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太誇張了吧! 「真的假的,有影某? 「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 之類…等,嗚呼哀哉啊~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運動的奧妙、訓練的重要,以翔用親身經歷,娓娓道出肥仔、鐵漢這條以翔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 國中開始至今,完整的徑賽履歷。 愛好馬拉松、棒球運動,優異地協調性,讓他與體育圈,剪不斷,心同在。 Q: 體育系與運動科學系你認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A: 運動科學系多了很多生理、生化領域的概念與理論,以及實作實驗。 更重視身體機轉。 簡單來說,就是更加專業、複雜啦。 [divide] 小學就參加校內棒球隊,國中轉換到「直線」紅土上,奮鬥徑賽。 國中是校內主力,不論兩百公尺還是跳遠、立定跳遠都是數一數二。 來到高中更是屢屢問鼎冠軍!

  2. 今年奧運,肯亞選手依舊是其他國家選手最大的勁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 馬拉松項目 台灣共有三名選手獲得參賽資格,分別是何盡平、謝千鶴和陳宇璿。 來自金門的馬拉松好手何盡平,在去年跑出了個人最佳成績2小時17分42秒。 謝千鶴以及陳宇璿則是因國際田總〈IAAF〉修改規定後得到奧運門票,IAAF承認金標級馬拉松前十名可獲奧運門票,兩人1月在金標級廈門馬拉松都跑進前十名。 圖片來源:何盡平個人臉書. 比起短距離賽跑,中長距離賽跑通常不是鎂光燈下的焦點,但其比賽的精采度是絕對不輸給短跑項目,現在你已經認識了最會跑步的民族,那你一定要親眼看看他們精彩的表現,看看他們的努力堅持。 [divide]

  3. 一壘指導教練要負責協助跑者衝到一壘後的各種反應,例如:內野滾地球的狀況,跑者低頭衝刺過一壘後球傳偏,此時教練就要迅速判斷球是否噴得夠遠,決定是否給予跑者往二壘衝的指示。 但棒球有四個壘包,那最後一個本壘該由誰負責呢? 這時候球員自己就要站出來了。 當數個球員回到本壘時,前位跑者必定是較安全的回來,並不需要滑壘等多餘的動作,所以前位跑者在回本壘後,就必須迅速轉身觀察球的動向,並且擔任起指導員的角色,協助指導後位跑者的滑壘(方向)。 如果只有單一跑者在壘上,則下一棒打者就必須迅速上前做指導動作,如果是暴投或盜壘,則打者自己要迅速指引跑壘員。 重點是,這些動作並非隨便做做就可以準確的傳達給跑壘員,仍然需要透過平日的練習才能養成良好的默契。

  4. 2014世界盃巴西1比7慘敗德國,巴西男足更陷入一決不振的景況。 本屆有機會在自己家鄉奪金,巴西全國是期待萬分,焦點也幾乎擺在足球項目。 巴西明星前鋒內馬爾(Neymar)也沒讓國人失望,在PK大戰踢進致勝分,舉國歡騰之餘,內馬爾成為國家的指標人物。 這一面金牌也重振國人士氣,宣告「足球王國」回來了。 圖片來源:Zimbio. 泳池最賣力—傅園慧. 一句「洪荒之力」讓中國游泳選手傅園慧一夕爆紅,成為中國最具話題性的人物。 採訪過程不做作、真情流露的表現,可以看見選手如何賣力、不計較成績、只求問心無愧的參賽精神,成功逆轉中國給人「沒得牌就完蛋」的刻板印象。 司博特認為這是當選手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5. 睽違16年,台灣終於同時有兩位選手取得奧運自由車項目資格,將在今年夏天進軍里約,一位是二度參加奧運的名將 蕭美玉 ,另一位則是26歲的年輕好手 亭茵 ,兩位選手分別將在場地賽跟公路賽與世界各國好手角逐獎牌。 圖片取自Facebook:Huang Ting Ying 亭茵. 自由車從發明以來,已經有超過130年歷史,從歐洲開始傳遞到世界各地。 自由車在首屆奧運就成為比賽項目。 發展至今,自由車比賽項目分為公路賽、場地賽、登山車、小輪車四項。 場地賽又有「個人」與「團體」之分,公路賽不僅考驗選手的體力,還得克服可能發生的隨機狀況,但也因此增加了比賽的刺激度與可看性。 圖片來源:Zimbio.

  6. 1四足跪姿髖部伸展. 2彈力繩臀推. 3羅馬椅伸展. 4臥姿單腳臀推. 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他靈長類,能完全靠雙足行走,一方面要伸展髖關節,另一方面還要維持軀幹直立,若沒有發展更大更結實的臀肌,其實無法辦到。 臀肌可以說是 「運動馬達」 。 提供跑步時往前的動力,緩衝速度帶給身體的衝擊,強而有力地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運動訓練中,維持良好的活動能力。 司博特建議大家,休息日時可以在家做一些臀部訓練;或是每次訓練完後,按照以下介紹的動作,輕鬆做個幾組,三不五時保養你的「馬達」,增加生活及訓練的續航力! 四足跪姿髖部伸展. 準備好一條彈力繩,綁在臥推椅下(或是其他可固定的器材),另一端套在足部,位置約在腳掌中段,保持彈力繩的張力。 兩手撐在肩膀下、兩膝跪在髖部下方,收緊腹部、下背維持平坦。

  7. [divide] 因此,在劇烈運動時,想要提高氣體交換、增加呼吸的效率、避免努責現象,我們可以更主動地訓練呼吸肌肉、學習如何控制呼吸,進一步提高吸氣率。 往往我們多會針對外表看得到的肌肉進行訓練,在意腹肌是否明顯、二頭肌夠不夠大,卻忘記身體裡的呼吸肌也很重要! 呼吸看似理所當然,但實際上有很多眉角,甚至是訓練細節,容易被我們忽略。 至於該如何訓練呼吸肌肉呢? 司博特將在下集接續… [divide] 參考資料: 1.張正琪、蔡忠昌、呂香珠、宏偉欽、朱真儀、鄭景峰、李佳倫、郭堉圻、蔡櫻蘭(譯)(2012)。 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理學(二版)。 台北:禾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