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延平郡王祠,又名 開山王廟 、 開臺聖王廟 或 鄭成功廟,位於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清代 臺灣府城 油行尾街 [ 1 ]),為 清治時期 最早的官祀 鄭成功 紀念祠,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 開山王廟[ 2 ], 日治時期 曾改為 開山神社,是日本人在臺最早設置的 神社 ...

  2. 金門延平郡王祠,是一座仿古宮殿建築,全祠建築面積達300平方公尺,位於金城西南郊。 明末清初,延平郡王鄭成功將金門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此地視野遼闊,為當年鄭成功海上觀兵之處,面對郡王故鄉南安,象徵毋忘大陸的精神。

  3. 主要特色. 今日所見之延平郡王祠是民國52(西元1963年)所建,位於開山路、建業街、大埔街所形成的街廓內,呈現近似三角形,基地內設置園林造景,庭院內配置祠廟與鄭成功文物館,原本設置院門與院牆界圈圍出庭院範圍,院門位於開山路上,民國94年(西元2005年)將院牆拆除,院門則原地保留。 祠廟中軸線由外至內依序為照壁、香爐、石牌坊、院門、大殿、後殿,主體建築的平面布局呈現「回」字形,由院門、後殿、東西廡共同圍成合院,大殿配置於合院中成為空間的核心。 庭院的院門是一座單簷歇山頂建築,門洞作壺門造型,門上鑲嵌「明延平郡王祠」石碑,祠廟的院門與庭院的院門一樣,祠廟的院門於牆上鑲嵌「奉旨祭祀」石碑,門框上懸掛「前無古人」匾。

  4. 2010年8月17日 · 主要特色. 今日所见之延平郡王祠是民国52年(西元1963年)所建,位於开山路、建业街、大埔街所形成的街廓内,呈现近似三角形,基地内设置园林造景,庭院内配置祠庙与郑成功文物馆,原本设置院门与院墙界圈围出庭院范围,院门位於开山路上,民国94年(西元2005年)将院墙拆除,院门则原地保留。 祠庙中轴线由外至内依序为照壁、香炉、石牌坊、院门、大殿、後殿,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呈现「回」字形,由院门、後殿、东西庑共同围成合院,大殿配置於合院中成为空间的核心。 庭院的院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门洞作壶门造型,门上镶嵌「明延平郡王祠」石碑,祠庙的院门与庭院的院门一样,祠庙的院门於墙上镶嵌「奉旨祭祀」石碑,门框上悬挂「前无古人」匾。

  5. 2019年12月2日 · 金門的延平郡王祠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蹟,前面的觀景台也有豐富的故事,站在觀景台前,西望著大陸幽幽地憶起兒時父親所教導背誦延平郡王鄭經所寫的〈悲中原未復〉:「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

  6. 2005年4月8日 · 門憶往》延平郡王祠. 作者: 陳鴻文。. 金門縣金城鎮夏墅村的高崗上,本是鄭成功當年海上觀兵之處,民國五十七年,興建了一座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對台灣的建設,台灣至今仍受其恩澤,然而其功業的開始,實是從金、廈開始,延平郡王在台灣的廟 ...

  7. 延平郡王祠,又名 開山王廟 、 開臺聖王廟 或 鄭成功廟,位於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清代 臺灣府城 油行尾街 [ 1 ]),為 清治時期 最早的官祀 鄭成功 紀念祠,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 開山王廟[ 2 ], 日治時期 曾改為 開山神社,是日本人在臺最早設置的 神社,也是 二次大戰 前日本帝國外地神社中唯一是從廟宇改為神社的特例 [ 3 ]。 現今北方宮殿式之樣貌為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改建的結果 [ 4 ],導致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直至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將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登錄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 [ 5 ] 沿革. [编辑] 建祠以前. [编辑]

  8. 隔了多年,生命的植栽慢慢長滿了歲月庭街,我隨著成長對生命的壯闊日有讚嘆,延平郡王祠也一直默默的常伴著金門血脈的孩子成長。

  9. 明永曆16年(1662)5月8日,國姓爺鄭成功逝世,民間建廟崇祀,名曰「開山王廟」,用以讚頌鄭成功驅逐荷蘭、開拓臺灣的功績,並崇敬其一生矢志孤忠、延續明朝正朔的志業。 清康熙23年(1684)臺灣入清版圖以後,廟漸傾圮;至乾隆年間重修,再續香火。

  10. 延平郡王祠建於清同治年間,位於臺南市開山路,奉祀臺灣開山始祖鄭成功及其部將,為臺灣的重要古蹟。. 佔地9,400餘坪,庭園修築風格莊嚴典雅,是臺灣少見的「福州式」廟宇建築。. 西元1661年,鄭成功帶兵在鹿耳門登陸,趕走了荷蘭人,並積極建設臺灣,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