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3月21日 · 醫揭替代辦法有三種. 很多人對大腸鏡檢查感到十分畏懼,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分析,可以與醫師討論後,選擇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如果不做大腸鏡檢查可考慮的其他替代方法,但若發現病變仍需安排大腸鏡切片檢查。 健康醫療網. 2021/03/21 15:36. 大腸鏡檢查有替代方案嗎? 醫揭替代辦法有三種! 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中央社/資料照) 「醫師,我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嗎? 難道沒有其他替代的檢查方法嗎? 」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大腸鏡兼有診斷與治療的功用,可於檢查時,直接針對異常部分做切除治療,雖然替代方案侵入性低,卻在檢查上,不易偵測到較小的腫瘤與瘜肉,因此一般建議優先做完整的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大腸鏡檢查 最有效的篩檢工具.

  3. 2019年10月22日 · 大於五十歲之後,罹患大腸癌的機會顯著上升,因此年紀大的人要定期檢查大腸鏡。 假使是個喜歡吃紅肉、油炸食品及加工肉品的肉食族,那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會比較高。 另外,個人體重過重、抽菸、有第二型糖尿病、或家族有人曾罹患大腸癌,也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最好及早開始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常常覺得肚子不舒服,會腹脹腹痛,但還找不到原因,也可考慮做大腸鏡檢查。 若曾接受過大腸鏡檢查且已經看到大腸息肉,也要根據醫師建議定期回診追蹤。 息肉很少造成不適,因此患者經常沒有感覺。 因此定期篩檢,找出小息肉並早日移除很重要,免得放著這些小息肉在腸道內做大,演變成大腸癌。 假使再檢查前有服用任何通血路的藥物,有心、肝、腎等慢性病,或目前有服用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固定用藥,先在檢查前告知醫師。

  4. 2020年5月18日 · 現在也有「無痛大腸鏡」,讓民眾能在麻醉狀態下做大腸鏡檢查,減少緊張和不適感。 謝孟書醫師回憶道,曾經有位30多歲的患者,平時稍微有便秘,因為很年輕又沒有大腸癌家族史,本來不打算進行檢查。

  5. 2019年6月9日 · 有以下特徵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高: 1. 年紀大的人:多數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但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不是年輕人就不會得到大腸癌喔!2. 曾經有腸道息肉的患者:若有息肉就要定期安排大腸鏡追蹤,因為息肉的發生與大腸癌3.

  6. 2019年12月9日 · 50歲以上的族群可先做糞便潛血反應,如果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就要做大腸鏡檢查。 陳鴻華醫師提到,「大腸鏡是最有效的檢查方式。 」藉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

  7. 2019年11月27日 · 王俊偉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有兩大好發年齡高峰,最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第二個高峰在50~60歲左右,性別上男性患者比例會稍多一些。 愈年輕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愈困難,診斷也較不易,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已有併發症產生。 故若身上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至專科就診。 王俊偉醫師分享,有位令他印象深刻的55歲男性患者,確診前曾因反覆腹瀉問題困擾多年,因工作上需長時間開車,多年來僅靠自行服用成藥及朋友介紹的偏方來緩解症狀,但腹瀉程度隨著時間愈來愈嚴重,甚至影響到行車安全,有好幾次因急著找廁所而差點發生意外。

  8. 2019年6月4日 · 許多人都以為 大腸直腸癌 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一點症狀都沒有,幾乎都是在定期檢查被發現的。 在過去,下消化道攝影是很常使用的檢查方式,從肛門灌入顯影劑與空氣之後,便能檢查腸道內是否有異常的病灶。 這張圖是由下消化道攝影所發現的大腸癌,原本寬闊、平順的腸道變得狹窄又凹凸不平,看起來就像吃剩的蘋果核。 放個示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這就是大腸癌的典型表現。 相信親眼看過大腸直腸癌的人應該不多,所以會覺得很抽象,其實,只要看過大腸癌的真面目,就能夠理解為何會出現某些症狀,又為什麼有人的腫瘤很大顆卻一點症狀都沒有。 這種大腸癌便會在影像上出現典型的蘋果核,厚實的腫瘤沿著腸道長成一整圈,使管徑變小,固態糞便就不容易通過。 患者的排便習慣可能變得很紊亂,時而便秘,時而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