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閩南服飾源自中原,既有富人、官人的頭頂瓜皮小帽、身著長袍馬褂,強調綾羅綢緞的貴氣逼人,也有適應地形地貌以及工作之所需的上衣下褲。閩南人習慣以「衫」稱呼上衣,也以「衫」作為衣服的統稱。
2021年2月17日 · 1895年之後,臺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那時來到臺灣的日本人,為了區別臺灣人穿的不同於和服,就稱呼臺灣人穿的清制服裝為「臺灣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但當時臺灣人卻不會叫自己慣穿的衣服為「臺灣服」,而是直接叫它們原來的名字,比如 ...
2024年3月19日 · 歌仔冊(Koa-á-chheh)是一種代表性的通俗 閩南語白話文學 形式,起源於19世紀,為 歌仔 由口頭流傳轉為文字記述的產物,主要流傳於閩南或臺灣等閩南人生活區域。 歌仔冊內文多為「七言」的 韻文 文學,閩南語 押韻 但並不太整齊。 歌仔冊文字 的使用則不盡統一,經常以擬音、 訓讀 或 造字 的模式來書寫。 由於歌仔冊唱本售價低廉、用語用字通俗易懂,使其影響層面迅速擴大至中低階層的廣大群眾。 歌仔冊的用字是最能代表閩南語的通俗文字,對後世閩南語文學與 臺閩字 的發展仍有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3] 主條目: 講古 (閩南)
閩南語為漢藏語系的一支,為古代閩越人所使用的閩越語與漢人入閩帶來漢語的結合;與其他南方漢語或中國週邊民族語言一樣,閩南語有大量漢語詞彙與本地詞彙的融合 [2]。
本物件為臺灣閩南女性大襟衫,衣服式樣為紅色立領絲綢大襟衫,袖口、領口為黑色細線緄邊、領口及襟上有花型盤扣。 晚清時期臺灣的閩籍婦女衣服樣式多為寬大的袖口及複雜的緄邊,衣襬的四個角落多以吉祥圖案為裝飾,
歷史上閩南人對服飾的稱呼和其他地區有一些不同。例如:稱穿長衫外套馬褂為:「請等仨塔寐寡」(穿長衣疊馬褂); 稱紐扣排在中間的衣服為:「虧胸仨」(開胸衣); 紐扣排右側的大襟衫為:「大抖仨」(大兜衫或大肚衫);
2024年8月19日 · 閩南民系 (Bân-lâm-bîn-hē) [1],簡稱 閩南人,又稱 下南人 (ē-lâm-lâng) [2][3],在 東南亞 通稱 福建人 [a] (白話字:Hok-kiàn lâng), 福州 稱 下墿[4]儂 、 下府儂 、 下南囝 、 下南鬼[5] (閩東語: 下墿儂、下府儂、下南囝、下南鬼, 平話字: â-nàng-ngiàng、â-nàng-gūi) [6][7], 客家 稱 河老 (Hô-ló[8]),又稱 福佬 (Hok-ló)、 學佬 (Ha̍k-láu),是 閩海民系 分支之一。 一般定義的閩南民系指的是 福建 南部沿海地區 (閩南)以及 臺灣 的 閩南語 泉漳片 的漢族使用者;廣義的閩南民系則包括 潮州話 、 浙南閩語 等所有 閩南語 的漢族使用者。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 閩南人 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 其內涵十分廣泛,其中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生命禮俗、信仰習俗、文藝風俗、娛樂風俗、社會組織風俗等等,而這些風俗中除與中華民族傳統風俗中大同小異 ...
在歷史的時間軌道上,台灣(古稱大員、台員)出現2次大移民潮,第1次是鄭氏時期的17世紀後期,大量的閩南籍官兵隨著鄭成功從鹿耳門進入台灣。. 之後定居在台南府城周圍,逐漸成為地方富商家族。. 第2次大移民潮則是國民黨退敗台灣時的官兵與軍眷 ...
2014年4月22日 · 台灣漢人從早期移民帶來原鄉的生活與服飾文化,融合了台灣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漸漸形 成在地風 格,除了閩、客籍風格不同,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原住民中早已漢化的的平埔諸族,融入漢人社會中,似乎是被同化了,但漢族服飾中或多或少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