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淡水夕照》 (英語: Sunset in Tamsui[1])是 臺灣 畫家 陳澄波 在1935年期間所完成的油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 淡水河 岸口和 淡水鎮 的特殊風貌,原件現屬私人收藏。 是臺灣知名的近代畫作之一。 [2][3] 1933年,陳澄波返回臺灣,與 楊三郎 、 李石樵 、 顏水龍 、 李梅樹 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其中《淡水夕照》則是此階段所繪製之《淡水系列》作品之一,因應美術協會成立,陳澄波多次北上與楊三郎等人進行討論,並趁空閒時和相約前往淡水寫生,在1935至1936年期間舉辦的臺展期間,陳澄波也分別以淡水風景畫作作為主題參展。 [4]
本作的構圖係由陳澄波在相對制高點俯瞰而成,內容主要描繪淡水河岸口和淡水小鎮的特殊風貌,可見畫面中的紅色屋瓦自右前方的前景部分一直延續到後景,而這些房舍別於西方幾何都市計劃的規矩排列,是一種具有機,並隨
1941年,西洋畫家陳澄波、李梅樹、楊三郎與東洋畫家林玉山、陳敬輝、郭雪湖齊聚在淡水,完成一幅以觀音山前水上行船為主題的寫生合畫(圖18)。
《淡水風景》 (英語: Landscape of Tamsui),是 臺灣 畫家 陳澄波 在1935年期間所完成的油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 淡水鎮 的特殊風貌,原件現屬 國立臺灣美術館 收藏 [1]。 並被登錄為 中華民國重要古物。 [2][3] 1933年,陳澄波返回臺灣,與 楊三郎 、 李石樵 、 顏水龍 、 李梅樹 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其中《淡水夕照》則是此階段所繪製之《淡水系列》作品之一,因應美術協會成立,陳澄波多次北上與楊三郎等人進行討論,並趁空閒時和相約前往淡水寫生,在1935至1936年期間舉辦的臺展期間,陳澄波也分別以淡水風景畫作作為主題參展。
《淡水夕照》 (英語: Sunset in Tamsui[1])是 臺灣 畫家 陳澄波 在1935年期間所完成的油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 淡水河 岸口和 淡水鎮 的特殊風貌,原件現屬私人收藏。 是臺灣知名的近代畫作之一。 [2][3] 1933年,陳澄波返回臺灣,與 楊三郎 、 李石樵 、 顏水龍 、 李梅樹 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其中《淡水夕照》則是此階段所繪製之《淡水系列》作品之一,因應美術協會成立,陳澄波多次北上與楊三郎等人進行討論,並趁空閒時和相約前往淡水寫生,在1935至1936年期間舉辦的臺展期間,陳澄波也分別以淡水風景畫作作為主題參展。 [4]
陳澄波1935 年創作的《淡水風景》在 2015 年被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 這幅寫生是一幅橫寬 117 公分、高 91 公分,橫式的風景油畫。 以一個從淡水河口朝內陸鳥瞰眺望的視角,描繪淡水的房舍、藍天、觀音山和淡水河,呈現淡水當年磚瓦房屋和西式洋樓混雜的 ...
淡水古樓、港都、山城等相互交錯的特色,對陳氏來說,是重要的靈感來源,因此創作了一系列以淡水為題材的作品。 本件作品是以俯瞰的方式做整體畫面的構圖,畫面中的蜿蜒小徑做為整幅畫作的視線焦點,能見到街道上的人物穿梭,隨街道漸漸遠去,最後消失在畫面中心;兩側層層疊起的樓房、環山的紅色瓦屋及高低錯落的屋簷,配合著街道在畫面上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空間感。 全畫透露出陳氏筆下淡水街道的質樸與古雅之感。 此作於2015年文化部通過指定成為「重要古物」。
陳澄波1935 年創作的《淡水風景》在 2015 年被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 這幅寫生是一幅橫寬 117 公分、高 91 公分,橫式的風景油畫。 以一個從淡水河口朝內陸鳥瞰眺望的視角,描繪淡水的房舍、藍天、觀音山和淡水河,呈現淡水當年磚瓦房屋和西式洋樓混雜的 ...
陳澄波在台北國語學校師範部就讀時,受到石川欽一郎的指導,對西洋美術有了初步的認識;1929年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畢業後,先後在上海新華藝專、昌明藝專、上海藝苑繪畫研究會任教;並對臺灣藝壇活動積極參與,創辦了七星畫壇、赤陽畫會、赤島社跟
1994.2.26-10.31「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嘉義市立文化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畫題〔黃昏淡水〕、〔淡水〕 2014.1.18-2015.3.30「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臺南鄭成功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