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幫助他們認可過去的成就,作為重新建立自尊的方式。 肯定他(她)擁有可熬過目前哀傷的能力。 詢問他(她)與逝者之間的關係。 幫助他(她)檢視自身受到逝者喜愛的特質和專長。 提醒遺族,因為強烈的感受而導致不知所措是正常的。 幫助他們辨別失去的感覺,並感受痛苦。 提醒他(她)痛苦是哀傷體驗的一部分;但是這種痛苦不會永遠如此強烈。 允許他(她)痛哭,且如果他(她)確實感受到紓解,允許他們去如此感受。
      zh.vitas.com/family-and-caregiver-support/grief-and-bereavement/grief-support/techniques-used-to-assist-the-bereaved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21日 · 悲傷五階段是一個心理學模型,它描述了人們面對死亡和喪失時經歷的五個情緒階段。 由瑞士心理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在她 1969 年的書籍《面對死亡》(On Death and Dying)中提出來的,

    • 面對死亡的哀傷1
    • 面對死亡的哀傷2
    • 面對死亡的哀傷3
    • 面對死亡的哀傷4
    • 面對死亡的哀傷5
    •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藏起來,也不要面對殘酷的事實。
    • 憤怒(Anger)當我們無法再欺騙自己,從「否認」走出來時,痛苦所造成的衝擊太大,所以會將內心的挫折投射到他人身上,有時也會投射到自己。接著我們可能會開始怨天尤人,怪天怪地怪別人,甚至對自己生氣。
    • 討價還價(Bargaining)當「憤怒」過後,我們的想法可能有些改變,努力讓結果不那麼壞,有時也會跟上天祈求(討價還價),讓壞結果不要那麼快到來。
    • 沮喪(Depression)在這個階段我們體會到失去的事實,了解到「討價還價」也沒有用了,所以痛苦再次地來襲,而且這次是扎扎實實地打在心上,沒有理由可以逃避了。
  3. 2023年7月29日 · 悲傷與絕望. 此時,喪親者會變得非常專注於逝者的一切,並嘗試在生活中尋找與逝者相關的線索,來填補失去逝者所帶來的空缺;例如:翻閱過去的照片重溫與逝者有關的回憶、重回曾經一同生活或探訪的地點、保留或珍藏有關逝者的物件等等。 大部分的喪親者會在「相信死亡已經發生而感到絕望」,以及「希望事情還是原來的樣子」兩種狀態之間擺盪,這樣的擺盪可能來來回回、維持數個月或更久。 憤怒是哀悼歷程中的正常反應,但因為這個情緒可能會出現在不適當的場合、或是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太合理,所以經常被忽略或是不被接受,而不管是喪親者自身或是周遭的人都會企圖想要壓抑喪親者的憤怒。 它也許代表著「我需要找到為這個失落負責的人或事」以及「不斷試圖回復原本生活狀態但感到的挫折」。 抗議行為.

  4. 2023年4月26日 · 悲傷五階段」指人在面對災難性事件時可能會出現的情緒反應,由精神科醫生庫伯勒・羅絲(Elisabeth Kübler-Ross)在1969年出版的《論死亡與臨終》( On Death and Dying )一書中首次提出,本來是針對臨終病人的五個悲傷反應,理論後來擴展至喪親

    • 悲傷輔導常遇到的狀況
    • 悲傷輔導分為那些方式
    • 何時需要尋求悲傷輔導協助?
    • 面對悲傷或許您可以這麼做?

    心理學者J. William Worden所著的《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一書中曾提及,面對意外過世造成的悲傷,往往有下列幾個特點: 1. 不真實感:事發突然,令人無法置信、久久不願接受事實。 2. 愧疚感:對逝者感到自責、愧疚,甚至反過來責怪自己。 3. 無助感:對一切事物感到無能為力,喪失對生活的信念與能力。 4. 激動焦慮感:心理影響內分泌,造成情緒更劇烈的波動與不穩定。 5. 未盡之事:因突發遺留的各項情感、事務,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6. 轉嫁憤怒的需要:積極找出指責對象,將悲傷轉嫁憤怒於他人。 7. 醫療或社會的介入:因醫療或司法訴訟相關的介入,長時間反覆勾起悲傷,導致傷痛無法平息。 當悲傷的反應已經遠超一般狀況,而處理悲傷最重要的第一步,輔導者必須先協助哀傷者意識到自身的情況,才能夠...

    主要定義分為以下兩種: 一、生理性藥物控制: 當哀傷者出現了「複雜性哀傷」的症狀,甚至嚴重影響身理機能,專業醫師則會針對目前狀況評估,並給與相對應藥物幫助舒緩症狀。 二、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方面,除了基礎的哀傷輔導外,專業人員會針對一些阻礙克服哀傷期的非理性想法,去做針對性的治療輔導,因應每個人不同的認知及心理狀況,提供相對應的協助。

    大部份喪親者都能步過正常哀傷期,但假如出現了像是持續抑鬱、幻覺、過度自責,甚至自殺念頭,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社交,便出現了醫學上的「複雜性哀傷」。 最新的研究顯示,大約4%的喪親者會出現「複雜性哀傷」的情況,而當中以女性,和離世者非常親近,或者關係矛盾不清,加上離世者是突然或意外死亡的,就更容易出現這情況。當發現周遭的親友出現了上述的複雜性哀傷的情況,便要尋求專業協助。 您若有臨終關懷的問題,可以點此填寫線上問卷,會有專人協助您! 可電話尋求悲傷輔導的單位一覽表:

    1.找出事件中的「黑與白」:意外死亡固然是悲劇,若能換個角度思考,從中獲取不同面向的正面意涵與方向,更能有助平衡內心對於事件的詮釋。 2.解決倖存者罪惡感:如果同時身處在事件之中,釐清事實並確認自己所需承擔的責任,不偏頗也不過度歸咎,提醒自己應當寬恕自我的原因。 3.找出事件的意義:思考自身的經歷是否能夠對於他人有幫助?從失落或悲傷中獲取益處,採取行動、同時也可以協助他人,將有助於復原。 4.採取焦點思考解決(solution-focused thinking):將思緒對焦在「解答」而非「問題」,既定事實無法改變,與其反覆回想過失、失落,不如確立現在可以做些甚麼,去賦予未來意義。 5.找回「我能感」:系統性重建自信和自主能力,尋求他人或專業協助,重新適應改變後的生活型態。 6.與逝者保有連結...

  5. 2023年11月24日 · 精神科醫師伊莉莎白.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在《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提到在面對重要親友逝世時,會經歷「哀傷5階段」,分別為: 1.失落與否認(Denial) 2.憤怒(Anger) 3.討價還價(Bargaining) 4.憂鬱(Depression) 5.接受(Acceptance) 親人過世為什麼需要悲傷治療? 部分喪親者在親人離世後,除難過外,也可能會出現食不下嚥、失眠、做惡夢、反覆回想當時的畫面,甚至是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或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這時藉由悲傷治療/輔導,可以讓個案了解自己目前的情緒,整理痛苦與憤怒的心情,慢慢從親人過世的失落與悲傷中走出。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6. 2020年10月2日 · 如何處理親人離世情緒?. 雖然每個人都明白「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面對親友離世,難免會感到哀傷,甚至一蹶不振。. 一般來說,因親友離世而差生哀掉反應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 麻木期:感到震驚、逃避、否定或不真實感,不能接受事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