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究其理論內涵則發現:Williams的文化理論在重視霸權的基礎上,分析文化與社會的傳統,他認為每個社會每個時代皆有其獨特的感知結構,但由於霸權在社會中隱而未顯的運作,以及精選傳統的篩選作用,最後能進入文化之列的並非我們生活的全部,語言也因權力的運作而成為區分階級的象徵。 Williams期望藉由科技與媒體的發展,促使教育普及,建立真正民主參與的平等社會,進而達成共同文化的理想。 歸納Williams文化理論的主要議題,本研究尋繹其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認為教育可以作為解除霸權的一種過程,作為感知結構的擴張地,作為精選 ...
      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U0021-2603200719124957
  1. 在其著作Keywords (關鍵詞:文化於社會的詞彙)中,Raymond Williams指出:「文化」是英文中涵義最複雜的字眼之一。. Williams 分析的著眼,是在於這個詞彙在歐洲所歷經複雜的字義變化。. 當我們將「文化」這個詞彙,放在社會學家的分析中來考察時,則會發現「文化」不減其 ...

  2. 雷蒙德·威廉斯 (英語: Raymond Henry Williams,1921年8月31日—1988年1月26日), 英國學者、作家, 馬克思主義 文學評論家,在 新左翼 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他作品奠定了 文化研究 基礎。. 知名學生有 特里·伊格爾頓。.

  3. 文化是通俗的. 〔英〕雷蒙·威廉斯. (1958) 来源:《上海文化》2016年第10期“文化理论前沿”栏目,第14-23页。 译者:高路路. 本文译自Raymond Williams,Culture is Ordinary(Raymond Williams,Resources of Hope——Culture,Democracy,Socialism,Verso,1989)。 原文无注,本文注释均为译者所加。 作者简介:雷蒙·威廉斯(1921—1988年),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出生于威尔士工人阶级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教于牛津大学的成人教育班,1961年到剑桥大学耶稣学院讲授大学英语课程,1974年至1983年,在剑桥大学担任戏剧专业教授。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學術嘗試
    • 認識論原則
    • 背景
    • 產生歷史
    • 定義
    • 簡析
    • 詳析
    • 分類

    文化唯物主義(cultural materialism) “文化唯物主義”是英國當代著名文化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在《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1958)、《漫長的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1961)、《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arxism and Literature,1977)等重要著作中闡發並倡導的一種批評方法,以開闊的社會視角和自覺的政治意識與形式主義美學形成強烈對照。

    •中文名:文化唯物主義

    •外文名:cultural materialism

    •出處:《馬克思主義與文學》

    •提出人:雷蒙德·威廉斯

    人類學:一種人類學的研究範式,最主要的支持者是馬文·哈里斯(Harris, Marvin)。

    文化研究: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中的一個運動,關注的是文藝復興文學和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的分析。主要的擁護者是雷蒙德·威廉斯(Williams, Raymond)。

    除了同樣受到馬克思的影響以外,二者之間就很難找到確實的聯繫和影響了。

    文化唯物主義作為人類學研究方向最早是由馬文·哈里斯在他的著作《人類學理論的興起》(The Rise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y,1968)中作為一種理論範式和研究策略提出的。事實上,這被認為是這項工作的最持久的成就。哈里斯後來發展出一整套理論來為這個範式闡述和辯護,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化唯物主義》(Cultural Materialism,1979)中。對於哈里斯來說,文化唯物主義“is based on the simple premise that human social life is a response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arthly existence.”。

    文化唯物主義是一種科學研究策略,利用科學方法。其他重要的原理包括操作性定義,波普爾(Popper, Karl)的可證偽性,庫恩(Kuhn, Thomas)的範式,以及由孔德(Comte, Auguste)首先提出並由維也納學派(Vienna Circle)廣為傳播的實證哲學。科學技術用於理解文化間的異同時所碰到的首要的問題就是研究策略如何“tre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hat people say and think as subjects and what they say and think and do as objects of scientific inquiry”。作為這個問題的回應,文化唯物主義區分了行為活動和思想、價值以及其他精神活動。同時區分了主位操作(emic operation)和客位操作(etic operation)。

    主位操作在文化唯物主義中被認為是描述和分析在當地人看來也認為是真實的、有意義的和適當的。客位操作就是其中的範疇和概念是由旁觀者運用,並能夠形成科學理論。

    客位和行為的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是由一個社會和環境的關係構成的,包括他們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道德和行為模式(物質關係)。

    客位和行為的中程結構(Structure),一個社會內部的道德、行為和政治經濟學(社會關係)。

    客位和行為的結構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一個社會中道德和行為的符號和意識形態方面,比如,藝術、儀式、運動、競技和科學(符號和意識形態關係)。 主位和精神的上層建築,包括"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cognitive goals, categories, rules, plans, values, philosophies, and beliefs" (Harris 1979:54)(意義或者意識形態關係)。

    通過劃分文化,文化唯物主義力主的觀念被認為多少有一點經濟基礎決定論。這個唯物主義本質的意思是基礎結構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文化進化背後最重要的力量。 中程結構和上層建築並沒被看作“insignificant, epiphenomenal reflexes of infrastructural forces”。

    在當時的主流批評家們看來,文化與物質是相對立的,文化屬於形而上,物質屬於形而下,很難構想把它們並置起來。這種主流文化觀念其實也是英國的傳統觀念,從浪漫主義以來,英國人習慣地將文化看做一種精神的、意識的、思想的東西,而且從人的“類”屬性和規定性上認定文化的至關重要性,認為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在於他有這個“靈”,即心靈和精神能力,這種能力及其活動使人們能夠超越沉重的生產勞役和物質束縛,保持人的高尚特出,保持人性的光亮。沿著這個方向往前走,文化必然躍升為一套高懸的價值指數,而且它離形而下的物質現實越遠,價值越大。換句話說,傳統文化概念的內在規定性決定了它與物質範疇的必然分離和疏遠。在這一背景下,不難看出文化唯物主義將文化物質化的做法與傳統的將文化精神化的做法之間的根本差異。

    與文化/物質的二元概念相反,文化唯物主義的文化概念指的是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物質的東西或過程。威廉斯明確強調自己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歷史唯物主義包含著……一種理解形形色色的社會和物質生產的方式……一種理解與作品相聯繫的且變化著的藝術範疇的方式。我把這種立場稱為文化唯物主義。”但是將文化完全物質化,等同於物質過程,顯然與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基本模式有出入。事實上,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也是在修正上述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他認為,至少是部分馬克思主義者沿用了浪漫主義的文化概念,將“文化”看做一種精神範疇、意識形式或知性和想像的產品,然後套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關係的公式,讓後者從屬於並往往是機械地“反映”前者,結果是做出了許多已經被歷史證明為十分荒謬的理論判斷和“政治預言”。

    可以說,威廉斯一方面反對將文化視為純粹精神範疇的英國傳統定義,另一方面想糾正將文化視為經濟基礎的直接“反映”的某種馬克思主義偏頗,這雙重動機將“文化”概念徑直推入和融入“物質”範疇之中。抓住這一點,就會深刻理解威廉斯“文化是整個生活方式”命題中的“整個”二字的深刻含義。

    衣食住行,思維言語,人的一切行為活動都是文化的具體表現,不能把“文化”構想為某種從雜亂無序的生活中過濾分離出來的特殊成分或高級品質,譬如一套觀念、價值體系或上層建築,也不能將生活中的某些部門劃入文化範疇,而將另一些領域排除在文化範疇之外。進一步說,所有的文化形式在價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在文化唯物主義者手裡,長期固守的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嚴肅文學與大眾文學之間的界牆被推倒了,這一思想引發了文化研究派打破傳統學科界限,自由設立研究對象的做法。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文化不只是那些已經概念化的範疇和程式化的形式,而往往更多地融入看不見的日常行為和經驗當中。用威廉斯的話來說,作為社會經驗的文化,“並不一定要顯現為公開的公眾的形式……而總是潛入各種關係的深層之中……即使將它分離出來,它也不是豁然呈現或斷然切割出來。它表現在實際的家庭或個人經驗之中”。威廉斯用“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來描述這種以最微妙和最不明確的方式表現的文化活動,它是社群中的個體所共有、使交往成為可能、使一代人能夠對他們所繼承的世界做出反應的一種感覺結構。由於是一種“感覺”結構,所以它只能存在於人的活體身上,一旦活體不在,載體已逝,“感覺結構”便也停止作用了。在這裡,與其說威廉斯可能貶低文獻形式的文化的價值,認為離開我們當下生活的關於彼時彼地的傳說和記載總是無可挽回地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成分,不如說他通過“當下”、“經驗”、“感覺”、“情感”等鮮活的詞語,突出強調了文化所具有的徹底的物質性和實踐性,所以威廉斯說,文化唯物主義是“關於物質的文化和文學生產的各種具體情況的理論”。

    如果說生產物件、製造用品的勞動是一種物質實踐活動,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那么製造所謂的知性和想像性產品的活動也是一種物質實踐,因為這種活動及其產品同樣介入、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方式。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化是一種實踐,也是在說文化是一種過程,是一種綿延逶迤的歷史過程。即使在實際的分析操作中只能截取局部的文化片斷來把握審視,也可以看到這一片斷總是過去的傳統文化、現在的統治文化和隱現的新生文化的交織物。作為一種實踐過程,這個交織物不是靜態的,而是不停地發生著調整、包容、侵入、改造、兼併、鬥爭、摧毀等變化,傳統文化被反覆重估和揀選,統治文化一再受到挑戰和改造,新生文化不斷壯實。

    文化唯物主義不僅是一套關於文化的理論、立場和態度,而且也是一套方法論。“組織”、“結構”、“模式”、“關係”、“整體”等,是文化唯物主義語言裡的一組關鍵同義詞。既然“文化是整個生活方式”,而整體總是大於部分之和,那么文化分析就應該從“整體”出發,從“整體”的角度觀察和研究一個具體對象。這裡的“整體”更多強調的是“關係”,也可以說,“整體”和“關係”對威廉斯而言基本上是同義詞。他主張做文化分析時,將對象視為一個關係複合體,研究對象內和對象外的各種因素之間的多重關係。這樣的關係總是具體的,而且各種關係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前景”與“背景”之分。批評家只有拋開一切預設的體系、綱領、原理、公式,以自己的感覺和智慧直接貼住對象,才能看到多重關係網路中的對象的意義,才能把握一種文化形式的實際“組織”、“結構”或“模式”。

    如果說文化包括了所有的實踐形式,而且各種形式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意義,那么從實踐主體的角度來說,文化過程的所有參與者也不應該有高下之分,文化屬於全體社會人,而不是有閒階級的專利。威廉斯倡導一種人人參與其中、集中社群智慧和創造力的“共同文化”,這是一種“民主的”文化,因而也是一種充滿活力、不斷更新、永遠開放的文化,它的無限潛力決定了它的前景是無法限量的:“文化是共同的意義,是全體人民的產物……如果以為任何這樣的意義是可以預先設定的,那將是十分愚蠢和自以為是的;這些意義是通過生活來產生的,其產生和再產生的方式是我們所無法事先知道的。”可以看出,文化唯物主義的政治意向是十分明確的,當然通向理想文化的道路也是漫長的。

    文化唯物主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文化唯物主義本身包含的範圍和調查的哲學科學,文化和理論的認識論原則大綱的唯物論,和一些例子,給它一個思想。第二部分是,關鍵看結構主義的替代理論,即社會生物學和生物還原論,辯證唯物論,結構主義,心理和認知的理想主義,折衷主義和蒙昧主義。第一部份占了約三分之一的書,但第二部分載有唯物主義論斷,文化以及替代品的批評,因此批評建設之間的平衡,是相當均勻。

  4. 2023年1月28日 · 這個定義起先是他在《文化與社會》(1958)所提出的「文化」即「全部的生活方式,包括物質的、知識的和精神的」(Williams, 1959:xvi);隨後則是他在《漫長的革命》(1961)中的進一步發揮:

  5. 雷蒙·威廉斯本身思想渊源非常广泛,大到马克思主义、英国新左派思想,早到阿诺德、利维斯等精英主义,还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的影响。 我们接下来具体看看他是怎么对前人的理论进行吸收和改进的。 1. 阿诺德、利维斯等精英主义. 威廉斯 同意利维斯的意见,传统的最精致的部分体现在语言和文学中,但他不同意利维斯的观点,即全部文化遗产都是由语言和文学承载的。 他认为利维斯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利维斯对于精英文化的崇尚和对于大众文化的诋毁是雷蒙·威廉斯是不能认同的。 2. 法兰克福式文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工业批判著称,继承了他们的批判传统,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社会精英阶层是通过流水线模式、标准化生产的大众文化形式,从思想上来麻痹和控制大众。 3. 马克思主义.

  1. 相關搜尋

    raymond willi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