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六大原因造成現代人身體問題. 1.飲食結構不合理. 專家指出,科學的飲食習慣是酸鹼食物比例為1:3,但是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麵、雞鴨魚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據分析,這樣的飲食習慣其酸鹼比例正好相反,為3:1。 2.運動不足.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物質。 但現代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下來便會導致問題。 3.過重的心理負擔.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 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問題影響。 4.不良嗜好. 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無節制的抽煙、飲酒,極易導致人體的問題。 5.生活不規律. 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無規律生活,對身體都不好。 6.環境的嚴重污染

  2. 素食是全球抗暖化的潮流趨勢. 地球暖化氣候異常已為地球與人類生存帶來顯見威脅:如冰層大量融化、西伯利亞凍土層中七百多億噸的超級溫室氣體「甲烷」,瀕臨釋出、地球溫度若再增高,有可能導致海洋中難以估量的致命性毒天然氣在世界各處釋放,氣候 ...

  3. 不均衡的飲食,比較容易罹患慢性疾病. 根據董氏基金會一項最新問卷調查顯示,80%國人對飲食有錯誤的認知,以「是否應該多吃菜少吃飯」的概念為主的調查顯示,有8成民眾的觀念中認為少吃飯是對的,與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國人的五穀根莖類攝取量不足相呼應。 根據1993至1996國民營養調查,醣類平均攝取量佔總熱量的50.5%(建議量58-63%);蛋白質平均攝取量15.5%(建議量12-14%);脂肪平均攝取量34%(建議量25-30%)。 由此可知,醣類攝取量普遍不足,蛋白質和脂肪又攝取過多。 若比較過去一世紀初期與末期之熱量與三大營養素改變情形,其中脂肪的攝取量竄升最快為過去的3.5倍,蛋白質也增加6成,反倒是人體熱量最健康的來源─醣類減少了4成。

  4. 美國亞伯愛因斯坦醫科大學外科教授新谷弘實著. 新谷醫師根據四十多年的胃腸外科經驗,整理出一套真正有效的「不生病生活法」,許多病人聽從他的建議,健康都獲得明顯改善。 新谷醫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先從破除流傳的健康迷思開始,例如每天喝牛奶可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攝取高蛋白低熱量飲食可保持體力又做好體內環保……等,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並引用實際的臨床數據告訴讀者正確的健康常識,彙整出理想的飲食生活,即刻改寫家族由來已久的生活習慣基因。 新谷弘實醫師簡介,新谷醫師的傲人成就. 新谷弘實醫師1935年生於日本福岡縣。 順天堂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赴美,成為胃腸內視鏡學的先軀。 目前擔任亞伯愛因斯坦醫科大學外科教授和貝斯以色列醫院內視鏡部門主管,另外兼任前田病院(原赤?胃腸科診所)、半藏門胃腸診所的顧問。

  5. 攝取的食物 鉀鈉比例要高。 拒絕任何化學添加物 (防腐劑、色素、安定劑、漂白劑、瑩光劑 、味精)。 增加生菜 水果等生食比例。 拒絕經過精製的澱粉類(如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白饅頭、 餅干、三合一沖泡式精磨餐包等)。 拒絕油膩及油炸、油煎食物。 拒絕甜食,尤其是白糖、精糖、精鹽所製成者,果醬、果凍、糖漿、糖果、冰淇淋、飲料(飲料極度酸性,且很快侵蝕牙齒)、巧克力、罐頭水果等。 穀類可藉適當烹調及處理,減少其酸性程度。 譬如麵包倘使經過烤箱,稍微烘烤,其中澱粉會轉變成果糖(fructose)或水果糖(fruit sugar),他們轉成這種型態時 ,就猶如水果中的糖份,成為極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其次,烘烤的麵包,具有鹼性食物的特性,較未處理的白麵包,營養價值增加許多。

  6. 酸鹼性食物的區分,有許多錯誤觀念,以為靠舌頭品嚐,以味覺來判定,是酸味或澀味;或有取石蕊試紙,按理化特性,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變紅為酸性;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如檸檬、醋、橘子‥‥屬酸性,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橘子、蘋果 ...

  7. 健康檢查到底要檢查什麼?預防保健醫療觀念的轉變. 健康檢查項目五花八門,以本身的需求為主. 隨著「早期診斷,早期療癒」預防醫學觀念的推廣,越來越多民眾開始定期做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已毋庸贅述。 然而目前醫療市場上,健康檢查項目五花八門,從健保提供的成人健檢、老人健檢、公司工廠的勞工體檢到各種不同組合的自費體檢,一般民眾常常不清楚應該做到什麼樣的檢查內容,才能充分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建議民眾在選擇健康檢查時,應先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再考量檢查的性質,當然最後還要考量經濟效益。 在本身的需求面上,應先考量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並回顧過去病史、家族病史、工作史,甚或自己的生活型態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