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27日 · 「有被感染還是可以打,因為現在疫苗可以保護很多型別,」鄭文芳說明,可以先諮詢婦產科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施打。 Q3:生完孩子的媽媽也可以接種嗎?

    • 子宮頸抹片檢查
    • 人類乳突病毒檢測
    • 電腦薄層抹片
    • 有可能是下列四種情形
    • 延伸閱讀

    方式:用抹片棒刮下子宮頸外圍的表面細胞,再拿刷子將子宮頸管裡的細胞刷下來,兩者都塗在抹片上,再交由醫生判讀。 若是陰性反應表示正常,陽性反應則須做進一步檢查。 適用對象:醫界的共識是有性行為的女性就定期做。 馬偕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楊育正建議初次性行為之後3年開始檢查,1年做1次,因為乳突病毒病變的時間要5~10年,且80%的感染者1~2年後病毒會自動脫落。 但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認為,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應該每年做1次。因為重複或交叉感染,很難判斷病毒的種類,且病變的速度可能很快。美國防癌協會(ACS)建議30歲以上若連續3次抹片正常,每2~3年做1次即可。

    傳統抹片檢查若發現「不確定情形」(約有1.5%的機會),楊育正建議,可加做乳突病毒檢測。 方式:從子宮頸採樣收集細胞,檢體必須送往專門的實驗室做病毒DNA的檢測。 適用對象:有性行為的女性,搭配子宮頸抹片。 做法:楊育正建議,若抹片加上乳突病毒檢測都正常,則3年後再檢查一次即可;但如果兩項檢查結果有異,建議3~6個月後再做相同的檢測。 準確度:約有70%,若配合傳統抹片檢查,則有90%的敏感度。

    準確度較高,可單獨做,不過需自費。 方式:用抹片刮取子宮頸細胞,放於保存液中,經均勻攪拌製成細胞分布均勻的抹片,先用電腦做影像分析,再由人工判讀。 適用對象:有性行為之後的婦女,可搭配抹片檢查或單獨做。 美國防癌協會建議,30歲以下女性,每2年做1次薄層抹片檢查。 準確度:由於檢體細胞均勻,準確度比傳統抹片高,約為70~95%。

    ——輕度病變(CIN-I):不用治療,3~6個月後再作一次檢查,只有10%的機率會持續惡化,但大部份病毒會自己脫落。 ——中重度病變(CINⅡ、Ⅲ):此時需要進行錐狀切除手術治療。 ——非典型細胞(AS-CUS):需每4~6個月抹片檢查追蹤一次,直到連續2次報告皆為正常,才改回每年一次。或是加測人類乳突病毒,若結果為陰性,則改回每年一次,若是陽性,就要接受陰道鏡檢查。如果是免疫壓抑(immunosuppressed)或停經後婦女,醫生可能會直接進行陰道鏡檢查。 ——病變為癌症細胞:醫生可能進行根治性手術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療法或其他療法。 ■採樣不足 →則需再回門診採樣,代表檢體不足無法判讀。 (本文轉載自「康健雜誌」,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找回健康的癌後人生,5/27權威醫師完整解答 切除子宮會影響性生活嗎? 子宮肌瘤絞碎,卻致癌擴散?一位婦科醫師的省思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 2006年10月11日 · 譬如說婦產科副教授許博欽研究對於已發的子宮頸癌細胞要如何來抑制,另外臨床副教授鄭文芳也研究用疫苗來抑制子宮頸癌。 雖然台大有三分之一的論文是由台大醫學院提出去的,但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不滿足於台大醫學院現有的研究成就,他說 ...

  3. 2022年9月5日 · 雖然常在診間向病人宣告確診噩耗,見過各種驚恐無助的樣貌,鄭伃書在摸到身上硬塊的剎那,疑懼浪潮依舊猛撲。 「當時腦袋一下子蹦出好多念頭,」鄭伃書彷彿重回那個凍結的

  4. 2013年8月6日 ·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看到新聞,有點焦急。 他告訴《天下》,政府要提防中資醫院以高薪挖角,造成醫師荒的台灣,醫療人力又外流。 外科高手 變身「假日飛刀手」 事實上,台灣醫師早已開始流向大陸。

  5. 2011年4月13日 ·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鄭慧滿也指出,中醫善用辨證論治,針對同一種疾病,可能因不同人不同體質而有不同治療,「個人化醫療」的量身訂作,是中醫的另一個優勢。

  6. 2014年5月19日 · 一對年已半百的醫師夫妻,以素直大愛的心,自費近百萬飛往日本學習。. 他們結合醫、法、民眾三方力量所成立的「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將引進新學到的「醫院關懷員」制度,開啟醫病溝通的美好可能。. 圖片來源:劉國泰. 文. 黃惠鈴. 天下雜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