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本個案研究以台灣一所成長中的華德福學校-豐樂實驗學校從無到有的創校歷程為研究焦點,探討該校在創辦歷程中所經過的發展階段與發展任務,研究該校採取的學校組織經營與運作模式,並分析該校社群發展與教育實踐的情形。 透過觀察、訪談和文件分析,記錄並評析該校自2000年至2005年間的辦學經驗,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記錄豐樂實驗學校從無到有的誕生歷程,分析其發展階段與任務。 (二)探討豐樂實驗學校在創辦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三)分析豐樂實驗學校的組織經營與發展,了解華德福學校三元組織理念的落實情形。 (四)研究豐樂實驗學校社群生活,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來了解華德福教育實踐的情形。 (五)評析豐樂實驗學校的家長在辦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華德福學校裡,我們給孩子的寶貝,大多出自於老師的手作及天然素材,在教室裡有布、毛線、木頭,不需要太多花樣,就可以滿足孩子們。
豐樂實驗學校的創辦過程可分為五期:前奏、孕育、轉折、陣痛、新生。每個時期有不同的發展任務,在努力經營成為一所華德福學校的過程中,豐樂實驗學校辦學團隊要面對許多挑戰與挫折,有些問題仍有待釐清並設法解決。
其他人也問了
豐樂實驗學校創校過程有哪五個時期?
豐樂實驗學校如何更改為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場所?
豐樂實驗學校春之慶典有何活動?
華德福學校的辦學範圍為何?
為什麼會產生華德福學校?
豐樂實驗學校家長主動分擔哪些校務?
學校的「豐樂實驗學校」是如何透過學校的三元組織來領導和決定校務,在當前 有限的經費、場地和設備下,親師一起在辦學過程中尋求共識、解決衝突,以促
本章將豐樂實驗學校自2000 年至2005年間的創校過程分成五個時期:前奏期、孕育期、轉折期、陣痛期、新生期,以下各節分述。 在前奏期,由於家長發起,得到人人學會的支持,創辦了豐樂實驗學校的前身-華華小學,經過了孕育期,到了轉折期,華華小學進入分裂狀態,家長和老師決定離開另創新校,豐樂實驗學校於焉而生。 第一節. 前奏期(2000 年6 月~2002 年6月) 為什麼會產生這所華德福學校?原因是有一群家長受到啟發,認識華德福教育,進一步喜愛華德福教育,希望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階段,也能夠繼續接受華德福教育。 從以下這段文字看出: 這群辦學家長原本也素不相識,因緣際會,我們的孩子先後來到華華托兒所就讀, 大家才認識,並且逐漸了解華德福教育;同時,目睹孩子在華德福教育理念的薰.
本章從學校社群生活、學生、教師、家長等四個方向來檢視新生的豐樂實驗 學校目前實踐華德福教育的概況,從中了解參與豐樂實驗學校主要家長和教師的 想法,以探討其初步實踐的成果與困難,目的是對豐樂實驗學校社群有更清楚的 認識。 第一節 學校社群
一所台灣華德福學校的誕生一豐樂實驗學校的辦學經驗(2000-200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謝易霖(2014) 。 人智學啟迪下的華語文課程圖像—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實踐經驗之敘說反思。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張維國(2016)。 平民化的生機課程:一個另類教育者的行動敘說。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新竹市。 【碩士論文】 王茜瑩(1999)。 Rudolf Steiner 幼兒教育思想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宏隆(2004)。 公辦民營學校治理結構之研究一以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為例。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 曾家瑜(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