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四育國中的翁禎吟邱淑貞和邵珮琦老師三位來自自然科英文科和表演藝術的老師共同完成了We Care - 能源使用的教案發起人翁老師特別提到跨領域合作的經驗非常好除了課程內容豐富同學們更投入三位老師的合作與激盪也能讓課程更加完整

  2. 2017 年,由美國導演 Anna Chai 和 Nari Kye 執導的紀錄片《浪費食物的故事》(Wasted! The Story of Food Waste)從科學角度和實際數據,講解全球糧食浪費的問題,並邀請多位知名主廚和倡議者分享現存的解決方案,帶領觀眾認識糧食系統的真相。 剩食問題除了浪費資源,也造成環境污染和助長氣候變遷。 © Kmpzzz / shutterstock.com. 文章目錄. 浪費食物的真相遠比想像更嚴重. 如何避免浪費食物? 關於剩食的驚人數據. 生產階段的糧食浪費. 銷售階段的糧食浪費. 消費階段的糧食浪費. 丟棄階段的糧食浪費. 剩食與環境問題的關係. 駭人的糧食系統. 如何選擇飲食,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課題. 浪費食物的真相遠比想像更嚴重.

  3.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將帶來什麼改變? 4大修法亮點一次看懂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上一頁. 分享.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 2023 年 1 月 10 日.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將帶來什麼改變? 4大修法亮點一次看懂.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氣候危機頻發,全球紛紛著手更新氣候治理的法律工具,以強化減碳目標與政策,減緩氣候變遷。 2023 年 1 月 10 日臺灣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為亞洲少數將淨零排放入法,並且實施碳定價的政府,綠色和平為您剖析 4 大修法亮點。 您的連署支持 能減緩氣候危機. 文章目錄. 什麼是氣候變遷因應法? 亮點一:2050淨零排放入法. 亮點二:碳定價及審議機制入法. 亮點三:調適與人權入法.

  4. 雖然該研究對象並不包括臺灣,但綠色和平去年發佈文獻研究《海鮮中的塑膠》, 發現臺灣人愛吃的牡蠣、蛤仔等多達 170 種魚類及海洋生物體內,都曾發現微塑膠 。 塑膠容易吸附重金屬、污染物等有害物質,塑膠氾濫對於人體健康已構成潛在風險。 為何微塑膠無處不在,您我又該如何自處? 微塑膠無所不在,已經進入食物鏈中 © Fred Dott / Greenpeace. 文章目錄. 什麼是微塑膠? 微塑膠的來源是? 微塑膠對環境與人體有什麼影響? 超市減塑,誰當先鋒? 什麼是微塑膠? 微塑膠的來源是? 微塑膠泛指體積少於 5 毫米的微小塑膠。 微塑膠一般有三種來源: 第一種:塑膠微粒(microbead) 例如有磨砂功能的洗面乳中的磨砂柔珠,就是微塑膠。 第二種:微纖維.

  5. Watch on. 為什麼這些動物的家園會消失? 故事角色中除了主角豆豆,還有生活在大海中的小丑魚、極地的北極熊以及森林裡的無尾熊,這些角色的家園不僅在故事中消失,在現實的世界中,也真實上演著。 從 2014 到 2017 的三年內, 全球三分之一的珊瑚礁死亡 ,澳洲大堡礁有一半的珊瑚礁陷入白化危機,大規模的珊瑚白化讓小丑魚頓時失去的家園;全球暖化讓北極海冰量持續減少,每年都有超過一個臺灣面積大小的海冰消融(約 39,000 平方公里),科學家預估, 最快 2035 年北極夏季將會面臨無冰窘境 ,北極熊將無家可歸;而 2020 年的澳洲大火,燃燒面積為 1,710 萬公頃, 相當於 4.7 個臺灣,近 4 億動物因澳洲大火燒死 ,這場火災在走了無數隻無尾熊的生命。

  6. 您聽過「碳中和航班」或「淨零排放肉」嗎?掛上現今炙手可熱的「環保關鍵字」,只要標榜低碳、碳抵換,就算完成各產業的氣候責任?這些恐怕都是打造出來的假象,「漂綠」(greenwashing)行為對於減緩氣候危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消費者支持高碳排企業。

  7. 5項循環生活提案,共創永續未來. 作者: 綠色和平2023暑期實習生團隊 Olivia Chen / Erica Chiu / Claudia Lim. 隨著塑膠垃圾在全球氾濫,環境保護不再是口號,而是該從日常生活開始實踐的行動。 為了減少一次性包裝,許多臺灣商店推出替代方案,亦即以循環消費模式取代原本「用完就丟」的習慣,讓消費者有更環保的選擇。 連署支持源頭減塑. 循環消費模式的核心概念就是「重複使用」及「重複填裝」,延長物品的使用時間。 以下將區分為五大類,為您介紹臺灣已有的循環生活模式。 文章目錄. 1.不常用的物品「以租代買」,讓消費更環保. 2.循環使用的「回收」系統. 3.裸賣,回味60年代柑仔店! 4.租借循環杯和循環包裝,落實生活減塑. 5.二手商品新生命,舊物也能再利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