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17日 · 一、對方預言你劫數難逃,並加以威脅。 「施暴者」或「自虐者」這兩種類型的人會嘗試藉由一些抨擊手段向你施壓,希望你改變決定。 例如, 恐嚇你一旦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結果將十分糟糕 。 抵抗恐懼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尤其當他們砲轟的主力是「你慘了,這都是你的錯」時,你更要堅定立場。 當他們說: •你會毀了這個家。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母子關係。 •我不要你了。 •你會後悔的。 你可以說: •這是你的決定。 •我希望你不要那麼做,但我心意已決。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可能的話,希望你能再仔細想想,也許你會改變心意。 •等你不那麼沮喪時,我們再談這件事好嗎? 二、對方批判你、貼標籤,或給你負面評價。 當某人開始點名批判你時,你自然會想為自己辯護,但這卻可能讓你陷入類似「我才沒有! 」「你也是!

  2. 2020年1月9日 · 「趕快來找找黃色的東西! 」黃先生透過找顏色,同時輔以深呼吸,幫助召喚出「認知腦」,讓自己冷靜下來。 黃先生準備好跟太太好好地談,但他發現她還在抓狂狀態,根本無法談。 太太只想著要罵他,黃先生只要說一句話,太太就罵十句回來,黃先生懷疑太太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太太的話完全沒有邏輯,根本是無理取鬧。 應付在氣頭上的人該怎麼做? 黃太太被「情緒腦」所掌控,進入奮力求生的模式中,此時,若黃先生告訴太太:「妳冷靜一點,孩子還在睡覺,不要吵醒孩子,我們坐下來好好談。 」以上說法絕對會刺激黃太太更加抓狂、覺得被黃先生指責攻擊,再回擊道:「我很冷靜!

  3. 2016年10月21日 · 經濟學經典「囚徒困境」實驗證明──慣老闆敲詐員工,背後竟然有科學根據!. (本文經原作者 Wen-Jing Lin 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雇傭關係中的權力不對等,造就了敲詐員工的慣老闆 〉。.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 ...

  4. 2021年1月8日 · 來人了這張紙,讀了這拒絕令,忍著笑悄然離開。 啟功先生終於免受應酬的叨擾,換得一天的清靜。 實在無法拒絕應酬,就給自己設置底線

  5. 2020年11月11日 · 建立界線的第一步,是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這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是被稱為課題分離的重要事項。 區分課題的原則是:行為的後果由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我們做自己盡力而為的事情即可,別人負責的事情,那是別人需要盡力而為的事情,以小D的案例來說: 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情,我沒有必要為你自己不設鬧鐘,起床晚了負責。 關於幫同事帶咖啡的行為,幫帶是情分,不幫帶是本分,沒有什麽好尷尬的。

  6. 2019年3月13日 · 山姆(Sam)是墨爾本地方政府當局的科長,每天為著說不的能力而掙扎。 「 我害怕開口說不,會被別人解讀成不是團隊的一分子。 我擔心他們會把我看成懶惰或無能的人。 」山姆也擔心說「 不 」會妨礙到他未來的機會。 因此,他感受到必須接下每件來到他面前的新工作的壓力,以及接受同事每個要求協助的請求。 這對山姆產生極大的個人壓力,因為他得不停地在多項任務之間切換,處理越來越大的工作量。 每當山姆想要婉拒工作,他的 焦慮便隨著升高 。 雖然眾多的要求已經對他造成更大的工作壓力,但有些計畫最終是有報酬和有趣的。 這使他總是不敢推卻不適當的計畫,惟恐錯失有意思的事。 「 許多時候我接下了任務,但我知道那是超出我的層級應該做的事,偶爾也讓我感覺被人利用。

  7. 2014年11月3日 · 一、複雜型決策. 消費者購買的涉入程度高,備選品牌之間的差異程度高,這種決策顯然是最需要花時間思考、評估與比較,稱為複雜型決策。 涉入程度高表示決策風險高,消費者通常都願意多花些時間與精力蒐集相關資訊,審慎評估、比較,才下定購買決策。 備選品牌之間的差異程度高,表示供應廠商/品牌存有很高的差異性,消費者需要多費心思與精力比較才能分辨其特性與優劣。 舉例而言,消費者購買房地產、汽車、珠寶、精品、股票、基金時,都會因為投入金額大,願意花費比較長的時間蒐集相關資訊,而且會親自做功課,評估再評估,比較再比較,考慮清楚了,才下定購買決策。 二、有限型決策. 消費者購買的涉入程度低,備選品牌之間的差異程度高,這種決策稱為有限型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