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3月10日 · 2015-03-10. 分享本文. 責任編輯:Matthew Chen. 《TO 導讀》:又到了畢業的季節,應該很多人開始找工作了吧? 不過,如果你不是剛畢業的新鮮人,你在找工作時一定會面臨談價碼的窘境。 特別是溫文儒雅的台灣人,在這個方面的答案很有可能是:「依公司規定」。 但其實不用過度的貶低自己,只要你的心中有信念所在,肯定自身的能力,寧願多花點時間在找尋好工作上,而不是一味表現卑躬屈膝的一面。 你正準備著即將到來的工作面試或接起招募公司的來電,這時你正對於即將到來的新工作感到興奮,但接著一個令人畏懼的問題迎面而來: 「你上一份工作的薪水大概多少呢? 你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了嗎?

    • 台灣企業普遍存在接班人的問題
    • 員工對競爭興趣缺缺
    • 對於新的嘗試充滿恐懼

    看過太多太多因為接班人問題搞到整個收掉的公司了, 這中間有些是因為「家裡的小朋友對事業沒興趣」,有的是因為這些接班的二代根本就是個廢物搞垮了公司,不管怎樣這些問題幾乎都是「老闆自己家裡」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也嚴重影響了整個公司的運作。 國外很多百年公司其實經營者都不知道已經換過幾個姓了,台灣很多的企業甚至只是一個高階主管跳槽都能夠搞垮一個公司,但國外他們好像都能夠用制度來克服這個問題, 你滾蛋下面能夠代替你工作的人多的是! 甚至連他們的決策者都有可以制衡他的團體, 但台灣的經營者大多是以「家族利益」最為出發點來考量他的企業,我這家的人不只在這企業要有辦法賺錢, 最重要的是還要能夠實質「掌權」,搞到最後公司連個屁都沒辦法留下來。 (當然也是有少數靠政府吃軟飯的…我就不說是誰了)

    其實這是第一點所延伸出來的問題,重點還是在於台灣太多的企業是以家族做為考量來經營企業,導致他們對於非我族類的員工給不出來。有一部分的人是壓榨員工來滿足自己生活的慾望,有些老闆則是表現得很清高好像很照顧員工,但底下養了一大票廢物親戚。 認真努力的人得不到該有的回報,到了最後就對工作這件事情抱著交差了事的心態興趣缺缺。我有一個朋友在國內很大的食品廠(我就不說哪間了), 他開拓了新通路讓她每個月的業績從三百多萬變成四百多萬,你猜老闆幫他加多少薪水? 還加薪勒!兩千塊紅包一包隨便就打發過去了…幹他媽的。 因為老闆說景氣不好他覺得公司有成長他也需要照顧其他的員工… 國外的做法就是讓員工自私,他們認為公司的每個人為了他的最大利益做考量的時候公司就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 你做不來、薪水賺得不夠養家那就滾阿!...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個月都要交報表給外商公司,他們對於舊有商業模式維護的評分標轉遠遠不及新商業模式的嘗試。權重大概是 40 : 60吧。 這意思就是有可能你整體業績衰退,但你在新的商業模式部分拿到很高的分數,導致你公司年度的獎金比那些墨守成規但業績有成長的代理商領的還要多。 這些分數拆成好幾個部分, 有時候不一定是要從業績來看, 你本來是搞建築的今年想辦法把材料推進工業界算不算?…算。 以前沒辦過展覽今年想要開始辦展覽算不算?…算 甚至以前在建築雜誌沒發過文今年開始發一些專業的文章算不算?…也算 可是發文章看起來是賺不太到錢耶?他媽的反正老外就是說算…當然這些計畫要給他們先看過,也要他們認同你要嘗試的領域以及作法然後又徹底執行才能算。 台灣很多的老闆都只會看短期的投資報酬率,我請一個人來或是做...

  2. 2018年8月1日 · 台灣「六師」被迫出走中國——好想回台灣工作,卻沒有工作可做. 遠見雜誌 2018-08-01.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台灣人才嚴重流失,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自嘲「畢業即失業」,擔心在台灣工作只能領 22K,許多台灣人才紛紛往中國出走。. 以會計的 ...

  3. 2018年1月26日 · 有網友就在 PTT 上問卦,10 年前平價服飾的選擇沒這麼多的時候,NET 能生存完全合理,但現在競爭對手這麼多,NET 的衣服不潮、也沒有設計感,「質感廉價廉價的,CP 值也不高,沒特別吸引人之處,怎麼活下來的?」 原來上班族很愛穿!

  4. 2022年1月17日 ·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台灣近九成的人都在使用社群媒體,無論再小的訊息或事件,都有可能經由社群傳遞而成為企業潛在的公關危機、進而傷害公司形象。 擁有 25 年危機管理經驗的前台灣奧美董事總經理馥蓓,透過撰寫《 危機解密 》一書,剖析現今企業可能面臨到的危機,並傳授其經驗,告訴我們:危機管理並不能只有應付媒體。 (責任編輯:莊彙翌) 根據資誠全球危機中心,針對 43 國、25 個產業、2,084 位企業高階主管的調查, 69% 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五年內曾經歷至少一次的危機 ;高達 95% 企業高階主管預期,未來至少會經歷一次危機。 許多高階主管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

  5. 2017年12月29日 · 大家都知道「哆啦A夢」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從小也陪伴許多人一起長大,但你可能不知道台灣竟然有一位被稱為「哆啦」的傳奇人物。 很難想像,竟然有人研究卡通人物研究到成為「」。 這位「哆啦」可能比創作者藤子.F.不二雄,還瞭解哆啦A夢。 在ptt的八卦版,常有鄉民提出各式各樣有關哆啦A夢的刁鑽問題,例如「大雄到底會不會游泳? 」「哆啦A夢會洗澡嗎? 」「哆啦A夢吃過多少個銅鑼燒? 」等問題,來考驗哆啦,幾乎都考不倒他,哆啦A夢總共吃了192個銅鑼燒。 多啦不只精通多啦 A 夢,還是中文維基百科元老級人物. 透徹鑽研哆啦A夢的「哆啦」,在現實世界裡的名字叫張遠,隱隱扣合他的ID:Ffaarr。

  6. 2020年11月2日 · 然而,疲於父母症候群是親子關係之病,而親子之間的緣分無法割斷。. 正因為這關係是從出生開始就建立的,愛與恨都極深,問題愈形嚴重後,容易演變成自殺或殺人案件。. 而罹患疲於父母症候群的人, 內心的糾葛之所以愈來愈深, 是由於一些社會常識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