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4節氣其實是一個「時刻」,而非「一日」。 在地球的公轉與自轉中,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23.5度的傾角,使得夏季正午時太陽仰角高度較高,冬季時較低,影響一年四季氣溫與季候。 為了讓先民們能得知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展或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古代曆法學家於是規定: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此為24節氣的來源,這種節氣的制訂法稱為「平氣法」。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為橢圓形。 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曆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 所以從清代開始,才另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訂為一個節氣或中氣,現在的中氣和節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 立秋

      節氣 立秋 歲次 甲辰年 壬申月 癸卯日 生肖 屬龍 立秋簡介 ...

    • 立冬

      節氣 立冬 歲次 甲辰年 乙亥月 乙亥日 生肖 屬龍 立冬簡介 ...

    • 大暑

      節氣 大暑 歲次 甲辰年 辛未月 丁亥日 生肖 屬龍 大暑簡介 ...

    • 立夏

      立夏簡介 國曆五月六或七日,太陽過黃經45度夏季開始是為「 ...

  2. 節氣 農曆 公曆 意義 1 春季 立春 正月節 2月4/5日 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 2 雨水 正月中 2月19/20日 這時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3 驚蟄 二月節 3月5/6日 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

    次序
    季節
    節氣
    農曆
    1
    春季
    立春
    正月節
    2
    春季
    雨水
    正月中
    3
    春季
    驚蟄
    二月節
    4
    春季
    春分
    二月中
  3. 節氣二十四時節和 氣候 ,是 中國 古代用來指導 農業 之 曆法 曆注 [1] 。 中國傳統夏曆( 農曆 )是一種「 陰陽曆 」,同時根據日、月運行制定,「陰」是以 朔望月 為基準確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為基準確定歲實,每 回歸年 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春分 是於 黃經 (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 春分點 )。 夏至 是於在 太陽 到達黃經90°時(太陽幾乎直射 北回歸線 ,北回歸線以北 白晝 最長)。 秋分 是於黃經180°( 秋分點 )。 冬至 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 一年劃分了二十四節氣,與現代曆法將 一日 劃分為二十四 小時 ,兩者數字同為 24

  4. 2024年3月11日 · 這份節氣表收錄了24個節氣的由來和日期讓你全面掌握每個節氣的特質和時間點此外我們還提供了2024年農曆行事曆讓你更加方便確認農曆與節氣日期

  5. 規律.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 其也與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有關,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節氣24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 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6. 二十四節氣命名反映了季節和氣候變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稱八位,是區分公轉運動於地球影響八個關鍵節點;雨水、驚蟄、、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十六個則反映了四季中氣候變化。 中國古代曆法最初採用「平氣法」: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分,稱為中氣;二個中氣分稱節氣。 後來人發現法,無法反映出氣候狀況(因為地球繞太陽運行軌道橢圓形。 離太陽時,地球公轉速度,時)。 隋朝劉焯受到張子信及其弟子劉孝孫學説影響,太陽運動基礎上,提出「定氣法」,但沒能正確認識太陽運動速度變化規律,因此其《皇極曆》定氣推算大偏差。 唐朝一行日行盈縮規律認識,指出日行速度變化,冬至時運行,夏至時運行。

  7. 24節氣是怎麼算出來的? 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每天會向東移動大約1度。 太陽走一圈的時間稱為「 回歸年 」或「太陽年」,運行軌跡稱為「 黃道 」。 沿著黃道,太陽 每走15度 所經歷的 這段日子 稱為一個「 節氣 」,不是特定的一天。 一年走360度,所以總共有24個節氣。 每月有兩個節氣。 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 現在人們只說「節氣」,其實還有「中氣」。 每月第一個節氣稱為「 節氣 」。 包含: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稱為「 中氣 」,包含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