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1日 · 中央社. 2022-04-21.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自從經歷過 921 大地震後,國內許多科技大廠更注重機台的防震措施,若遇上地震就得迅速恢復生產線,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而科技部為此研發出的「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是否能讓台灣科技大廠更能應對地震的突發狀況呢? (責任編輯:林羽彤) 科技部今天展現 2 組學研新創成果,衛波科技研發 「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 可在 地震前 5 到 25 秒示警 ,降低晶圓廠精密設備損害,產線復歸時間可望 從 6 到 8 小時縮短到 15 到 30 分鐘 。

  2. 2019年8月21日 · 當多個測站偵測到 P 波時地動的訊號會即時回傳到測報單位氣象局進行分析透過記錄到的時間差及震動大小可以在短短的數秒中估算地震位置及規模大小並預估各地震度判斷是否有需要發布哪裡需要發布警報等決策一旦某地的預估震度達到門檻台北市為 3 其他縣市為 4 ),就透過災害告警系統PWS對該區域的民眾發出訊息, 從警報發送到民眾手機接收到訊息所需時間不超過 1 秒,可說是即發即收。 通常離震央越遠的區域能在震波抵達前更早收到即時警報。 圖片來源: 科技部 提供。 那麼,是不是離震央較遠的區域就比較安全呢? 其實不一定。

  3. 2018年3月2日 · 2014 陳坤助開發了這款台灣天氣地震速報App透過對接氣象局的地震預警系統提供民眾即時地震資訊同時自動開啟手機手電筒兩年前美濃地震震垮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後這款 App 下載量漸增,如今已破百萬。 陳坤助自己也驚訝當年無心插柳而做的應用程式如今躍居台灣天氣相關 App 首位。 滿足自身需求,開發路況、天氣App. 今年 40 歲的陳坤助,國小時就自學電腦程式語言,高中畢業後沒升學,反而跑去當電腦老師,20 歲才重返校園念了二專。 2004 年他成立公司「KNY」,「一開始做的是遊戲外掛,賺到小小一桶金以後,大概 2010 年開始轉做 App 開發。 」陳坤助說。

    • 花費 10 多年開發,從訊號接收到消息發布完全自動化
    • 因為這系統,台灣從地震儀器進口國轉為出口國
    • 台灣數位學習先驅,影響規模超過 60 萬人
    • 走過 43 年歷史的「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行政院 12 日舉辦「2019 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頒獎給本屆獲獎人吳逸民與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德懷。 科技部指出,吳逸民研發出的地震預警方法「低價位 P 波警報器系統」,是一項重要科學突破,花費 10 多年時間的開發,終於在台灣成功設置災害性地震預警系統,能準確定出震源的位置及規模,更能搶先在地震波由震央傳送到各地前的 10 到 30 秒間發布警報,從訊號的接收到消息的發布完全自動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科技部說,這套地震預警系統的開發,使台灣從地震儀器的純進口國翻轉為出口國,成功推廣至中國、印尼、印度、越南、南韓、紐西蘭、希臘、墨西哥、所羅門群島及菲律賓等國家。 科技部長陳良基受訪時指出,將重大災害訊息即時傳送到民眾手機的災防告警系統中,地震警訊的源頭,就是吳逸民這套「低價位 P 波警報器系統」,系統地震訊號進到災防中心和氣象局分析後,再傳送到民眾手中。

    另外,科技部表示,陳德懷是台灣數位學習的先驅,他致力於研究數位學習,建構 21 世紀初全球最大網路學習社群及第一個網路學習城市「亞卓市」,以及建立「明日學校」、「明日星球」等,掀起國內外網路化學習系統的熱潮,目前約有 811 所學校使用,影響規模超過 60 萬人,其中包含多所偏鄉學校。 陳其邁致詞時表示,陳德懷以人為本,充滿人性關懷,致力改善偏鄉數位落差,對教育的顛覆與創新有非常卓越的貢獻。陳其邁並打趣說,他是升學主義下的產物,要是從興趣驅動來學習,「今天我可能是一個成功的歌手」;而吳逸民開發出地震預警系統,讓人民可以趨吉避凶,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是很重要的應用,並把台灣經驗推廣到各國。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前身是「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從 1976 年開辦,2006 年更名為「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今年是第 43 屆,3 月公開受理推薦,獲推薦及主動發掘案共 36 件,聘請有關部會首長、學術研究單位首長及學者專家等 32 人組成「審議委員會」,最後評選吳逸民與陳德懷獲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手機地震警訊幕後功臣吳逸民 獲頒科技貢獻獎〉。首圖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 臉書官方粉專。)

  4. 2024年1月5日 · 近幾年日本台灣墨西哥土耳其以及美國都開始施行地震預警系統現行地震預警系統最大盲點無法提前發布警報 地震預警系統能讓震央周遭地區的居民在震波抵達前幾秒至幾分鐘收到警報好爭取黃金避難時間

  5. 2019年12月2日 · 台灣地震頻發自宅是否符合耐震規範所在地區是否為土壤液化潛勢區也成為民眾購屋考量的重要因素尤其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濃發生大地震造成台南災區嚴重傷亡共117人死亡並導致台南市多處民宅因為土壤液化而下陷或傾斜地調所於2016年設立土壤液化潛勢區查詢系統網站民眾只要輸入門牌即可快速查知自宅是否位於中高級土壤液化潛勢區域。 地調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已補上「最後一塊拼圖」,完成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初級圖資公開作業,上網開放民眾 查詢 (https://www.moeacgs.gov.tw/2019.htm),並配合簡易問答,供民眾快速瞭解後續因應及地質改良建議。 《BO》編按:如果你發現住家位在紅區也不需太過恐慌!

  6. 2017年8月9日 · 在地震發生時它能夠利用地震危險區域佈設的高密度台網對震源進行監測進而通過檢測儀將檢測到的關鍵信息發送至預警中心畸形分析處理然後預警中心再通過各種信息接收終端發布預警信息給用戶最終用戶接收信息並進行避險最值得注意的是該預警系統已經實現了通過智能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地震預警信息接收服務器等同步實時發布預警信息, 也使得中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 目前,中國已建立了覆蓋 31 個省區,220 萬平方公里,覆蓋 6.6 億人口的地震預警網絡, 主要分佈在南北地震帶、華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西北部。 覆蓋了中國地震預警一線區 90% 的面積。 幾十秒真的很關鍵. 很多人也許會有疑問,只能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的地震預警,到底能有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