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5日 · 國健署強調,為維持身體的溫度,可運用內層保暖、外層禦寒多層次穿搭,方便隨著氣溫變化來穿脫衣物。 同時,也要維持4項健康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定期量測血壓,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 吳昭軍警告,保暖抗低溫,有2大NG行為做了反而更糟,第一就是「喝酒暖身」,一般人常誤認喝酒可以暖身,事實是,酒精會讓皮膚的微血管擴張,才會有感到暖意的錯覺,其實體內血液離開器官後,因酒精作用的緣故,反而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尤其在外喝酒、宿醉會更危險。 第二得「小心燙傷」,吳昭軍點名,尤其長者及嬰幼兒不易用言語表達,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其末梢神經感覺較為遲緩,甚至是中風患者無力翻身,皆應避免直接接觸或長時間使用電毯、暖爐、暖暖包等。

  2. 2021年1月11日 · 國內中醫師建議,衣著保暖的重點得放在「背」、「胸」、「足底」,只要顧好這3處,多加件背心、帽子與圍巾搭配使用、務必穿襪穿包鞋,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遠離疾病上身。

  3. 2021年11月23日 · 疫情下,登山成為新國民運動,但走進山林的同時,也有致命危機不得不防,原來光是桃園市緊急救護(捕蜂捉蛇)工作大隊2020一年就接獲近萬件的蜂蛇案件通報,更曾發生專業捕蜂人員因蜂螫引起過敏性休克,導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及急救不治的 ...

  4. 2019年12月3日 · 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

  5. 2024年1月24日 · 寒流來襲,全台氣溫急凍,不少人紛紛搬出保暖神器,其中「熱敷墊」是熱銷產品之一,但食藥署今(24)日點名「嬰兒」及「溫度感覺遲鈍者」不該使用,且皮膚較薄的部位,如「脖子」等處,也要小心使用,避免燙傷;醫師臨床就看過,有家屬擔心 ...

  6. 2019年8月2日 · 為克服崇山峻嶺的地勢,建設過程中工程人員以徒步揹負的方式,將總重超過24公噸的設備,歷經全長13公里、高度落差1,200公尺的路程,完成玉山北峰基地台的建置;基地台使用的電力,全數由自建太陽光電與儲能設施供應。. 玉山北峰基地台位於海拔 ...

  7. 2022年12月23日 · 一、保暖:在室內的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等環境,空間要保暖也要維持適度的空氣流通,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 在室外時,身體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