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歷史. [編輯] 建國. [編輯] 高句麗王冠. 據 好太王碑 、《三國史記》、《魏書》、《周書》、《北史》、《隋書》等韓、中兩國史書和史料記載,漢建昭二年(前37年),高句麗始祖,扶餘王子 朱蒙 因在 扶餘國 受到排斥,南下在 鴨綠江 沿岸卒本川建 卒本扶餘,來附者眾多。

  2. 历史. 建国. 高句丽王冠. 据 好太王碑 、《三国史记》、《魏书》、《周书》、《北史》、《隋书》等韩、中两国史书和史料记载,漢建昭二年(前37年),高句丽始祖,扶餘王子 朱蒙 因在 扶余国 受到排斥,南下在 鸭绿江 沿岸卒本川建 卒本扶餘,来附者众多。 建国后,高句丽武力驱逐了 肃慎,后于漢建昭三年(前36年)吞并了 松让王 的 沸流国。 漢建昭五年(前34年),高句丽定都 卒本城,公元前28年灭 北沃沮。 [20]:25[21] 漢鴻嘉二年(前19年),朱蒙长子 琉璃明王 与其母从 扶余国 逃到 卒本城,被立为太子,是为高句丽第二代君主琉璃明王。 漢綏和元年(前8年),高句丽以少胜多降服 鲜卑。 漢建平二年(前5年)冬,扶余王 带素 率5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但因天寒,士兵冻死甚多而退。

  3. 高句麗人 是1世紀-7世紀間居住於今 中國東北地區 東部和今 朝鮮半島 北部的 民族,也是 高句麗 的主體 民族。 高句麗族的族源是上古時期古老民族 穢貊 人東遷後的 夫余 、 高夷 、 沃沮 、 小水貊 、 東濊 等,後又融合了 衛氏朝鮮 遺民的後裔、 漢人 、 鮮卑人 等民族。 668年, 高句麗 為 唐朝 與 新羅 所滅後。 高句麗人被遷入唐朝、 渤海國 等地,部分高句麗遺民被 新羅 吸收。 [1][2][3] 起源. [編輯] 史書中多記載高句麗為 扶餘 別種。

  4. 根據高句麗歷史文獻記載,結合考古資料的發現和對高句麗壁畫中所反映出來的高句麗兵器進行研究,高句麗攻擊型兵器可分為銅鐵兩大類,長兵器、短兵器、拋射兵器、防衛兵器等四種。

  5. 句麗後來的統治者多姓高,故此叫做高句麗。 圖:衛氏朝鮮.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從海陸兩路進攻朝鮮,未成功,接著派來增援部隊。 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衛滿的孫子)被殺,衛滿朝鮮滅亡。 圖:衛氏朝鮮銅鏡. 朝鮮三國.

  6.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在東北亞建立的一個國家,它最興盛的時期的疆域南起今日漢城、北至中國東北部份地區。 高句麗建國之後,早期建都在纥升骨城(一說係今遼寧省桓仁县西北渾江岸的下古城,一說是今桓仁县城附近的五女山城),隨著其勢力的發展,更遷都至下列各地: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市)、丸都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平壤城、長安城(以上兩城都位於今平壤附近)。

  7. 2022年6月5日 · 高句麗王國起源于公元前37年中國的東北,趁著中原分裂為戰國和南北朝,內戰不止,高句麗不斷在東北擴張並向朝鮮半島伸延。 隋朝重新統一中國以後,高句麗對中原的統治秩序,進行了種種的反抗,隋皇一氣之下揮兵攻打高句麗但敗兵未果。 唐朝建國後,唐太宗明詔︰遼東本乃我中原的固有國土,決不容將其分離之。 並親御指揮討伐高句麗,公元668年大唐軍毀滅了高句麗。...

  8. 2007年2月5日 · 高句麗在吉林集安等地留下許多歷史遺蹟。韓國學者則認為高句麗王城、王陵、墓葬完全屬於大韓民族,是南北韓人民最自豪的古蹟。在高句麗七百餘年歷史中,約四百年其都城建於現今中國境內。

  9. 2016年3月31日 · 高句麗(也作高句驪)國,建立於西元前37年,相當於西漢末年。 在高句麗人自己所立的巨型石碑好太王碑(韓國稱「廣開土大王碑」)中記載,其第一代王是「鄒牟」。 高句麗建都於今天遼寧省桓仁縣,不久遷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 王莽時代對周邊部族推行歧視政策,引起北方部族紛亂,高句麗也被更名為「下句麗」,直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才恢復了「高句麗王」的王號。...

  10. 2010年5月4日 · 高句麗王國自朱蒙於公元前三十七前建國,其間歷二十八代,於公元六六八年亡國,共傳七百零五年之久。朱蒙為高句麗第一代國王,被高句麗尊為始祖,桓仁則成為高句麗700年基業的龍興之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