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賽夏族 (賽夏語: SaySiyat),又譯 獅設族 (台灣話:Sai-siat),為 台灣 原住民族,分佈在 新竹縣 和 苗栗縣 交界的山區,居住於海拔高度約五百公尺至一千五百公尺間,人口約七千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文化瀕臨危機最深的一個族群,在 邵族 被承認前是台灣原住民山區人口最少的一族,分佈範圍狹窄,且有被漢化的趨勢,以神秘完整兩年一度的 矮靈祭 聞名。 位於 南庄鄉 的賽夏族人受 客家人 影響,多半會說 客家語,稱為「南賽夏」; 五峰鄉 的族人受 泰雅族 影響,大多以說 泰雅語 為主,稱為「北賽夏」。 概要. [編輯] 傳說賽夏族的祖先發源於 大霸尖山, 洪水時期南下到達南阿里山附近,沿著海邊到達後來的居住地 [來源請求]。

  2. 概要. 傳說賽夏族的祖先發源於 大霸尖山, 洪水時期南下到達南阿里山附近,沿著海邊到達後來的居住地 [來源請求]。 賽夏族對外自稱「SaySiyat」,台灣話譯作 獅設族,分南北二群:北賽夏自稱(Say kilapa:)又稱大隘群,分佈於鵝公髻山麓一帶;南賽夏自稱(Say walo')又稱東河群,分佈於向天湖山麓附近。 現在北群主要分佈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上大隘、高峰、茅圃及竹東鎮。 南群分佈較廣,有南庄鄉東河、向天湖、蓬萊、八卦力及獅潭鄉百壽村等地。 日治時代 初期, 伊能嘉矩 將賽夏族歸類為 道卡斯族 的支族,從此開啟學界的爭論。 1930年代中期, 移川子之藏 、 宮本延人 、 馬淵東一 等研究者,在《台灣高砂族所屬系統研究》中,推翻道卡斯支族的說法後,才確定賽夏族的定位。

  3. (一) 賽夏族人多織紋圖案視為是代表個人及家族傳承的智慧與殊榮;每家有其熟練的圖紋織造技術。 傳統織紋圖案常見的有菱形紋、卍字紋、XO紋、線條紋等。

  4. 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 賽夏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北兩群。

  5. 賽夏族人以水平式背帶機作為紡織的主要生產工具,其技術與成果相當程度受到泰雅族的影響,其圖案類似泰雅族條紋式的交織圖線,在紅白條紋中會加入各式顏色的經緯線。

  6. www.cip.gov.tw › zh-tw › tribe賽夏族 - Cip

    生活圖像. 1. 飲食. 賽夏族以稻米、小米、蕃薯、山芋頭等為主食,祭典時會有肉類與魚類。 賽夏族代表性食物有米糕、生醃肉與糯米酒,米糕與糯米酒是以農作產品製作的食品,以糯米為主要食材;生醃肉則是漁獵行為所獲得的肉類食物,製作上以一層米飯,夾上一層生肉、生魚,浸泡發酵至骨酥肉軟,食用時帶有微微的酸味,頗具賽夏族飲食風味。 2. 服飾. 賽夏族男女傳統服飾 賽夏族特有的─臀鈴 賽夏族服裝傳統以麻為主要材料,經過剝皮、抽絲、紡線、框線、漂染、整經等程序,成為麻布後,再縫接為服裝,與西部漢族交換貿易後開始以棉布取代麻布。 傳統服裝形式有無袖長衣、無袖短衣、腰裙、遮陰布、披風、胸兜等,常用白、紅、黑三色,以白色為底、紅色為圖樣、黑色為點綴用色。

  7. 這些姓氏不僅說明了賽夏族人圖騰觀念,也符合了氏族的需要,由於傳統姓氏轉換至漢姓的成功,賽夏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當中,唯一能夠直接由漢姓看出氏族關係的族群。

  8. 賽夏族主要分佈於臺灣西北部,以鵝公髻山為界分屬於新竹縣與苗栗縣兩個行政區。 苗栗縣主要在南庄鄉(又稱南賽夏)、新竹縣則在五峰鄉(又稱為北賽夏)境內。

  9. 圖片右側係 賽夏族 大隘社頭目Taro Yomaw,生於1871年,卒於1952年,拍攝此照片時,年約四十歲。 據說當時已有十五次出草的經驗,故胸前先後刺上六條紋,以表彰戰功。

  10. 賽夏族中男女普遍都有紋刺圖案,男子會刺紋在前額(額紋)、下顎(頤紋)及胸部(胸紋),女子則在前額刺紋而已。 額紋與頤紋是男女已達到成年的表徵,胸紋則是限定於對部落有貢獻、具有獵頭功勞的勇士,胸紋越多在部落地位越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