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6月7日 · 一個對上主的應許滿有信心的人,必能由衷發出活潑的盼望與滿足的喜樂。 再者,保羅始終過著在指望中喜樂的生活,他大有信心、大有盼望,故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而專心一意為主效命,就是被關在牢獄中仍唱詩禱告讚美上帝。

    • 保羅的身世
    • 保羅的工作
    • 保羅的榜樣
    • 保羅的三次佈道旅行
    • 外部連結

    保羅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屬於便雅憫支派的以色列人,是出生在國外的猶太僑民,他的家在猶太省北方,基利家省的大數城,這裡是當時羅馬帝國的主要學術中心之一。保羅原來的名字叫掃羅(意為求問),因為出生在羅馬帝國的直屬領地,根據出生地國籍原則,具有羅馬公民的身份。保羅的父親是法利賽人,他長大後又到耶路撒冷著名的學者迦瑪列門下學習,所以他從小便受法利賽教門的薰陶,並接受過嚴格的律法教育。他對舊約聖經,希臘文和哲學都有深入的研究,這些對他後來從事聖工與闡明真道有很大的幫助。 保羅起初堅持猶太教傳統,認為傳耶穌是違背傳統信仰的異端,因此極力迫害基督徒。但後來他在往大馬色迫害門徒的途中,得到耶穌奇妙的異象啟示,自此悔改歸入主的名下 。

    保羅信主後滿得聖靈的能力,開始傳揚耶穌的福音,但他沒有隨即上耶路撒冷去找其他使徒, 而是獨自退到亞拉伯的曠野,在那裡一段時間,與神交通,得著啟示,後來回到大馬色再到耶路撒冷及大數。主後43年左右,巴拿巴到大數請他出來協助安提阿聖工,後來就在安提阿蒙聖靈差遣,出外傳道。保羅出外三次以上,傳福音的方向始終朝向非猶太人的地方,蒙聖靈同工,聖工發展,到處設立教會,把耶穌的福音傳遍了地中海沿岸一帶地方。除此之外,保羅亦藉著書信來勉勵,教導教會及聖工人員。他的書信常常充滿著關懷之愛,但對於異端的侵擾與行為的敗壞,則加以嚴厲斥責。他的書信是教會史上極重要的著作,對於基督Bible:約伯記護有極大的貢獻,也是基督宗教信徒今日信仰的寶卷。 在新約聖經中有書信21封,其中有13封是他所寫的,通稱為保祿書信/保羅...

    保羅會凡事給基督宗教信徒作了榜樣,且吩咐要傚法他 (徒20:25; 林前11:1). 現在我們從信, 望, 愛三方面來查考他的榜樣以為傚法。 信、望、愛是基督徒不可缺少的德行,也是永遠常存的恩賜 (林前13:13).

    第一次佈道旅行

    保羅的第一次宣教旅程約在公元47年至49年,當時保羅身在安提阿教會,同行的還有巴拿巴,他們到過亞西亞省的好幾個地方,將福音帶到羅馬帝國。

    第二次佈道旅行

    保羅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在50年至53年進行,歷時約三年,這次保羅與西拉和提摩太同行,旅程中保羅見異象,首次把福音傳入歐洲,前往了馬其頓。在這次旅程,他們在腓立比、庇哩亞、帖撒羅尼迦、哥林多等地建立了教會。

    第三次佈道旅行

    而保羅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在52年至57年進行,以以弗所為基地,期間再次穿越馬其頓,旅程最後以耶路撒冷作為旅程的終點站。

  2. 其他人也問了

  3. 2020年7月6日 · 保羅在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提到了主的其中一個命令:「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腓立比書4:4)基督徒理當活出喜樂的生命,這是主的吩咐也應該是信徒生活中的標誌。 然而在真實生活中,活出喜樂卻是如此困難,每當挑戰和試探來到眼前,我們的喜樂就像被吸塵器吸走灰塵那樣,咻地一聲消失無蹤。 基督徒作家貝琪.德克魯茲(Betsy de Cruz)在 Ibelieve網站 上分享,每位基督徒都要學習「重拾喜樂」的功課,現實狀況可能會把我們擊倒,但是靠著明白--倚靠主的人什麼都不缺--這件事,我們可以一次次在祂裡面重新站立、喜樂、盼望地發出讚美。 約翰福音15:11這樣說: 「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4. 2021年7月19日 · 爲了傳福音,羅姆姆懷著信心:「憑我自己,我一無所能,靠主恩祐,我一切都能。」來到臺灣。透過羅姆姆見證,我們來看看初期臺灣團體情況: 「我在1966年從日本來臺北,我們修院還在建築中,工地到處都亂七八糟,外面都是泥土及草地。我們很窮,三餐都很簡單。 每個月,我和一個 ...

  5. 箴言十七章22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靈使骨枯乾。. 』這句話在醫學界已經得到證明,內心安定、喜樂,其實比輝瑞、莫德納、AZ這些疫苗更好;心裏若整天擔心煩惱憂苦不安,身心鬱結,沒病也會生出病。. 因為,當我們心煩惱、心情不好,身體裡 ...

  6. 《箴言》十七章22節也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喜樂可以調節人際關係,帶給人輕鬆愉快,活得更健康。基督徒要時時提醒自己臉上笑容,傳播喜樂、傳遞真愛!讓街上不認識我人看到我喜樂,也感到受祝福。喜樂是以積極眼光看事情、對未來保持

  7. 2021年6月29日 · 教會需要正是獲得自由,“我們總是需要獲得釋放,因為唯有自由教會才是令人相信教會”。. 教宗强調,伯多祿和保祿是自由人,因為他們獲得了自由。. 伯多祿是加里肋亞漁夫,他首先因耶穌“無條件愛”,從“感到不適合及失敗苦楚”中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