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31日 · 【謝謝你體諒我=感謝】拒絕別人的請託時,要第一時間表達「不能幫上忙很抱歉」的歉意。 接著,可以用「我很想幫忙,但是時間不允許」的方法說明理由和自己的狀況,當對方表示理解時,就要針對這一點說「謝謝」表達謝意。

  2. 2024年7月30日 · 對各式要求說不的五種方法. 對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多數人而言, 「說不」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學習最佳的拒絕方法,儘管要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試錯。 我們都想要在保護自己的時間和尊重及維繫彼此關係之間求取平衡。 如果過於頻繁拒絕,或是用不適切的方法拒絕別人,我們的社會資本肯定會受到衝擊。 我們必須慎重其事、力求平衡。 以下提供我的五種最有效果的策略及實作方法: 1. 問更多問題。 在決定回絕之前,獲知更多細節、找出有助於決斷的資訊。 盡可能窮盡所有問題。

  3. 2024年6月18日 · 想優雅拒絕別人,可以採用以下3種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先同理對方. 在開口拒絕別人前,請先同理對方。 對方一定是對你有所期待、有需要,才會開口請求幫忙。 如果對方想要借錢,你可以先理解對方缺錢的痛苦,先同理對方目前的處境,給予對方一個溫暖的關懷,讓對方對於開口借錢這個求助不感到難為情或尷尬。 2.說出自己內心的觸動. 還是以借錢這件事為例,要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告訴對方,讓對方知道很感謝自己得到信任,但無法幫上忙。 先肯定對方的行為,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和對方站在一起的,雖然無法借錢給對方,但會想法尋求更大的力量。 這就是一種優雅的拒絕方式。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7月26日 · 日本溝通講師教你三步驟,讓你就算拒絕客戶,也能維持好關係. 撰文者:渡邊由佳. 精選書摘 2018.07.26. 拒絕時避免使用「否定」字眼. 「談生意不以NO收場」是商場上不變的法則。. 因此,不得不拒絕客戶的邀約或需求,卻仍想與對方保有合作的可能性時 ...

    • 冰山理論
    • 事件
    • 感受
    • 感受的感受
    • 觀點
    • 期待
    • 渴望
    • 自我

    冰山,是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1916-1988)對於人的一種隱喻。 薩提爾女士提出「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隱喻一個人的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我們從直觀上僅能看見一個人外在水平面之上的部分,就像極地裡的冰山一樣,外在顯露的僅是個人的一小部分,在水平面之下看不見的部分才是人的內在。 冰山架構在與人對話時極好用,這不旦幫助我們了解完整的人需具備的要素,也讓我們在對話時有很好的脈絡可以參照。 從後文的冰山圖來了解當時的我發生了什麼事,你就會明白,我所陳述的一起事件或一個故事,其實是冰山水平面上的一角,這是直覺、可視的,但我的內在有哪些層面在運作,從水平面之上是看不出來的,需要透過對話、核對(Validate)才能了解一個人的內在。

    前文陳述的故事是我先前從美國回來臺灣與父母親碰面時發生的事,這就是冰山最上面的故事,從故事裡也可以看出父親說了什麼話,後媽做了哪些事,而我的反應為何。 當你看到這個故事,你只能看見人的冰山一角,揣測我心裡有著各種情緒,或有些自己的想法,但你無法精確了解我「這個人」內在發生了什麼事。 想要了解我的內在,只能從故事裡的蛛絲馬跡來探索,而不能任憑自己的猜測來理解一個人,否則我會無法被同理。 接下來,我們會著重在水平面下的區塊,看見一個人真正的歷程。

    感受區分為身體感官的感受與內在情緒感受2個部分。 舉例來說,當我回到台中太平老家,聽到後媽開門時說了一句:「這次要好好宰你一頓了。」我的身體抖動了一下。抖動的原因是聽到這句話後身體緊繃,這是感官上的感受。而我的心裡彷彿被針刺了一下,感到尷尬,這個尷尬則是心裡的感受。 當我聽到父親說:「你這兒子太不像話了!」我的頭腦感到一陣暈眩,這是感官的感受。我心裡此時感覺的生氣、慌張、不安、委屈則是心裡內在的感受。 感受是理解一個人的開關,我喜歡從這個層次進入到對話,後續我會將內在感受做更多的探討。

    這個層次的感受通常與我們的觀點有關。 我聽到父親說:「你這兒子太不像話了!」我升起了一股內在的感受,包括生氣、慌張、不安、委屈。對於生氣這個感受我自己有了一些評價:我怎麼可以對父親生氣呢!因此對於生氣,我也感覺到懊悔。原本的生氣是我的內在感受,而這個懊悔,則是我感受的感受了。 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內在其實夾雜了非常多的情緒,這些情緒有時是身體本能,很多時候則是我們受的教育、社會經驗所帶來的。

    人的觀點是承襲長久以來的學習、經驗、規範所形成的一種看法,這些看法很多時候就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基礎。 從前文的故事來看,我認為父親錯怪了我,他的理解是錯誤的,我並非小氣之人,這是我對父親與自己的一種看法。同時,我認為做為孝順的孩子,我回家一趟惹父親不悅是不對的行為,這也是我對整件事的一個觀點。 觀點的來由有時很有趣,人們也很容易在這上面有著固著的看法,將自己綑綁在某個世界裡跳脫不出來。也因此,觀點很可能成為我們的規範、規條或框架。

    人的期待通常分3個面向: 1. 自己對別人的期待 2. 別人對自己的期待 3. 自己對自己的期待 我希望父親能理解我這個做兒子的,每次回家總希望全家和樂,對於金錢方面我不是吝嗇之人。父親則是希望我能善盡兒子的責任,讓父母親都高高興興的,透過我的一點貢獻,讓父母親歡樂,感到欣慰。當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在經濟上可以自由無虞,對待家人時不用太過顧慮金錢,對父親母親可以大膽給予,真心希望他們快樂。 這些都是在期待的層次會發生的欲求。很多時候,我們與人之間的溝通會在「期待」無法被滿足時開始產生挫折,進而在應對上做出不妥當的行為、說出不適合的話語。

    我們常常以為滿足了期待就會心悅誠服,很多事情會迎刃而解。但實際上不然,有時候即便我們得到想要的,但心裡仍然覺得空蕩蕩、感覺不踏實。物質上的滿足通常不會帶來心靈上的充實。 在渴望裡,我們想要的是愛、被愛、被認可、被接納、自由、安全、有價值、被關注、有安全感、獨立等。這些想望都是每個人會追尋的目標,不會因為期待不同而有不同的渴望。

    如果說渴望是每個人追尋的目標,那麼自我這個層次就是支持一個人繼續生存、向前邁進的核心動力。 如果比擬人的存在為體內有一把火在竄燒,當這把火變得微弱時,人的狀態就會變得不穩定而且萎靡,一旦我們能連結渴望,就等於柴火不斷往火種裡添加新的動能,這把火自然會燒得又旺又結實。 因此,自我的區塊基本上就是人的核心、生命力,也可以引申成靈性、精神、本質。當一個人的內在之火暢旺,他除了可以活得精彩、充實,更能為人類社群貢獻心力。這把火就會從「超我」,變成一個「大我」。 簡單來說,如果我能連結到自己渴望,感受到一份認同、關注與愛,我就會跨越了原本的期待、觀點,讓我的內在感受呈現揚升狀態,回到應對姿態上,就可以變得更一致、和諧,當然與家人的關係就會更融洽。 了解了薩提爾冰山架構,我們就可以妥善運用這個框架來探索...

  6. 2021年1月28日 · 其中一種就是巧用「色彩心理學」來和不同特質的人溝通的方法,今天要討論的是「如何拒絕他人的方法」,首先,要先認識不同顏色的人,有什麼特質。

  7. 2017年5月18日 · 剛剛講事情,有多少是你曾經做過或正在做?你覺得這樣會成功嗎? 在確認想達成目標之前,成功需要學會可以成功的方法,但是得先改掉會導致失敗原因,然後把時間花在有效益事情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