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地點. 中華民國 ( 臺灣 ) 宜蘭縣 頭城鎮 和平街. 頭城老街 即有「開蘭第一街」之稱、古名「頭圍街」的臺灣 宜蘭縣 頭城鎮 和平街,其範圍是從該街的「 南門福德祠 」到「 北門福德祠 」之間約長600公尺的部分 [1] 。. 該街大致成南北走向,依靠東邊的頭城港 ...

  2. 地點. 中華民國 ( 臺灣 ) 宜蘭縣 頭城鎮 和平街. 頭城老街 即有「開蘭第一街」之稱、古名「頭圍街」的臺灣 宜蘭縣 頭城鎮 和平街,其範圍是從該街的「 南門福德祠 」到「 北門福德祠 」之間約長600公尺的部分 [1] 。. 該街大致成南北走向,依靠東邊的頭城港 ...

    • 沿革
    • 老街特色

    宜兰地区过去为噶玛兰族三十六社的居住地,由于有中央山脉与住在三貂角的凯达格兰族阻隔,所以汉人势力直到清嘉庆元年(1796年)才在吴沙率领漳、泉、粤三籍人士下进入此区。而其第一个据点称为“头围”,又有“头城”、“开兰第一城”的称呼。 由于最初兰阳平原对外交通仰赖海运的关系,所以最初汉人是以到道光六年(1826年)才成为正式港口的乌石港作为出入门户。1776年,林元旻由乌石港北边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垦淇武兰,为汉人入垦兰阳平原最早者。而乌石港因泥沙淤积而没落后,头围港取代了该港的地位。之后虽然陆运取代了海运,但头城地区仍然是兰阳平原北部的政经中心与铁路运输要点,直到日治时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大水等因素才没落。

    道路只有六米宽的和平老街,有“名人街”称呼,鸿海老臣、夏普社长的戴正吴、以及裕隆副董事长陈国荣等企业家、宜兰第一位民选县长卢缵祥、第四届老县长林才添、第一届国大代表萧清海、宜兰第一位女县议员林吴宝桂、文学家李荣春等名人。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位於頭城車站附近沙成路與和平街交叉口,是頭城老街的中心點。 它是 宜蘭縣 最古老的 媽祖廟 ,所以稱「開蘭第一媽祖」。 因建築年代已久,為 清治時代 之建物,廟內石柱匾額,亦多為清代所留存,所以於2014年6月30日經 宜蘭縣政府 公告編定為 縣定古蹟 。

  5. 頭城鎮 ( 臺灣話 : Thâu-siânn-tìn )位於 中華民國 宜蘭縣 最北端,轄區範圍包括 龜山島 (隸屬龜山里)與 釣魚臺列嶼 (隸屬大溪里),屬於宜蘭平原最早開發的地區,有「開蘭第一站」、「開蘭第一」之稱。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於其境內設有7座車站,數量為臺灣各鄉鎮市區之最。 區域面積100.8930平方千米。 歷史 [ 編輯] 位於頭城車站前的「開蘭第一」石碑. 頭城境內原為 噶瑪蘭族 活動地區,1634年 西班牙 人進而控制本區。 1642年, 荷蘭 軍隊使西班牙人退出臺灣,本區為「淡水地方議會區」。 1662年 鄭成功 將荷蘭勢力逐出臺灣,1664年荷軍再度控制噶瑪蘭地區,1668年荷人在臺灣的控制告一段落。

  6. 臺灣正體. 工具. 座標 :24.855668°N 121.821810°E. 頭城開成寺城隍廟 ,是位於 臺灣 宜蘭縣 頭城鎮 新建里的 觀音寺 兼 城隍廟 ,主祀 觀音菩薩 、 安溪城隍 ,配祀 吳沙 ,並在農曆七月三十會舉行 搶孤 活動。 沿革 [ 編輯] 廟身. 相傳此寺觀音神像是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率先民開墾時攜帶而來,於今 福德坑溪 鐵路橋下附近草建茅廬恭奉 [1] [2] 。 嘉慶二年(1797年)建廟 [3] ,稱為「佛祖廟」 [1] [2] [4] 。 翌年,吳沙逝去,民眾在嘉慶四年(1799年)於此寺右側建吳沙祠,數年後又建左殿奉大眾爺,稱「大眾爺廟」 [2] 。

  7. 兩間福德祠分別位於頭城老街(和平街)南北兩端,均蓋於道路中央,面前街心,背對街口,即所謂的「街頭街尾土地公」 [2]。 當地居民相信如此布局可以讓土地公為居民把財,令這條街永遠商業鼎盛 [2]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