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一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 他時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 作者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滁州西澗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韋應物_漢語網. 朝代: 唐代 作者: 韋應物. 同類型的詩文: 唐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寫景 山水 抒情.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 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注釋.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深,《才調集》作“遠”。 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飄浮。 參考資料:
《滁州西澗》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原文】 《滁州西澗》 作者:韋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詞句注釋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漂浮。
白話譯文
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 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一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他時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作者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詩寫暮春景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閒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這裡幽草,深樹,透出境界的幽冷,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艷,但它們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人的風標,與作者好靜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裡,“獨憐”二字,感情色彩至為濃郁,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閒適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首句,寫靜;次句,則寫動。鶯啼婉囀,在樹叢深處間關滑動。鶯啼似乎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閒,其實在詩人靜謚的心田盪起更深一層漣漪。次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時空轉移,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接下來兩句側重寫荒津野渡之景。景物雖異,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兩句是說:到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郊野渡口,本來就荒涼冷漠,此刻愈發難覓人蹤。只有空舟隨波縱橫。“春潮”與“雨”之間用“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而來,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連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結尾句。用“無人”一說明渡口的‘“野”。二句詩所描繪的情境,未免有些荒涼,但用一“自”字,卻體現著悠閒和自得。韋應物為詩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釋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賞”、“自我憐愛”的意蘊。“野渡”句當作如是解。舍此,便與一二句相悖謬了。這兩句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閒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舊注以為這首詩有政治寄託,說是寫“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但過於穿鑿附會,難以自圓其說。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並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後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這首詩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名家點評
高棅《唐詩品匯》:歐陽子云:滁州城西乃是豐山,無西澗,獨城北有一澗水極淺不勝舟,又江潮不到。豈詩人務在佳句而實無此景耶?謝疊山云:“幽草”、“黃鸝”,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帶雨晚來急”,乃季世危難多,如日之已晚,不復光明也。末句謂寬閒寂莫之濱,必有賢人如孤舟之橫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詩人感時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劉(辰翁)云:此語自好,但韋公體出,數字神情又別,故貴知言,不然不免為野人語矣。好詩必是拾得,此絕先得後半,起更難似,故知作者用心。 《批點唐詩正聲》:沉密中寓意閒雅,如獨坐看山,澹然忘歸,詩之絕佳者。謝公曲意取譬、何必乃爾!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云:冷處著眼,妙。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一段天趣,分明寫出畫意。 王士禛《帶經堂詩話》:西澗在滁州城西……昔人或謂西澗潮所不至,指為今六合縣之芳草澗,謂此澗亦以韋公詩而名,滁人爭之。余謂詩人但論興象,豈必以潮之至與不至為據?真痴人前不得說夢耳! 沈德潛《唐詩別裁》:起二句與下半無關。下半即景好句,元人謂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輩難與言詩。 趙彥傳《唐絕詩鈔注略》:《詩人玉屑》以“春潮”二句為入畫句法。 黃叔燦《唐詩箋注》:閒淡心胸,方能領略此野趣。所難尤在此種筆墨,分明是一幅畫圖。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寫景清切,悠然意遠,絕唱也。 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先以“澗邊幽草”、“深樹黃鸝”引起,寫西澗之景,歷歷如繪。
韋應物(737~792年),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十五歲起以三衛郎為唐玄宗近侍,出入宮闈,跟隨唐玄宗出遊。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同鄉認為他是禍行而苦。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職,開始立志讀書,常“焚香掃地而坐”。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先後擔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韋應物的詩歌創作成就最大。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閒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於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
滁州西澗 原文賞析. 朝代 唐代 詩人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寫景 抒情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註釋.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裡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深,《才調集》作“遠”。 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飄浮。 參考資料: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 ㄉㄨˊ 憐 ㄌㄧㄢˊ 幽 ㄧㄡ 草 ㄘㄠˇ 澗 ㄐㄧㄢˋ 邊 ㄅㄧㄢ 生 ㄕㄥ , 上 ㄕㄤˋ 有 ㄧㄡˇ 黃 ㄏㄨㄤˊ 鸝 ㄌㄧˊ 深 ㄕㄣ 樹 ㄕㄨˋ 鳴 ㄇㄧㄥˊ 。 春 ㄔㄨㄣ 潮 ㄔㄠˊ 帶 ㄉㄞˋ 雨 ㄩˇ 晚 ㄨㄢˇ 來 ㄌㄞˊ 急 ㄐㄧˊ , 野 ㄧㄝˇ 渡 ㄉㄨˋ 無 ㄨˊ 人 ㄖㄣˊ 舟 ㄓㄡ 自 ㄗˋ 橫 ㄏㄥˊ 。 0:00. NaN:NaN. 譯文. 我偏愛澗邊無言的小草,樹上有黃鸝在深處鳴叫。 傍晚時分,春潮帶著雨氣,來得又高又急;渡口無人,小舟隨波漂橫。 注釋. 1.【滁州】:今安徽滁縣。 2.【西澗】:指滁縣城西的一條山澗。 澗,兩山間的流水。 3.【憐】:憐愛。 4.【野渡】野外的渡口。 賞析.
滁州西澗. 作者: 韋應物 唐. ↑ 全唐詩·卷193. 姊妹計劃: 數據項. 本作品收錄於:《唐詩三百首》. 獨憐 幽 草澗邊 生,上有黃鸝深 樹 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 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