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郄穴在臨床當中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虛實的徵象。 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 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 手太陰肺經 的郄穴 孔最 治咳血, 足厥陰肝經 的郄穴中都治 崩漏。 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 足少陽膽經 郄穴 外丘,胃脘疼痛取 足陽明胃經 郄穴梁丘等。 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圖表解說. 郄穴歌 (按傳統經氣流注路徑) 郄有孔隙意,本是氣血聚。 病症相應點,臨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當。 胃經是梁丘,脾應取地機。 心經取陰郄,小腸養老名。 膀胱金門尋,腎向水泉覓。 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列。 膽經在外丘,肝經中都立。 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會,陰維築賓為。 養生功效. 陰郄。

  2. 十二經脈在四肢部各有一郄穴,陰陽蹻脈、陰陽維脈在下肢也各有一郄穴,合稱十六郄穴。 近人常把它列作治療急性病痛和壓痛檢查的要穴。 表:十六郄穴表

  3. 郄穴為氣血深藏之處。一般情況下,如果郄穴出現異常,說明病邪已深入,必然表現急、重。郄穴常用於本經循行和所屬臟腑的急症、痛症、炎症以及久治不愈的疾病。陰經郄穴有止血作用,例如孔最(Lu 6)治療咯血;中都(Lr 6)治療崩漏等。

  4. 郄穴是十二經脈、陰陽蹺脈及陰陽維脈的經氣深聚的16處地方,多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郄穴為氣血深藏之處,常用於本經循行和所屬臟腑 首頁

  5. 当出现急性 胃疼 时应立即想到 梁丘穴,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该穴,持续2-5分钟,往往可以立即止疼;孔最 穴,这可是治疗内脏出血的 郗穴,使用时可用母指腹尖适度用力按压该穴;当有 尿血 症时,要马上想到 水泉穴;女子 崩漏、膝关节炎、疝气 就找 中都穴

  6. 郄(音隙)穴: 指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 經脈氣血匯曲折聚之處的腧穴稱為『郄穴』。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十二經脈各有一個郄穴,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共有16個郄穴。 【郄穴臨床作用】

  7. 腧穴 又称 穴位,是中國傳統醫學在人體分佈體表的 脏腑 经络 循環路線中,對 气血 匯聚、轉输與出入之所的特定處所給定的名稱,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 针灸 推拿等醫學临床的刺激点。 腧穴在《黃帝內經》中又稱 節 、 會 、 氣穴 、 骨空,《針灸甲乙經》稱 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中文古文中,“腧、輸、俞”三字可相通 [1],發音(shù ㄕㄨˋ),但使用時各有所指。 “腧穴”是指穴位的統稱;腧與「輸」通,有轉注輸注的含義,指經氣的轉輸如同水流的轉輸灌注;穴有孔隙的意思,指經氣所居留之處在筋骨肌肉的空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