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戰祭 ( 鄒語 : Mayasvi ,又音譯為 瑪雅斯比 ),是 鄒族 的一項重要祭典。 該祭典的舉辦 目的 是祈求戰神 亞伐霏歐 庇佑 勇士 ,並藉以勉勵族人以其全部 精神 和 生命 保護全族的生命與精神。

  2. 戰祭 ( 鄒語 : Mayasvi ,又音译為 瑪雅斯比 ),是 鄒族 的一項重要祭典。 該祭典的舉辦 目的 是祈求戰神 亞伐霏歐 庇佑 勇士 ,並藉以勉勵族人以其全部 精神 和 生命 保護全族的生命與精神。

  3. 阿里山原住民族主要是以凱旋祭著名的鄒族鄒族文化非常鮮明且具有深遠含意,本文將從鄒族的起源開始介紹,並一起認識鄒族3大祭典、服飾以及鄒族的禁忌有哪些,最後整理出有趣的原住民體驗活動邀你一起參與!

  4. 鄒族年間的祭典與小米的種植及收穫有關,每年收穫後會舉行小米收穫祭(homeyaya)。 另外特富野與達邦兩個大社會在年中舉行凱旋祭(mayasvi,又稱戰祭),具有弔念過去歷史、祈求未來征戰順利與團結族人的意涵。

  5. 鄒族擁有許多歲時和團體祭儀,例如小米播種祭、小米收穫祭、戰祭等。. 目前存在的祭典有四個,分別敘述如下:. 屬於全部落性的祭典,二大社(達邦、特富野)各別舉行,時間大約在二月或八月,在會所及其廣場前舉行。. 戰祭所面對的對象是諸神的最高 ...

  6. 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儀為「播種祭」、「 homeyaya (小米收穫祭) 」「 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 」三大祭儀。 鄒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目前分由達邦及特富野分別舉行祭典儀式。

  7. 臺灣原住民族之一的鄒族,目前總人口約6,700多人, 1 現主要居住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與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 鄒族歷經日本與中華民國的統治,受到國家主流族群強勢文化的影響,加上基督宗教以及資本主義市場進入鄒族的生活,原有的政治體系、經濟模式 ...

  8. 鄒族傳統祭歌的特色,表現在緩慢、自由的節奏以及完全四、五度的和聲特性。 這樣的合唱型式,的確顯示了秩序、神祕、混厚沉穩的藝術效果(錢善華,1989)。 浦忠勇(1993)採錄了近70首歌謠,即認為祭歌是最具表演性的樂舞類型,從其神話傳說、祭歌語言、歌詞內容、演唱形式、節拍特性、祭歌舞蹈、和聲特色等特質,均有引起閱聽觀眾的觀注。 音樂學者吳榮順(2004)更認為,鄒族戰祭歌舞是以速度緩慢、和聲混厚、圓形舞圈以及四拍為主的舞步為其主要特色,這樣的歌舞特性容易引起引發祭典神聖、神祕氛圍,在戰祭活動中我們很容易看到觀眾專注地觀賞祭典歌舞。

  9. 鄒族戰祭 (mayasvi),音「瑪雅斯比」,為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3大祭儀之一,祭典反應不同家族間的歷史聯繫,男子聚會所「庫巴」更是生活文化與情感傳承交流的核心,儀式除了維繫鄒族的團結意識,並賦予男人和女人各自的責任,鄒族的倫理、生活規範、歌舞 ...

  10. www.cip.gov.tw › zh-tw › tribe鄒族 - Cip

    鄒族居住在臺灣中部中高海拔的阿里山山區,祭典有豐收謝神的小米收穫祭典homeyaya)與彰顯彪炳戰功的凱旋祭(mayasvi)。 美麗的家園. 鄒族(Tsou)居住於臺灣中部的玉山西南方,以嘉義縣阿里山鄉為中心,部分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往南則因遷徙而到達高雄市那瑪夏區。 鄒族的名稱是以自稱Tsou 為族名,語詞的意思是人。 在鄒族的傳說中,大神哈默用楓葉創造鄒族人跟瑪雅人,再用茄苳的葉子創造平地人,並從玉山逐漸遷徙到現居地。 鄒族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山區曾文溪流域、濁水溪流域的上游;有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特富野,與南投縣信義鄉久美的魯夫都群三大社。 鄒族在相關歷史資料中,早在十七世紀荷蘭人的紀錄裡,就已經有達邦、特富野部落的存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