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7日 · 周五(24 日)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和英國首相強生在這方面的態度較明確,都希望立即把俄國逐出 SWIFT;美國白宮發言人珍・莎琪(Jen Psaki)也說,把俄國逐出 SWIFT 是檯面上選項之一,拜登總統傾向和盟國採取同樣行動;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於 ...

    • 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何開打?2013 年就埋下了「種子」
    • 烏克蘭亟欲加入北約,成為 2022 俄烏戰爭導火線
    • G7 發聲明譴責,表示將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就歷史層面來看,現有不少東歐小國都是俄羅斯的「同文同種」,觀察過去普丁曾發表的談話,不難看出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就曾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有「俄羅斯城市之母」之稱。沙皇時代過後蘇聯成立,此時的烏克蘭不僅仍是蘇聯的一部分,也與蘇聯一同追隨共產主義信仰。 隨著 1991 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就此單飛、宣布獨立建國,並開始轉型為民主與市場經濟國家。即便脫離蘇聯,烏克蘭仍與俄羅斯在能源與安全方面保持密切關係。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雖然是完全獨立的國家;但內部始終存在向東或向西發展的矛盾,如烏克蘭東部親俄派主張推行俄語教育,維持東正教信仰,但住在中西部的居民,不論在生活方式或是信仰方面都更偏向歐洲。 歷史脈絡、文化差異給了俄羅斯揮軍的理由外,烏克蘭的經濟價值、近年在國際社會的一連串外交手段,...

    要說哪條才是真正導致戰爭的引線,恐怕是因為烏克蘭亟欲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以下簡稱北約)而導致。 北約成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 30 個國家。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規定,凡對北約成員國的任何武裝或軍事侵略行為,都等同於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這一條,在常常受到俄羅斯武力恫嚇的烏克蘭眼裡,就如同一塊珍寶。 因此,烏克蘭試圖通過加入北約,獲得西方列強的援助與保護;而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加入北約有助於其持續向東歐擴張,讓西方國家得以「侵門踏戶」,在家門口撒野。 除了烏克蘭,同為前蘇聯成員,卻與俄羅斯交惡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不斷拉升軍費開支,也成為俄羅斯的心頭大患。俄羅斯也曾要求北...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以下簡稱 G7,目前成員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領導人也於 24 日召開緊急線上會議,同意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前者實施嚴厲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G7 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這場危機對於國際秩序形成嚴重威脅,影響範圍遠遠超出歐洲,並譴責普丁已經將戰爭重新帶到歐洲大陸;G7 表示支持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者之間的穩定,全球能源供應將持續,並展開具有建設性地協調,準備採取行動因應潛在干擾。 資料來源 / ABC Australia、Reuters、The New York Times、中央社、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CNN、AFP

  2. 2024年4月24日 · 「全球變局,非我所控。 」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在採訪中多次強調。 非戰之罪,精密機械加工金屬零件業者時碩有親身之痛。 回顧 2022 年營收寫下 49.86 億元新高,年增 15.8%,2023 年,時碩營收,年減 16%,來到 42.08 億元。 營收下滑主因是俄烏戰爭、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升息政策等因素,預估市場需求降低,使半導體與自行車產業客戶去化庫存(減少或消耗積壓的庫存商品),也就連帶減少時碩的訂單。 黃亞興說,地緣政治會引發 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這指的是需求訊息在供應鏈中,從下游向上游傳遞時,產生的扭曲與放大效應。

  3. 2023年9月13日 · 搭便車思維,要善用既有關係,即使是權力邊緣的一方,如果能設法察覺整個體系或組織的環節,是不是能重組、變通,就有機會找到對自己有利的管道。 規定不一定非黑即白,「鑽漏洞」也是一種變通. 第二種變通思維,薩瓦加稱為「鑽漏洞」,現行規定、法律上很有可能造成不公平,但規則通常都會有漏洞,可以利用規則上的模糊地帶,使自己受益,達到變通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2015~2019 年統計,全球每年有 7300 萬人墮胎,其中 34% 的人屬於不安全墮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許多國家法規不允許人們墮胎。

  4. 2016年6月24日 · 2016-06-24. 作者 林文政. 銳利、嚴格卻不傷人的領導者,才能讓部屬信服! 3個歷史小故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一家科技公司從別家公司挖來一位經驗豐富、國外名校畢業的博士,擔任研發副總。 兩個月後,在例行月會中,各級主管和資深工程師陸續報告工作進度和檢討,但是在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被打斷。 等全部的人都說完之後,副總還做出這樣的總結:「不論你們當中有人在公司裡有過多麼傑出的表現,在我眼裡,你們所有人都是不夠格的。 下個月的工作進度和檢討報告,請全部事先交給我看過。 會議室中的氣氛,剎時降到冰點。 主管行為愈「矛盾」,部屬工作表現愈好?

  5. 2021年11月22日 · 1. 囚徒困境大致的情境如下:警察抓到嫌犯 A、B 兩人,並隔離審訊,其中一人如果坦白罪刑、另一人拒絕承認,則自己可以無罪釋放,對方則重判 30 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 15 年(用坦承換取較短刑期)。 兩人都不承認罪刑,則各判 1 年(因為犯罪證據明確)。 延伸閱讀: 為什麼殺價競爭無法避免? 由於嫌犯只關心自身利益,他們會推論幾種情境,自己坦白、對方抵賴,就可以換得無罪釋放;自己抵賴、對方卻坦白,就要坐牢 30 年。 因此不管怎樣,都應承認罪行。 殊不知,另一名嫌犯也是這麼想,兩人最後都說出犯罪的事實,被判處 15 年。 雖然最好的情況是兩個人都不承認犯罪,但兩名犯人因為害怕對方自白,所以都會認罪,這個賽局就成了「困境」。

  6. 2017年5月18日 · 精熟《孫子兵法》企業顧問鈴木博毅說,捲入公司內的鬥爭,通常有3種選擇,靠近強大的那邊、平常照顧你的那邊、或是保持中立。一般人想生存下去,一定會覺得要依附強權。不過,書中提到「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意思是一定要考慮事物的利害兩面。就派系鬥爭來說,不在於選邊,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