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2日 · 根據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同時間做很多事情,其實並非真的「同時」,腦袋只是在不同目標之間快速轉換,長期下來不但耗費腦力,甚至會傷害大腦。 注意力被迫在極短時間內跳來跳去,反而干擾了專注力,影響更大的是會引發焦慮情緒。 事實上,「一次一事」才是最有效率且不會浪費時間的方法。 一次做好一件事. 有位研究生來上我的正念課,有一週,他說他差點要蹺課,因為那一週有十份報告要交,平均一天至少要完成一至兩份,怎麼樣都覺得趕不完。 「我打開電腦看到一堆資料,覺得每個都很重要,每個都想碰一下,跳來跳去沒多久就覺得很煩。 然後我就去滑一下手機、看一下臉書……一、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是沒完成任何作業。 」這個同學坦白地說。 大家一定覺得好笑,十件事都做不完了,他卻選擇做了「第十一件事」?

  2. 2014-6-26. 文/張志誠. 3 人喜歡. 圖片來源: [clock]/Getty Images. 過去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套用到現代來看,指的是職涯的第一個十年,以我們前面第一章說過的、在「而立」往後推的現在,到三十五歲時,你就應該要能達到「職業確立」、「經濟獨立」、「生活自立」個目標,找到自己樂於從事的職業,並且在經濟上不需要再仰賴父母或家人資助,並且不論成家或單身,也確定了自己的感情與家庭歸屬。 也就是說,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是用來為人生的三十年職涯打基礎的第一個十年,之後的第二和第三個十年能不能過得平順,完全要看第一個十年怎麼過。 三十而立:職涯的第一個十年.

  3. 並具備多工同時進行的本事,對公司來說,總期待每一個人都能領1.5人的薪水,做出 個人的產值,主管過度理想化的結果導致員工開始加班,加班的主因若撇開個人能力不說,主要是因為多工導致人員工作沒有方向,最後東做一點西做一點,每件事都 ...

  4. 2020年4月21日 · 案例. L公司去年剛經歷一波人力緊縮,不過,今年景氣回溫業務部經理 David 認為有機會衝刺業績,因此向公司提議用一年一聘的方式增加人力,一年後若業績不見起色也不必擔心裁員問題,只要約滿不續聘就好了。 後來 David 招募了位約聘員工到業務部門,一年過去他評估只需留下一位表現最好的員工轉為正職,其他兩位則約滿不續聘。 不料,這兩位未被續聘的員工卻聯合起來控告公司非法解雇,要求公司恢復他們的工作或支付資遣費。 David 不解:「當初合約上已經寫明一年一聘了,怎麼會變成非法解雇? >兩種狀況約聘人員自動轉正. 在上面的例子中,L公司就是犯了「約聘、正職分不清」的錯誤,以為只要公司與員工在合意的情形下簽了定期契約,約滿就可以不付資遣費。

  5. 2020年4月10日 · 1. 關於「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的計算. (1)「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是指勞工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卻連續曠工3天。 (2)必須同時兼具二個要件. 在勞工同時兼具「沒有正當理由」與「連續曠工3天」這二個要件而構成解僱事由,雇主才能使用這款規定終止契約,如果只具備其中一個要件,雇主仍不能使用這款規定終止契約 [7]。 所以當勞工曠工多日且音訊全無的時候,雇主應該聯繫勞工的緊急聯絡人或親友,甚至派人前往勞工居所探訪等,釐清曠工的原因,才能決定後續該如何應對。 (3)曠工的連續性不受例假、休息日影響. 實務認為,曠工不會因為中間穿插例假、休息日就中斷連續性,例假、休息日本來就免除勞工的出勤義務,所以也不會計入曠工的日數 [8]。

  6. 2015年4月13日 · 當遇到別人有意挑釁時,你可以運用下面的個步驟,讓你圓滿地解決問題: 第一,不要表現出與對方相同的言行。 如果別人攻擊你的時候,你馬上還擊,那麼你就被對方牽著走了。 除非此時你 正摩拳擦掌,想要跟人打一架,否則你要先弄清楚狀況,別人向你挑釁的目的是什麼,你應當想辦法掌控局面。 你要記住,鬧得最凶的人,不一定是最有影響力的人。 現在你要做的是,自己掌控局面,引導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

  7. 2017年9月13日 · 2017-9-13. 文/SmartM/林孟嫻. 圖/reynermedia. 3 人喜歡. 圖片來源: reynermedia ,CC Licensed. 花費時間與心力,好不容易要和客戶談妥交易,顧客卻在最後若有所思的說「要再考慮一下」,相信是令很多人煩惱的時刻。 說得太多,怕把客戶逼太緊;結束對話等待,卻又怕原本有機會的訂單在等待中變卦。 面對客戶的「再考慮」、「再想想」,在Sandler Training訓練業務銷售的Antonio Garrido提出四點應對技巧,讓業務員更了解客戶的顧慮,並提升雙方的溝通成效。 1.提問引導,讓客戶表達心中不確定. 業務員發現客戶猶豫不決時,通常會直覺性的問「你在擔心什麼? 」、「有什麼問題需要討論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