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0日 · 李安 (英語: Ang Lee ,1954年10月23日 — ), 台灣 屏東縣 潮州鎮 人 [1] , 臺灣 導演 。. 曾獲得多個主要國際電影獎項,包括兩屆 奧斯卡金像獎 、兩屆 金球獎 、兩屆 威尼斯影展 最佳影片 金獅獎 以及兩屆 柏林影展 最佳影片 金熊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 ...

  2. 2024年1月30日 · 李安 (英语: Ang Lee ,1954年10月23日 — ), 台湾 屏东县 潮州镇 人 [1] , 台湾 导演 。. 曾获得多个主要国际电影奖项,包括两届 奥斯卡金像奖 、两届 金球奖 、两届 威尼斯影展 最佳影片 金狮奖 以及两届 柏林影展 最佳影片 金熊奖 、 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 ...

  3. 序言. 李安獲獎與提名列表. 本條目列舉 臺灣 著名 導演 安 在電影製作上的歷年獲獎與提名列表。 李安在1999年執導的《 臥虎藏龍 》獲得第73屆 奧斯卡 最佳外語片獎 及三個技術獎項。 2006年和2013年則分別以《 斷背山 》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獲得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和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獎 ,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 亞洲 導演,也是至今唯一兩度獲得該獎項的 亞洲 導演。 並獲得多個主要國際電影的獎項,五座 英國電影學院獎 、五座 金球獎 、兩座 威尼斯影展 最佳電影 金獅獎 以及兩座 柏林影展 最佳電影 金熊獎 [1] 。 李安是 柏林影展 歷史上,唯一能夠兩次奪得最佳電影的導演。

  4. 其他人也問了

    • 家世
    • 生平
    • 著《本草綱目》
    • 紀念
    • 外部連結

    祖父李曉山是鈴醫(搖串鈴行醫的走方郎中);父親李言聞,字子郁,號月池,也是當地名醫。 由於家庭薰陶,李時珍從小就喜愛醫學。由於當時醫者的社會地位不高,所以身為醫生的父親李言聞希望他讀書應考科舉以光宗耀祖,並不鼓勵他習醫。

    李時珍生於1518年7月3日(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逝於1593年(神宗萬曆二十二年)。 14歲時考取秀才,但之後三次參加鄉試失敗,無法成為舉人,兼之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一直有增無減,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至此棄儒從醫專心研究醫藥。 30歲時成為當地名醫,38歲時,武昌的楚王朱英㷿聽說後召他去任王府,聘他為「奉祠正」,掌管良醫所事務。 1556年,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李時珍在京師供職了一年後辭官。 1557年,辭官回家後,他在雨湖北岸構築新居,題名「紅花園」,並在此行醫。此後一直研究醫藥,歷經30餘年時間,終於著成《本草綱目》,後來又用12年修訂三次。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李時珍離世,葬於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東南2公里的雨...

    起因

    在他行醫救人時,他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遺禍無窮。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資料,可惜並無回音,於是他便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閱讀大量醫籍和堅實的文史基礎,整理歷代的藥物學著作。

    過程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藥名混雜最使李時珍頭痛,使他往往弄不清藥物形狀和生長狀況。過去的本草書,雖反覆解釋,但由於部分作者沒有深入調查,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作「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於是李時珍在徒弟龐憲、兒子李建元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除了不辭勞苦到各地採藥及以自身試藥外,他還遍訪名醫宿儒,併到處訪問漁夫、農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間驗方。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 後來,他多次出外採訪。除了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等很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武當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 後人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仙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刊行

    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死後第三年,《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刊行。

    2013年7月3日,著名搜尋引擎Google在其首頁上(包括.tw、.hk、.sg、.my、.vn、.ph等六大網域,但不包含.jp、.kr的網域),改變其公司在六個國家與地區的圖案,紀念當天是李時珍495歲的誕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李時珍的故鄉(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東門外的蟹子山上修建了他的陵園。
    醫聖李時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歷代名醫--李時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電視連續劇《大明醫聖李時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李安,南京 鳳陽府 懷遠縣(今安徽省 懷遠縣)人,明朝軍事人物,安平伯。李遠之子。 李安繼承其父李遠的爵位。洪熙元年,擔任交阯參將,因失律被貶為事官。之後跟隨王通放棄交阯返回,被下獄並奪去世券,被貶至赤城。

  6. 李安 (?—?),字 武龍 , 五胡十六國 時代 成漢 人物。. 李安幼年喪親,養於外戚 羅夫人 家。. 元康元年(291年)避亂入蜀地。. 永寧元年(301年), 特 起兵,李安跟從征伐,以勇烈馳名,特把他當做養子。. 驍騎將軍 驤 讓他擔任自己帳下督護,多 ...

  7.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安章 (1915年—1997年12月), 臺灣 臺北縣 蘆洲鄉 果農,推廣 草莓 種植,帶動家鄉蘆洲與 大湖鄉 經濟,被譽為「臺灣草莓之父」。 生平 [ 編輯] 接觸草莓 [ 編輯] 1915年,李安章生於蘆洲樓仔厝庄 [1] [2] 。 年少時,他即對農業頗感興趣,行走臺灣南北各地考察各地風土民情,認為臺灣農業有賴精耕細作才有發展 [1] 。 1934年,日本人將九個品種草莓在 陽明山 高冷地區試種 [3] 。 該年,李安章在一位日本法官家中品嘗過草莓,從此對草莓酸甜的滋味留下深刻印象 [1] 。 當時草莓因品種水土不服一直無法達到經濟栽培,在臺灣並未推廣大面積種植 [4]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