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1日 · 李念庭. Cheers雜誌. 發布時間:2019-08-21. 瀏覽數:16282. 他不是禮儀師,卻經常面對屍體與血跡;他不是清潔員,卻成日與打掃工具、清潔藥劑為伍。 35歲的盧拉拉,是一位 「命案現場清潔師」 ,簡單說,他的工作就是專門清除「非預期死亡」現場的惡臭與髒污。 跟盧拉拉約在一家咖啡廳採訪,冰紅茶上桌後,他特地向服務生再要了一杯冰塊,原以為是天熱難耐,要倒入茶裡,增加冰涼滋味。 然而,只見他拾起一顆冰塊,輕放在手背的一小塊粗糙皮膚上。 那塊痕跡,是從事這行不少見的「職業傷害」── 被「屍毒」感染,皮膚會反覆潰爛,嚴重時,患部面積還會增大。

  2. 2024年4月25日 · 台灣死刑存廢釋憲 三個關鍵事實. 台灣憲法法庭23日首次針對死刑是否違憲展開辯論3到5個月內會宣示結果可能依循同婚釋憲帶來重大司法變革此案由人權團體及律師為37名待決死囚提出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和辯論。 台灣準備好廢除死刑了嗎? 文章語音朗讀・ 06:34. 台灣死刑存廢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爭議話題。 圖為2017年,活動人士在美國最高法院外要求廢死。 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 /AFP/Getty Images. 文. 德國之聲. 發布時間:2024-04-25. 瀏覽數:4877. 1. 台灣是少數尚未廢死的自由民主政體.

    • 你不知道的警總
    • 陳文成命案驚動台灣與美國社會
    • 美國媒體探討陳文成命案與國民黨校園特務的關係
    • 國民黨憂心《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告訴人民國民黨不堪的過往

    至於警總議題。何謂警總?年輕網友可能不清楚這個製造白色恐怖羅織、政治案件藉此屠殺與打壓人民的組織。1945年9月,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警總)在重慶成立,主要目的是為了接收台灣與維持治安,首任總司令是陳儀。李登輝執政後,警總卸下打壓台灣人民的任務,在1992年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海巡部),2000年再變成行政院海巡署。 戒嚴統治時期,警總是國民黨政權打擊異己的最佳工具,箝制思想與言論自由是其特色,警總炮製的冤獄不計其數。警總在當年監控人民、箝制言論自由、炮製假案,而且濫捕、濫殺、刑求或沒收財產等行為,導致台灣人民心生恐懼。 「新台灣新聞週刊」在2007年7月19日報導,根據法務部資料,台灣在戒嚴時期,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有29407件,無辜被害者約14萬人。不過,司法院資料卻指出政治案...

    與警總有關的政治案件,迄今未能水落石出的案子實在罄竹難書,陳文成命案是警總的代表作之一。 1981年7月4日,台灣報紙的社會版刊出「歸國學人陳屍台大校園」的社會新聞,但這則社會新聞的背後,其實是政治問題,而非社會議題。 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美倫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陳文成在1981年5月返台探親,7月2日被警總以「美國地區有人檢舉陳文成旅美期間的一些行為和活動,有必要請他說明、澄清」為由約談陳文成。7月3日清晨,陳文成陳屍在母校台灣大學校園中。 陳文成返回台灣之後,早就遭到警總跟蹤,家人經常接到查詢、騷擾電話。6月,陳文成到南部拜訪朋友,就差點發生遭到刻意製造的車禍。陳文成預定在7月1日返回美國,但是出境證卻被警總扣留。7月2日,警總約談陳文成;7月3日...

    陳文成博士命案發生後,美國輿論紛紛報導國民黨校園特務問題。1981年7月15日賓州的POST-GAZETTE,以「Taiwan monitored CMU prof」為標題,報導國民黨透過信件、言論和電話監控陳文成。隨後,1981年7月21日The New York Times的「Death of Taiwan Professor Causes Uproar on a Pittsburgh Campus」;1981年7月21日The Michigan Daily的「Official concurs: Spies on campus」;1981年7月28日THE WASHINGTON POST的「After Police Interrogation, a Death」;1981年7月31日Ch...

    民進黨政府所提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內容包含「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以及「處理不當黨產」等等,正是要檢討、處理與追究國民黨政權當年戕害人民的真相,清除威權崇拜的象徵、平復司法不公、以及處理國民黨不當黨產等議題。 不過,習慣製造假案且擁有龐大黨營事業與財產的國民黨,當然反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戒嚴統治時期,國民黨炮製的政治案件不計其數,其實,民主化的當下,國民黨利用司法來進行政治操作的政治迫害事件也不少,例如謝清志的南科減振案、邱義仁與高英茂的安亞專案、邱義仁的鐽震案等等,幸好司法還能夠還給這些人清白。(責任編輯:胡詠晴) 本文獲【想想論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

  3. 2023年8月4日 · 廣告. 脫下律師袍,原著作者親自編導. 劇中出現不少專業的法律概念和法庭攻防橋段,卻能讓一般觀眾也可輕易理解,關鍵人物便是原著作者唐福睿,他同時身兼本劇的導演與編劇。 唐福睿過去是執業律師,他以1986年「湯英伸事件」中,鄒族青年久受老闆欺壓,最後憤而殺人的悲劇為原型,以死刑為核心,拓展出族群、利益和政治的交互影響。 《八尺門的辯護人》劇組重返八尺門原址海濱國宅,打造劇中角色的家。 左為飾演被害船長的拉卡巫茂,右為導演唐福睿。 (鏡文學提供) 此外,在本劇大量取景的山城港都基隆,經常天空灰陰、細雨濛濛,港邊的漁船和機具錯落,山與海相互交疊,排列緊密的老舊國宅,從畫面就透露出魔幻寫實氛圍。 廣告.

  4. 2024年4月3日 · 尹清楓命案319槍擊案疑點重重至今未破案張國立將其化作創作靈感寫成推理小說。(謝佩穎攝尹案成謎319槍擊案更令人失落 1993年海軍上校尹清楓的遺體被發現於宜蘭東澳外海由於尹生前負責軍購業務身涉龐大利益懷疑其死因之聲浪

  5. 2017年8月12日 · 廣告. 陳欽賢也曾被一個父子三人的兇殺案糾結十年。 命案發生在中國,讓他對證據的合理性有所保留,雖然他判無罪,但最後案子還是死刑定讞。 「他們被槍斃的那天,我天亮才睡,內心禱告,希望這個案子真的是他們做的。 陳欽賢認為,人們說法官是另次元的恐龍,但法官也是一樣在台灣社會,活生生的人。 「會有落差是因為我們是法律人,法治教育不足讓國人對法律不了解。 職業法官思維和社會有落差,到底誰對誰錯不知道,但可呈現一個問題:司法離人民距離越來越遠。 努力尋求和社會對話. 如何拉近和社會的距離是陳欽賢近年努力思索的,用白話文書寫判決書是一種方式。 「法官其實沒有很好的直接管道和社會互動,唯一的媒介就是判決,」他相信,只要判決書高三學生都看得懂,人民才有機會不透過媒體扭曲,瞭解法官判案的思考。 廣告.

  6. 2016年3月29日 · 加巴瑞諾多年來潛入犯罪者內心世界然後以專家證人身份出席一場又一場的殺人案法庭審判。 加巴瑞諾告訴 BusinessInsider ,鮮少殺人犯符合所謂的「殺人魔」定義,深入分析加害者複雜的暴力和反社會傾向,若非要歸納出一個犯案者的共通性,那就是他們都需要幫助。 曾有一位犯罪者向加巴瑞諾坦承,無數個夜晚,自己是在哭泣中睡著。 他們在生活中面臨無數的道德交叉路,然後在某個交叉路口,他們踏錯了步伐,走向犯罪。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和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教授海德、波瑞加德和邁爾斯曾在報告中,刻劃出兒童暴力加害者的模樣。 報告說,加害者通常相當「害羞、焦慮、保守,且有嚴重的自卑感」,他們躲在自己想像出來的世界裡,在那個世界裡,他們強大且無所不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