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鴻海科技集團 (英語: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是源自 臺灣 的 跨國企業 集團,亦為世界第四大的 資訊科技公司 ,1974年創辦,以 富士康 ( Foxconn )做為商標名稱。. 其專注於 電子產品的代工服務 (EMS),研發生產精密電氣元件、機殼、 準系統 、系統 ...

  2. 2024年5月26日 · 鴻海科技集團 (英語: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是源自 臺灣 的 跨國企業 集團,亦為世界第四大的 資訊科技公司 ,1974年創辦,以 富士康 ( Foxconn )做為商標名稱。. 其專注於 電子產品的代工服務 (EMS),研發生產精密電氣元件、機殼、 準系統 、系統 ...

  3. 於2019年經鴻海董事會通過,接任鴻海董事長 [2]。 上任後,提出Foxconn 3.0等策略,以3大核心技術(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與3大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簡稱3+3,做為發展策略主軸 [3] ,目標是提升毛利率到10%以上,並從勞力密集進入到腦力 ...

  4. 鴻海精密工業 (簡稱 鴻海精密 、 鴻海 )是 臺灣 電子 製造 公司 ,也是 鴻海科技集團 的核心企業。 其以製造 黑白電視機 旋鈕起家,創立之時主要從事 模具 製造,日後跨入電子機械 代工 領域,從製造 連接器 、 電線 電纜 、 電腦機殼 、 電源供應器 等零件,到電腦組裝 準系統 與 行動電話 等產品均開展業務 [1] ,現今其事業版圖已經涉及所有的 資訊科技 產品組裝代工。

    • 成立
    • 經營模式
    • 代表車款
    • 外部連結

    台灣雖然有相對完整的汽車代工產業鏈,但在台灣國產車的品牌化上一直不順利。2008年,裕隆汽車曾推出納智捷汽車,試圖為國產車品牌開拓新局,但終究不堪嚴重虧損,於2020年11月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回歸多品牌代工模式。 2010年代後期,鴻海集團展現跨足電動車製造的意願。然而,鴻海集團雖然是全世界最大電子製造服務商(EMS),擁有厚實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製造能力,也具有豐富的全球供應鏈管理經驗與能力,但缺乏整車製造的經驗,而裕隆汽車是台灣唯一具有整車製造能力的車廠,因此2020年3月,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協議合資設立公司,10月中旬創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11月雙方正式合資設立「鴻華先進科技」,正式跨足電動車領域。

    為了打破傳統汽車產業具有開發費用高、開發期長、資源密集的特性,MIH平台開放技術規格,邀各家廠商加入,目標成為汽車界的Android。相對於傳統汽車產業以硬體為核心的封閉系統,MIH方案則以軟體定義為核心,使硬體及軟體可以分開開發。鴻海集團也可以藉由產業聯盟及開放規格的方式,分散風險,且能擴大汽車電子零組件的出貨量。 2021年7月財團法人MIH EV研發院正式成立,成為中華民國財團法人法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目標為創建一個開放式的電動車生態系統,促進移動領域的全面合作,推動行業標準。同時為生態系中的成員彌合差距,進而降低產業的進入門檻,加速創新,縮短開發週期。

    MIH-Mobility In Harmony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MIH電動車開放平台 ( Mobility In Harmony Open EV Platform )是 台灣 鴻海科技集團 於2020年10月中旬所創立的 電動汽車 開放 平台 ,鴻海科技集團為其創始會員 [1] 。 截至2022年3月底,參與MIH平台聯盟的廠商已超過2300間 [2] 。 成立 [ 編輯] 台灣雖然有相對完整的汽車代工產業鏈,但在台灣國產車的品牌化上一直不順利。 2008年, 裕隆汽車 曾推出 納智捷汽車 ,試圖為國產車品牌開拓新局,但終究不堪嚴重虧損,於2020年11月宣布退出 中國大陸 市場,回歸多品牌代工模式 [3] 。 2010年代後期,鴻海集團展現跨足電動車製造的意願。

  6. 郭台強將鴻海內部Cable纜線部門併入正崴。 正崴早期被視為鴻海集團成員 [10] 。 2009年,郭台銘取得晶實科技51%股權,擁有「Studio A」 蘋果 專賣店 [11] ;同年,郭台強投資入主 中影 公司 [12] [13] [14]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