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黑尾鷗 ( 學名 : Larus crassirostris是一種中型 海鷗身長大概45公分,翼展大概126至128公分。 這種雀鳥聚居於 東亞地區 ,當中包括 中國大陸 、 台灣 、 日本 和 韓國 ,也會到 阿拉斯加 至 北美洲 東北部分一帶漂泊。 羽翼沒成的黑尾鷗. 黑尾鷗長有黃色的腳,鳥喙末端上有紅色的斑點,繼以黑色環帶,腰尾白,冬季頭頂及頸背具深色斑。 幼鳥多沾褐,臉部色淺,嘴粉紅而端黑,尾黑,需要四年才羽翼豐盛達至成長期。 顧名思義,黑尾鷗擁有一條黑色的尾巴。 牠們會發出像 貓叫 的哀怨叫聲,所以在日本被稱作「 海貓 」,在韓國則為「貓鷗」。 黑尾鷗的主要食糧為細小的 魚類 、 軟體動物 、 甲殼類 海產與其 內臟 。 牠們經常跟著船隻與漁艇覓食,也會從其他海鳥偷取食物。

  2. ebird.org › species › bktgul黑尾鷗 - eBird

    東亞海岸線的一種有獨特長翅,長嘴的海鷗,在俄羅斯和日本繁殖,度冬南至臺灣和中國東南部。成鳥深色翅膀,有-紅尖端的嘴。亞成鳥總體深色,全的翼尖,爍眼的白腰和帶全尖端的肉色嘴。全年聚集成大群活動。

  3. 黑尾鷗(學名:Larus crassirostris是一種中型海鷗身長大概45厘米,翼展大概126至128厘米。 這種雀鳥聚居於 東亞地區 ,當中包括 中國大陸 、 台灣 、 日本 和 韓國 ,也會到 阿拉斯加 至 北美洲 東北部分一帶漂泊。

  4. 黑尾鷸 ( 學名 : Limosa limosa )又名 黑尾塍鷸 ,為 鷸科 塍鷸屬 的 鳥類 。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 瑞典 。 [2] 亞種 [ 編輯] 黑尾鷸普通亞種 ( 學名 : Limosa limosa melanuroides )。 在 中國大陸 ,分布於華北和華南等地。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 澳大利亞 。 [3] 參考文獻 [ 編輯]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Limosa limosa.

  5. 2022年5月12日 · 黑尾鷗(學名:Larus crassirostris是一種中型海鷗,身長大概45厘米,翼展大概126至128厘米。 這種雀鳥聚居於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也會到阿拉斯加至北美洲東北部分一帶漂泊。 黑尾鷗長有黃色的腳,鳥喙末端上有紅色的斑點,繼以黑色環帶,腰尾白,冬季頭頂及頸背具深色斑。 幼鳥多沾褐,臉部色淺,嘴粉紅而端黑,尾黑,需要4年才羽翼豐盛達至成長期。 王建華說,每年4月到9月是黑尾鷗到東引的繁殖季,歷年黑尾鷗均選擇東引鄉安東坑道面向東引燈塔射口的峭壁進行繁殖,但近年因為屢屢發生繁殖期間,工程單位選擇在此間進行相關修繕工作,因工程噪音及人為干擾等因素,自2012年起黑尾鷗已不在此處落腳,雖遷移他處繁殖,卻屢屢發生繁殖失敗憾事。

  6. ebird.org › species › bktgod黑尾鷸 - eBird

    在飛行中可見顯眼的白色翼帶,白腰和黑尾。 相當常見,但往往分步僅局部地區;在草地濕地上繁殖,整年見於淡水和半鹹水草本沼澤以及相鄰的潮灘。

  7. 黑尾鷗(學名: Larus crassirostris ),中型水禽體長43-51厘米。 夏羽兩性相似。 頭、頸、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個下體全為白色;背和兩翅暗灰色。 翅上初級覆羽黑色,其餘覆羽暗灰色,大覆羽具灰白色先端。 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頂至後頸有灰褐色斑。 常成群活動。 成天在海面上空飛翔或伴隨船隻覓食。 也常群集於沿海漁場活動和覓食。 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層魚類為食。 通常營巢於人跡罕至的海岸懸崖峭壁的岩石平台上,也營巢於海邊小島和海岸附近內陸湖泊和沼澤地中的土丘上。 巢呈淺碟狀,由枯草構成。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黑尾鷗. 拉丁學名 :Larus crassirostris. 界 :動物界. 門 : 脊索動物門. 綱 : 鳥綱. 目 : 鴴形目. 科 : 鷗科. 屬 : 鷗屬.

  8. 2023年1月20日 · 去年農曆春節前夕,澎湖西嶼竹灣箱網養殖區,發現一隻頸掛黑色橡皮圈的黑尾鷗,雖然專家學者及養殖業者都積極營救,因黑尾鷗警覺性強,無法 ...

  9. 成鳥繁殖羽頭、頸、胸、腹、上及下覆羽白色,背、腰、翼上覆羽暗灰色;羽白色,近先端有一黑色橫帶(寬約40至50mm),最先端白色;初級飛羽黑色,第1至7枚具白色先端;次級、三級飛羽灰色,先端白色。

  10. 黑尾鷗之歌 台北鳥會副總幹事暨研究保育 蔣功國 東引,是台灣最北的領土,有著國之北疆的稱號,也是許多鳥人過境季節每年必訪的聖地,舉凡海南藍仙鶲、鴨嘴卷尾、黃腹柳鶯、淡眉柳鶯等,全台第一筆紀錄皆出自於此。. 夏天的東引,或許少了令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