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線性滑軌 相關

    廣告
  2. 企業採購推薦!高定位精度,低摩擦阻力,良好互換性,四方向承載能力,方便安裝使用! 高定位精度,低摩擦阻力,良好互換性,具上下左右的承載能力

  3. 企業採購良伴!專營千住自潤軸承、乾式軸承、微小型軸承、止推軸承、輕型滑軌,歡迎來電洽詢! 台灣軸承零件代理大廠!各式塑膠軸承、軸心、滑型螺桿、滾珠、滑軌、螺桿等,好評享譽國際!

搜尋結果

  1. 循環經濟的精髓在於將線性模式視為廢棄物的材料通過改變產品設計製程技術與回收再生處理作為二次原物料 (secondary raw material),不斷於工業製造過程中循環使用。 終極目標,是把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排放降到最低。 我們可以想見這種轉型需要整合許多性質相異製造業的生產和物流系統更需要突破固有線性模式的思維窠臼。 尤其在產品設計階段就選擇再生材料,並考量到產品生命末期的材料回收再生。 政府最重要的責任在於提出經濟轉型的藍圖作為後續相關法規的基礎,包括:制定政策或規範以提升再生材料的市場競爭力、扶持不同性質的製造業者間物料進出的相互連結、獎勵材料回收再生業者提升技術和改善設備,並透過數據分析管理和資訊公開提升監管效率。

  2. 循環經濟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70 年代直到近代才更廣泛受到關注因為人們已經意識到當代的線性經濟模式開採資源製造銷售使用廢棄不可永續發展。 這種模式雖然提供即時的便利,如一次性包裝或免洗餐具,卻建立在過度資源消耗和浪費的基礎上,不但造成環境浩劫,也無法長期支持經濟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發展更永續的循環經濟。 「用完即丟」的商業模式已對環境造成負擔。 © Made Nagi / Greenpeace. 循環經濟不能再只著重回收,3R─Refuse, Reduce, and Reuse才是重點. Refuse:「拒絕」購買不必要的物品和包裝。 Reduce:「減少」廢棄物產生和資源浪費。

    • 線性滑軌1
    • 線性滑軌2
    • 線性滑軌3
    • 線性滑軌4
    • 一整個世代,見證氣候變遷的殘酷
    • 「韌性」形同雙面刃,責任歸屬混淆不清
    • 爭取氣候正義,菲律賓人向碳排大戶提告究責
    • 期許各國領袖,下一次氣候峰會正是改革時刻!
    • 保護至少30%自然環境,重啟地球復原力

    距離臺灣不遠的菲律賓,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出現在至少一代人身上。在過去,當地農民和漁民依賴先祖傳承的生活經驗,與口耳相傳的知識,進行種植、收穫、出海、儲糧等步驟。然而現在,這些知識已經不管用了。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他們不得不放棄過去關於天氣型態的民間知識與經驗。隨著每一次超強颱風或毀滅性乾旱,氣候緊急狀態已經成為現實,不僅影響到菲律賓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穩定,更威脅當地人民的安全與福祉。 事實上,菲律賓是一個極易受到氣候影響的國家,人們時常得忍受颱風、洪水、乾旱和其他極端天氣侵襲,而氣候變遷使災害變得更為劇烈。頻繁的天災,加上貧困、不完善的衛生和社會服務系統、不良的治理方式和其他發展挑戰,讓菲律賓人民的生存愈發艱難。

    然而,對於許多在災難中失去親人和生計的菲律賓民眾來說,「韌性」一詞是雙面刃,雙面夾擊這些秉性善良、面對自然災難堅忍不拔的人民。與 COVID 時代網路上的 「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一樣,處於氣候衝擊前線的菲律賓民眾開始對「韌性」這個詞感到厭倦。 這似乎代表了,應對氣候災害只能依賴公民的靈活度和面對危機的生存能力,而非讓那些該負責任的政府或企業停止既有模式,採取必要的行動讓社會擁有正確因應災難的措施;並對加劇氣候危機的對象,進行系統性的大力改革。(延伸閱讀:忽視「犧牲區」,不是減緩氣候危機的方法!)

    近幾年來,菲律賓頻繁遭遇致命、劇烈的超強颱風,並飽受嚴重乾旱和每兩年交替出現的聖嬰現象摧殘。2013 年 11 月,海燕颱風更為菲律賓中部帶來翻天覆地的損傷,導致超過 6,300 人死亡、數百萬人受災。 面對氣候危機的迫切,和全球應對升溫措施的遲緩進展,促使當地社區和公眾在 2015 年向國家人權委員會(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提交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請願書。 他們要求調查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和水泥企業,即全球「碳排大戶們」(carbon majors),必須對菲律賓人持續遭到氣候影響所帶來的人權傷害擔負起責任。這項前所未見的調查於 2019 年結束,首度以科學研究,與社區民眾等目擊者的說法相互印證,全球都在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報告。(延伸閱讀:氣候正義,勝!菲...

    IPCC 報告《氣候衝擊、調適與脆弱度》以科學和統計數據為基礎,聚焦於全球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適應和脆弱性,並強調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將有助於強化人類社會對氣候風險的調適、復原,並降低脆弱度。(延伸閱讀:IPCC最新報告:氣候變遷衝擊全球!臺灣如何應對暖化危機?) 2022 下半年,世界領導人將聚首埃及舉行的 COP27 聯合國氣候大會,綠色和平呼籲各地政府代表和政策制定者,必須以科學數據為本,重新審訂他們的國家減碳目標與措施,以達成《巴黎氣候協定》控制升溫攝氏 1.5 度目標,而相關政策應以尊重自然、人權的方式廣泛採納各族群意見,制定、落實更完善的氣候因應政策。由於全球暖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過度開發和社會不公等其他人類引起的問題相互影響,氣候調適也必須建立在人民的權利和需求之上。

    報吿也指出,未來氣候風險會更快出現,並在更短的時間內轉趨嚴重。而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是發展氣候韌性的基礎。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將有助於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遷。科學家們更強調,如果要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復原力,全球必須確實保護地球上約 30% 至 50% 的自然生態系統(包含土地、淡水和海洋)。 此外,為了實現真正的氣候調適,不應該繼續由氣候脆弱地區人民承受劇烈衝擊,而該負起氣候責任的碳排大戶卻持續從中獲利。氣候調適不應只是個人和社區的責任,對氣候緊急狀態負有最大責任的政府和企業更應該積極行動。 人類在接下來十年採取的社會選擇與行動,將決定未來氣候韌性的高低。因人類行為加劇的氣候變遷,正對自然環境造成危險和全面性的破壞,並影響著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要挽救失控的升溫趨...

  3. 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量相抵銷後,使其結果為零。 也就是說,淨零不代表完全不排放,而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方式抵銷碳排,難以抵銷的部份,就以負碳技術. 、自然碳匯等方式抵銷排放。 (延伸閱讀:碳中和是什麼? 跟淨零排放有什麼不一樣? 臺灣要如何做到淨零排放? 淨零碳排的核心目標,就是阻止地球持續升溫。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呼籲,全球如果要將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必須在 2030 年減排至少 43%、在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

  4. 1. 淘汰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能源,在探勘、生產與燃燒的過程中,皆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是加劇氣候變遷的主要因素。 全球必須在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半,並在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 ,為了達到此目標,各政府都必須加速能源轉型,透過淘汰仰賴化石燃料的經濟模式,從源頭減少碳排。 (延伸閱讀: 什麼是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的原因? 有哪些影響? 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 全球面臨的氣候危機挑戰已迫在眉睫,各政府必須在2030年前大幅度將碳排放減半,以避免更惡化的衝擊。 © Greenpeace / Anais Hector. 2. 發展再生能源. 在淘汰化石燃料的同時,也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作為替代能源。

  5.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將帶來什麼改變? 4大修法亮點一次看懂.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氣候危機頻發,全球紛紛著手更新氣候治理的法律工具,以強化減碳目標與政策,減緩氣候變遷。 2023 年 1 月 10 日臺灣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為亞洲少數將淨零排放入法,並且實施碳定價的政府,綠色和平為您剖析 4 大修法亮點。 您的連署支持 能減緩氣候危機. 文章目錄. 什麼是氣候變遷因應法? 亮點一:2050淨零排放入法. 亮點二:碳定價及審議機制入法. 亮點三:調適與人權入法. 亮點四:部會權責入法. 令人遺憾的是...被漠視的公民訴訟權. 什麼是氣候變遷因應法?

  6. 「碳抵換是騙局! 」綠色和平COP26行動. 什麼是碳抵換? 簡單而言,「碳抵換」是指透過支持或資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以彌補日常活動產生的碳排放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普羅大眾最常接觸的,可能是旅客計算搭乘飛機的碳足跡後,支持植樹或保育森林等碳補償計畫;政府、企業層面,則會延伸至投資再生能源項目,甚至把碳排放視為交易商品,在市場購買配額。 2021年11月3日,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Jennifer Morgan在會議場內聯同環保團體代表,高舉「你的委員會是一場騙局(YOUR TASKFORCE IS A SCAM)」標語表達抗議。 © Przemysław Stefaniak / Greenpeace. 保育森林與推動再生能源,本身絕對值得支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