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
      觀光旅遊 ·  10 則評論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14號 · 06-221-4671
    • 2
      茶藝館 · 營業中 ·  2 則評論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298號(開基武廟巷口) · 0966-772-983
  1. 2023年1月26日 · 開基武廟原正殿 ,這間除了是知名台南關聖帝君廟宇之外,還是全台首座關帝廟,廟宇旁邊為「臺灣祀典武廟」,兩間廟宇有大小關帝廟之稱。 西元1662年(明永曆16年)當時鄭成功部將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通淮關岳廟奉請二個關聖帝君神像來臺,西元1669年 (明永曆23年),在當時承天府西定坊關帝港口前,搭蓋草寮來供奉神像,隨後因參拜者日益增多而而集資在原址建廟,成為全台灣首座興建的關帝廟,因規模體制比官祀的祀典武廟小,所以俗稱「小關帝廟」。 由於信眾踴躍,來廟膜拜參祀、抽籤求神絡繹不絕,所以將廟前街道稱為抽籤巷,就連當地的文武官員逢到每月的朔望日也曾蒞廟頂禮拜祀。 嘉義台南兩天一夜之旅.

  2. 關帝港開基武廟 ,俗稱 小關帝廟 ,位於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是一間供奉 文衡聖帝 (關羽)的 廟宇 。 該廟的前殿(原本的正殿)被公告為臺南的 直轄市市定古蹟 ,登錄名稱為 開基武廟原正殿 。 沿革. 開創. 按《開基武廟廟誌》所載,開基武廟位於 臺灣府城大西門 內關帝港,被認為始建於明鄭時期,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當時 鄭成功 部將自福建省泉州府 晉江縣 的 通淮關岳廟 奉請二個關聖帝君神像來臺,民間在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在承天府西定坊的港口前,搭蓋草寮來供奉神像,隨後因參拜者日益增多而而集資在原址建廟,成為全台灣首座興建的 關帝廟 ,故名為「開基武廟」。 又因該廟與後來的 祀典武廟 同樣祭祀關公但且面積較小,因此民祀位低,使得居民都稱此廟為「小關帝廟」。

  3. 關帝港開基武廟 ,俗稱 小關帝廟 ,位於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是一間供奉 文衡聖帝 (關羽)的 廟宇 。 該廟的前殿(原本的正殿)被公告為臺南的 直轄市市定古蹟 ,登錄名稱為 開基武廟原正殿 。 沿革[編輯] 開創[編輯] 按《開基武廟廟誌》所載,開基武廟位於 臺灣府城大西門 內關帝港,被認為始建於明鄭時期,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當時 鄭成功 部將自福建省泉州府 晉江縣 的 通淮關岳廟 奉請二個關聖帝君神像來臺,民間在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在承天府西定坊的港口前,搭蓋草寮來供奉神像,隨後因參拜者日益增多而而集資在原址建廟,成為全台灣首座興建的 關帝廟 ,故名為「開基武廟」。 又因該廟與後來的 祀典武廟 同樣祭祀關公但且面積較小,因此民祀位低,使得居民都稱此廟為「小關帝廟」。

  4. 2024年1月9日 · 開基武廟較為特別之處在於廟門上採用門釘取代門神的作用,進入廟內就會看見一口在1858年就懸掛至今的古鐘,另外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匾額懸掛於廟堂之上,乾隆年間的「衡文天闕」、嘉慶年間的「行大道」到光緒年間的「立人極」,都是進入開基武廟一定要看看的重點。 另一個有趣的小特點就是,一般廟內祀奉虎爺都會放在神案桌底下,但這裡的虎爺是祀奉在牆上的小神龕中,主要是因為廟的規模腹地太小,為了空間的運用不得不將虎爺移駕到牆上的神龕,如果去過祀典武廟,不妨再到開基武廟走走,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也是城市文化探索的一種趣味。 景點資訊. 電話+886-6-2214671.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16號. 分類宗教廟宇、在地藝文.

  5. 2022年2月8日 · 在赤崁樓附近,新美街上的 開基武廟 ,有別於祀典物廟被稱為大關帝廟,開基武廟而是被稱做小關帝廟。. 此廟的前殿,也是原本的正殿,為台南的直轄市市定古蹟,以「開基武廟原正殿」為登陸正名。. 西元 1662 年鄭成功部將奉請第二個關聖帝君來台,因此 ...

  6. 2018年4月13日 · 按《開基武廟廟誌》載 ,是臺灣最早的關帝廟,入清後民間集資於1669年建成,其主祀的關公神像,為鄭成功部將從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塗門關帝廟恭請而來,今為市定三級古蹟。 這兩間武廟從明鄭設立迄今,原址未曾更動。 西元1906年市街改正,祀典武廟因永福路拓寬而成路沖擋道,雖引起拆遷爭議,但最後僅拆廟左外牆及當廳;而開基武廟經多次整修改建,原初的廟身僅存正殿,故1985年將其指定為古蹟時命名為「開基武廟原正殿」。 台南武廟文物 – 數百年的歷史記憶.

  7. 2011年8月6日 · 開基武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位於當時府治的西定坊關帝港口附近。 因規模體制比祀典武廟小,俗稱「小關帝廟」。 因為信奉關帝爺的民眾很踴躍,每日來廟膜拜參祀、抽籤求神的絡繹不絕,所以將廟前街道稱做抽籤巷,就連當地的文武官員逢到每月的朔望日 ...

  8. 主要特色. 開基武廟位於新美街,街道基於土地利用而將土地分割成狹長型,以獲得更多的沿街戶數,如此一來每一戶皆比鄰而居,同樣都是面寬窄而縱深長,兩兩相間擁有極長的共同壁。 開基武廟就夾於街屋之間,屬於街屋型態的廟宇建築,廟前緊臨道路,使得開基武廟並無腹地作為廟埕,建築平面布局原屬於三落之建築格局,現僅存三川門與正殿。 三川門與正殿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三川門與正殿之間於梁上搭接設置廊道,中間為天井,使狹長的建築物能獲得採光與空氣流通。 三川門面寬三開間,立面採用板門與隔扇的組合,因為面寬狹窄的緣故,明間的中門為雙開門,次間的偏門為單開門,板門原本有繪製門神,民國63年(西元1974年)改為裝設乳釘的板門。

  9. 開基武廟原正殿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為國定三級古蹟 (現為市定古蹟)。 該武廟為1669年所建全臺灣首座關帝廟,故原名為「開基武廟」。 又因該廟與祀典武廟同為祭祀關公的廟宇,且面積較小,因此一般人都稱此廟為小關帝廟,與祀典武廟的大關帝廟並列臺南兩大祭祀關公的廟宇。 與大關帝廟不同的,該廟不但面積較小,19世紀前也為民間所興建維護,因此維護上不若祀典武廟。 不但如此,在經過多次整建後,該廟留存部分,僅剩下當初武廟的正殿部分,因此內政部於民國74年 (西元1985年)指定該建物為古蹟時,特地命名為「開基武廟原正殿」。 昭和20年 (西元1945年)該廟受盟軍轟炸,幾乎全毀。 二戰後,經過地方仕紳籌款後,才於原址重建,之後,又經過數次整修。

  10. 開基武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位於當時府治的西定坊關帝港口附近。 因規模體制比祀典武廟小,俗稱「小關帝廟」。 因為信奉關帝爺的民眾很踴躍,每日來廟膜拜參祀、抽籤求神的絡繹不絕,所以將廟前街道稱做抽籤巷,就連當地的文武官員逢到每月的朔望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