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9日 · PAST ARTICLES. 專家解構舊深水埗配水庫 精選4大打卡位.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29日. Share. 【明報專訊近期最熱門的古蹟遊好去處是哪裏相信是由水務署舉辦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導賞團網站預約一公開旋即滿額一位難求那也沒辦法事關這個於1904年建成的水庫早前逃過被拆卸的命運不但成為熱話而且從相片看到這個媲美西方羅馬式風格的建築市民自然想一睹廬山真面目。 雖然導賞團供不應求,未能參觀也不用灰心,本身是註冊建築師、喜歡探索歷史文化的「香港探古」歷史專頁版主Nicky早前參觀過配水庫,由他分享值得留意的4大打卡位,讓未觀賞的人也能窺探箇中神秘面紗!

    • 對保育古蹟的3類期望
    • 配水庫與密閉空間
    • 連拱頂保留更穩固
    • 若拆除頂蓋 部分景觀將消失
    • 應保留現時開口
    • 主教山配套設施
    • 要有可持續發展策略

    若要將主教山發展成一個新的遊客景點,必須先估算訪客數量以規劃配套設施。以香港科學館及太空館作參考,估計主教山每年可吸引90萬訪客。 對於深水埗街坊,期望卻不同。主教山又稱窩仔山,是一個充滿綠意,屬於街坊的晨運和休憩地方,是鬧市中的郊野公園。他們希望保留主教山現時的面貌,只要求將一些設施改善。 對古蹟保育的人來說,則希望整個配水庫以現况保留,任何發展均不應對配水庫作更大的破壞。但若以發展局常用的古蹟活化計劃處理,則意見頗為分歧,因為已有幾個活化項目以失敗告終。他們不希望此配水庫有同樣的命運。 這三項近乎難以共存的保育與發展目標,如何才能取得各方的共識?

    配水庫的設計與其他古蹟相比,是完全自成一格的。現時大部分認定古蹟,都是供人直接使用的建築物。配水庫則相反,它的內部空間並不希望有人使用,因為它的「居民」是已完成過濾可直接飲用的食水。它只有一個供維修和保養人員作檢查和清洗水庫的細小出入口,屬於密閉空間。 依本港法例,任何人進入密閉空間前,都必須參加理論和實習課程,考試合格取得按《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的「核准工人證明書」,再加上安全和通訊設備,才能進入配水庫。配水庫不是為公眾使用而設計的地方。 水務署在去年底的拆卸工程,雖然破壞了配水庫作為一個完整的古蹟,但就「意外」地令它變成非密閉的空間,提供了開口供未來安裝有需要的出入、通風和消防等設備。亦是這個開口,令配水庫的內部首次與外間的自然光源相輝映,將一個埋藏了超過一個世紀的地底建築物...

    按水務署現稱為「前深水埗配水庫」的虛擬導覽介紹,它的內部直徑為38米,即面積約1100平方米,與香港科學館6500平方米的總展覽面積比較,即約相等於一至兩個展廳。它作為一個獨立使用的空間不算小,但若將所有配套設施(包括洗手間和工作空間等)擺放在內,則不算大。 有意見認為配水庫上蓋或已經弱化,需要拆除部分頂蓋並只保留支柱。我認為應該交由古蹟保育的結構工程師慎重考慮,我只能從我熟悉的物理角度討論這建議的可能後果。 水庫上蓋以雙拱結構承托,較低的圓拱以紅磚砌成,紅磚上方為五邊形的花崗岩墊石基座,承托着以混凝土製成的圓拱。科學館開幕時有一個拱橋展品,由5塊獨立的梯形拱面加基座組成,砌成後可輕易地承托參觀者的重量,這是因為拱頂連基座在受壓時會變得更穩固。若只拆除部分拱頂並僅保留支柱,沒有了上方的橫向支...

    此配水庫令人驚艷,是一系列獨特組合的結晶:由直線和弧線組成的重複建築線條,不同角度呈現不同形態;粗琢的花崗岩立柱、紅磚的弧拱、混凝土的拱形上蓋,再加上山上綠色的植物、天晴時蔚藍的天空、金黃色的陽光等,形成不同層次色彩亮麗的景觀,是這配水庫曝光之後能廣泛網傳的重要原因。若將配水庫的頂蓋大部分拆除,有部分景觀將會永遠消失,這是日後無法補救的。 從香港配水庫建築的歷史看,最早期的如舊油麻地配水庫,內牆完全由紅磚砌成,發展至此配水庫由花崗岩、紅磚和混凝土互相配合,過渡至之後完全由混凝土作材料。此配水庫屬於舊式建築方法在香港發展至最大型的個案。

    坊間談論此水庫的未來用途,除供公眾參觀外,主要為宴會和音樂會等。後兩項用途明顯地有頂蓋會更為優勝。我認為此配水庫應保留現時開口,其餘部分作全面修復並只增加必須的鞏固工程。水庫在修復後主要時間可開放讓遊人參觀及拍照;其餘時間可以供公眾租用,舉辦婚禮、會議、展覽、劇場表演、甚至襌修和瑜伽等可收取費用的項目。 從創意的角度思考,配水庫樓底高超過6米,加上建築物的內部線條,可化身為一個以光影投射作媒體的創意空間。香港本地有不少光影創作人,日本teamLab是外地可供參考的例子,能讓這個空間誘發出具特色的創意表演效果。 這地方本身就是水庫,可以儲存超過4米深的水。水庫地面的承重力遠超過科學館展廳地面的設計承重,因此在水庫底擺放裝置於承重上不應是問題。雖然它現時未必仍可承受4米深的水壓,但估計較淺的水量...

    現時從街道通往山頂,只有幾條有不少梯級的小道,但作為旅遊景點,必須增建全新的無障礙通道。往此山頂並不適宜建立車道,但可考慮依海防博物館的模式,在石硤尾港鐵站旁興建從路面直達山頂的升降電梯。 其他設施包括洗手間、辦公室、長短期展覽場地、餐飲小食部等,則應在水庫旁邊興建。主教山有足夠的空間增建有關設施,並可以一所中型博物館(如香港太空館)的大小作規劃基礎。 在經費許可下,新建築物可參考澳門博物館的模式,即除必須的室外設施外,其餘的均建在地面之下,上蓋盡量保留現况或其後以綠化覆蓋,讓大部分戶外空間予街坊使用。在水庫外圍建設地下展覽館,亦可以讓觀眾認識水庫的外部結構。戶外可以參考台北自來水博物館的模式,擺放一些大型的供水喉管設備或由喉管設備製作成的戶外雕塑,成為一個具特色主題的戶外空間。 展覽內容應...

    要讓配水庫日後能夠可持續發展,最理想是由康文署以博物館或水務署以教育中心的模式來營運。但若需要按現時的古蹟活化方式由非牟利團體經營,則必須分開處理基建和營運這兩個項目。 基礎建設可以參考海洋公園的模式,由香港政府作一筆過的撥款;亦可以參考大館的模式,由政府及馬會共同承擔。部分項目如主教山周邊環境的改善,可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如康文署以現有撥款機制處理。 若由非牟利團體營運,這個項目的基礎建設規模,應以每年可持續自負盈虧為目標,即要求每年的總收入,有能力支付這項目的每年營運及基礎設施維修和改善的費用。健全的收益應有多個來源,包括門票、活動的收入、場地的租金、公眾的捐款、特別項目的政府和機構撥款等。這當中需要在基建上有合適的配套設施如特備展廳、會議室、課室、餐廳、小食部、紀念品店等,能夠以商業模式...

  2. 2024年1月16日 · 此水庫共設五大景觀點包括燕嬉石灘花海紅花溪清風台及碧海連天等走在水庫堤壩目光遠及大鵬灣景色較三洲塘水庫公園更廣闊提提大家切勿錯過站在大門觀景台欣賞森林倒影形成天空之鏡的漂亮景觀3月可賞夢幻櫻花林

  3. 2024年5月20日 · 以台中兩大相連的單車專道「后豐」和「東豐」為例,長共約19公里,路面平坦,設備完善,穿梭百年「花梁鋼橋」、舊火車隧道,走經水壩、田園,風光如畫。

  4. 2024年5月14日 · 記者特別走訪深圳龍華區新開放的環湖碧道由觀瀾湖新城出發經長坑石馬徑兩個水庫跨湖棧道輕鬆易行走出水庫順道遊菜園碉樓鰲湖藝術村玩一圈回到原點商場共約9公里路最適合一日遊舒展筋骨

  5. 2021年8月8日 · Share. 從渠務署出版的《濬洪淨流》可見昔日新界地區受水浸困擾的情况。 (渠務署提供) 【明報專訊】河南雨災令「海綿城市」鄭州傷亡慘重,同時殃及鄉郊,部分農田、村莊無聲被淹。 而在香港,上月中來了一場急遽的黃雨,只是黃雨,惟長居水浸黑點榜首的新界新田已招架不住,小磡村農田水深及胸,儼如水塘。 新界地勢低窪,以往經常受水浸問題困擾,渠務署自1990年起在新界建造排水網絡,防汛排洪。 本來的天然河溪漸被拉直、擴闊和挖深成石屎明渠,俗稱「渠化」,往日細石平流、游魚可數的鄉村面貌漸遠,處處是城市化的記號。 然而,仍有農夫為澇災所苦,這些石屎河牀構成的人工化河道並非萬靈藥。 將來鄉郊土地勢將闢建大面積住宅區,引人思考它的排水系統能否同步準備就緒、真正未雨綢繆。 鄉間發展填河. 應評估周遭疏水情况.

  6. 2024年4月16日 · 57歲林海峰3小時51分 完成波士頓馬拉松 大滿貫只欠一關 (15:15)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16日. Share. 林海峰完成波士頓馬拉松,若成功完成今年10月舉行的芝加哥馬拉松一關,他便完成六大滿貫。. (fb圖片). 現年57歲的林海峰(Jan)熱愛跑步,不時參加馬拉松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