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9日 · 從這些痕跡可以看出一塊農田生態環境是否良好然而當我們購入一包米時要怎麼知道種植的條件是否真正有機對環境友善10年前回到池上接手家中農田第三代的青農魏瑞廷對於科技技術根本一竅不通一年前憑著一股衝勁跟區塊鏈新 ...

    • 4.0:買 600 送 600,限量 9 萬份
    • 4.0登記、領券?活動詳情一次看
    • 4.0如何使用?App在哪下載?
    • 4.0何時發券?如何領券?
    • 4.0相關規範

    自 2022 年 11 月 4 日起至 12 月 25 日止,前往指定場域購買特定農漁產品,消費滿 600 元(不含使用農遊券金額),完成農遊券 App 發票登錄,即於 11 月 11 日起依登錄順序贈 600 元農遊券4.0,限量 9 萬份,送完為止。 農委會表示,本次農遊券4.0加碼方案的指定購買品項包含原有的石斑魚、白帶魚、竹筴魚、午仔魚、臺灣鯛、文旦,並加入柑橘類、鳳梨釋迦、蓮霧、鳳梨、虱目魚及鱸魚,共計 12 種農漁物產。 每份農遊券 600 元,單筆消費可累進計算,即單筆滿 600 元贈 600 元農遊券,滿 1200 元贈 1200 元農遊券,買愈多送愈多。

    農遊券4.0活動期間

    111 年 11 月 4 日至 111 年 12 月 25 日止。 活動最後登錄日期為 111 年 12 月 20 日,9 萬份農遊券送完則提前結束!

    農漁產品購買地點

    參與「農漁 GO 購購」活動之農遊券合作業者(點擊查詢)。

    農漁產品指定購買品項

    文旦、石斑魚、白帶魚、竹筴魚、午仔魚、臺灣鯛、柑橘類、鳳梨釋迦、蓮霧、鳳梨、虱目魚、鱸魚等 12 項國產農漁生鮮水果。

    於活動登錄期間,至參與「農漁 GO 購購」活動之農遊券合作業者,單筆消費滿 600 元(含)以上(不含使用農遊券金額),透過農遊券 App 掃描店家活動 QRcode,完成發票登錄。 - 農遊券App下載處:Android用戶 Google play下載、iOS用戶 App Store下載
    發票登錄後,主辦單位將陸續稽核發票登錄資訊,若有資格不符者,主辦單位有權將票券名額釋放出來,民眾不得異議。
    本次活動農遊券限量 9 萬份(送完為止),採先登錄先領券,登錄成功並不代表一定可獲得農遊券,須依實際發送狀況為主。

    111 年 11 月 4 日至 111 年 11 月 8 日,於期間登錄之發票,統一於 111 年 11 月 11 日下午 5 點領券。 111 年 11 月 9 日後登錄者,於登錄後第三天下午 5 點即可領券(例如:周一登錄,預計周四下午 5 點領券;周二登錄,預計周五下午 5 點領券)。 登錄發票後可至「個人專區 > 發票登錄紀錄」查看稽核狀態、預計發券日、實際發券日及實際發送票券張數。三種稽核狀態如下: 1. 審核中:主辦單位正在稽核您的發票登錄資訊。 2. 不符資格:經主辦單位稽核您登錄的發票,消費品項或金額不符何活動規則。 3. 已發券:此筆發票可獲得之農遊券已發送至您的票夾中。

    上傳登錄發票的會員,必須是自然人身分,法人或非法人團體不得參加。
    每一張發票號碼限登錄一次,單筆消費可累進計算,取得農遊券之消費金額須為指定購買品項,即登錄單筆發票金額滿 600 元送 600 元農遊券,滿 1200 元送 1200 元農遊券,以此類推(不含使用農遊券金額)。
    以單筆發票金額認定農遊券發送券數。舉例:登錄 2 張消費金額分別為 900 元和 1000 元之發票,第一筆發票稽核無誤後將發送一組 600 元農遊券,第二筆發票稽核無誤後將發送第二組 600 元農遊券。
    每一組農遊券帳號不限活動參與登錄次數。
  2. 2021年3月22日 · 2021-03-22. 中央社. Skitterphoto via Pexels. 2022年將開徵耗水費! 這5個產業為主要對象,詳細門檻一次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經濟部擬於明年開徵耗水費根據水利署調查每月用水超過上萬度有 5 大產業包括石化造紙光電電子與鋼鐵業共計 1817 家廠商,每月用水量占比高達 4 成,未來將被納入徵收對象。 不過經濟部也鼓勵業者投入節水設施,正在評估獎勵最高抵減 6 成耗水費,讓產業主動節約用水。 立法院在 2016 年三讀通過水利法,要求針對用水超過一定水量的用水人徵收耗水費,水利署最初規畫「一定水量」定義為每月使用 1000 度以上,不過近期傾向改為 1 萬度。

  3. 2022年12月15日 · 「我們希望創造消費者跟農友牽手的關係,『養一桌食物』計畫的模式,讓我們覺得他們終於牽手了。」金欣儀表示,若發生氣象災害,消費者會第一時間擔心農田的狀況,比起過往的買賣關係,消費者與農友更像是同事、夥伴,一同扛起從生產到收成的責任。

  4. 2024年5月22日 · 收藏.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淨零排放成為現今各國的首要目標。. 歐盟從 2023 年開徵碳關稅,部分產業被要求繳交碳排放量費用,進口企業也需要申報,成為全球企業減碳目標任務之一。. 台灣淨零碳排碳費預計將於 2025 年正式徵收,且今年 4 月 30 日為「碳盤查 ...

  5. 2021年8月30日 · 2021/08/30. 居家植栽的照料之道:多久澆水才好? 施肥、整土、修剪,4 大要點秒學. 八分生活 專題企劃 / 林庭安;撰文 / 劉怡辰. 居家植栽、盆栽多久要澆水? 怎麼照顧、栽培,才不會枯萎? 不同季節澆水、施肥,該注意什麼? 觀葉、蕨類容易缺水,多肉則等土壤乾燥再澆即可!

  6. 2018年12月26日 · shutterstock. AI 救了我的蝦! 教授如何導入新科技養蝦,解決老漁夫心裡的痛?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傳統養殖蝦塭,漁民必須看天吃飯,大雨容易改變蝦塭水質酸鹼,加上池深水濁無法目視水底飼料消耗度,最怕餵食過度讓殘餌污染水質,導致蝦群大量死亡,「一隻蝦浮上水面,池底恐怕已有上百隻死蝦了。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洪慶章說。 AI 育成率從不到 5 成拉高到 7 成. 即使漁民頻繁巡察蝦塭,也難以精確掌握蝦子生長進度,必須靠撈蝦檢視的方式抽樣整個蝦塭生長進度,加上台灣養殖業主高齡化,高齡漁夫冒惡劣天氣巡察也讓人驚心,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洪慶章推動跨學系專案,與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英哲合作,要讓 AI 應用落地,解決老漁夫痛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