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9日 ·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2022 年的調查,有的企業文化是驅動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的關鍵因素,當中一項研究發現是,不少以創新聞名的企業與同產業別的企業相比離職率較高。 如特斯拉的離職率是福特的 3.8 倍、捷藍航空離職率為西南航空的 2 倍。 有的企業文化在以產業區分的人員流失率(attrition)調查中,影響力甚至高於薪資 10 倍以上。

  2. 2024年4月2日 · 是否當你想到某個人,或當某個人接近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壓力甚至不適?「普遍有毒者」有一些特徵,這10種特徵能幫助我們識別他們>>

  3. 2023年6月15日 · 你的人際關係生病了嗎?. 如何自救?. 精神科醫師歸納「有關係」的 3 個特徵. 編按:「有關係」是一種生病的人際關係,蟄伏於親子、職場、婚姻、婆媳等常見的生活情境中,逐漸吞噬你的心理健康,無法靠著溝通或忍耐改善,只能選擇徹底斷捨 ...

  4. 2013年8月23日 · 在13種毒型人物中,又以抱怨狂最常見、扯後腿者最毒,史達馬提亞斯分別提出「解毒方法」,教你跟毒型人物劃清界限,擺脫人際關係中的毒害。 抱怨狂毒型人物的特色是發牢騷。

  5. 2016年11月7日 · 1.多想充滿正能量的事. 「為什麼我會這麼窮? 」「為什麼老天爺都不給我機會? 」如果你老是發出這種疑問,大腦就會往負面的角度去找答案。 不如換個方式,把負面疑問轉變成帶給你正能量的工具:「為什麼我的朋友都願意幫助我? 」「為什麼老闆今天會誇獎我? 」即使當下沒答案也無妨,藉由這些正面的提問,自我肯定,心情也會跟著變好。 2.想著替他人帶來好處. 許多網路當紅的部落格主、粉絲團版主,出發點大多是和別人分享知識,幫助他人解決生活難題,等到引起共鳴、受到注意之後,才獲得更多曝光、獲利的機會。 因此,愈是能為他人帶來好事、關心如何幫他人帶來好處的人,獲得好運的眷顧的機會也比較多。 3.少把「正確言論」掛在嘴邊. 所謂正確言論,指的是合乎道理的理論或主張,那為什麼要少說?

  6. 2021年10月1日 · 《哈芬登郵報》(Huff Post)整理了一系列離職者真實心聲,雖然每名個案離職原因都不同,問題卻都出在主管身上,而這些主管的惡質行徑,也與 Google 人力創新實驗室針對有管理者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

  7. 2008年11月11日 · 實踐「零抱怨守則」的關鍵是把抱怨轉換成積極的解決方案,方法如下: 用影音、音頻吸收一本書! 現在加入,解鎖 80 本以上說書影音. 拿一張白紙,中間劃一條線。 在左側寫下對生活或工作的任何抱怨。 在右側寫下針對每個抱怨的解決之道,或是可採取的積極行動。 如果當下的解決之道不是你能掌控的,就在這個項目寫下「沒辦法」。 把焦點放在你可以掌控或改變的,沒辦法的事,就放寬心隨它去吧! 用行動實踐你可以實踐的解決之道。 用「能夠」取代「必須」: 我們常說「我必須去開會」「我必須完成這個案子」「今天我必須去上班」,似乎這些都是不情願的負擔。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我們「必須做」、而是「能夠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