑,往下挖掘陸續發現到有:. 1 ...
這個文化廣泛分布在全臺灣各沿海地區,晚期沿河谷向內陸移動。學者按各地區細繩紋陶文化的差異又區分為北部的訊塘埔文化、中部的牛罵頭文化、南部的牛稠子文化、或是東部繩紋陶文化等代表性文化。陶器表面的細繩紋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新石器時代中期發展出相當多樣化的史前文化,包括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訊塘埔文化、繩紋紅陶文化等,年代大致距今4500-3500年之間。 這個時期的史前文化是自大坌坑文化演化而來。
而以考古文化的角度而言,或可將訊塘埔文化稱之為「大坌坑文化訊塘埔相」。 此外,在區域比較的層次,台灣其他地區也具有相同的情況。 本論文研究顯示,臺灣新石器時代最早階段存在一個以繩紋為主要特徵的「考古文化」,其涵蓋本島與澎湖地區,發生 ...
桃園車站前挖掘出的訊塘埔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代表性文化。 這次的發現,包括方格紋的陶片、打製石器等等,其中打製石器堆疊的狀態顯而易見,可以推測過去此地可能有打製石器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