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alamy.com

      圖片: alamy.com

      • 常見種類: 全世界有大約3,000多種蚊子,臺灣目前則有130多種的紀錄。 吸食血液的子們與人類關係相當密切,在臺灣常見種類有熱帶家蚊 (Culex (Culex) quinquefasciatus)、白線斑蚊 (Aedes (Stegomyia) albopictus)、埃及斑蚊 (Aedes (Stegomyia>) aegypyi) (分布於南臺灣)等。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8月25日 · 台灣常見的蚊子有哪些種類? 哪一種蚊子最毒? 新星聞 / 2021.08.25 00:00. 新星聞狂報/台北報導 最近大家把焦點都放在新冠肺炎上,不過台灣其實還有很多種傳染病要注意防範的。 最近天氣炎熱,午後又常常發生雷陣雨,造成空地容器積水,容易孳生病媒蚊,引發登革熱的疫情。 台灣到底有那些種類的蚊子呢?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三斑家蚊:外型特徵為口吻具有黃斑,是台灣日本腦炎的主要病媒,主要孳生於水田、池塘等水聚集的地方,喜歡在夜間行動。 三斑家蚊是台灣日本腦炎的主要病媒。 圖/擷取自網路 二、熱帶家蚊:是台灣最常見的蚊子,生長於積水的地方,特別愛水溝、化糞池等惡臭處。 大家在傍晚看到一大群蚊子「成群結隊」飛舞的就是這種蚊子! 狗狗的「心絲蟲症」也是牠們造成的喔!

    • 常見蚊子種類1
    • 常見蚊子種類2
    • 常見蚊子種類3
    • 常見蚊子種類4
    • 常見蚊子種類5
  3. 蚊子是許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子會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將疾病從一個宿主體內傳播到另一個宿主體內,登革熱、瘧疾、黃熱病、茲卡病毒、絲蟲病 ( 英語 : Filariasis )、日本腦炎、西尼羅河病毒、屈公病等 蟲媒病毒 ( 英語 : arbovirus ) 可以通過這種

  4. 2019年6月25日 · 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布。 那麼,台灣又有哪些蚊子呢?全世界有紀錄的蚊蟲約3000多種,台灣有131種,其中又有一些是比較常見的。 ˙熱帶家蚊 熱帶家蚊為住家最常見之蚊蟲,數量多又分佈廣。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基本資料
    • 生物種類
    • 形態結構
    • 成長過程
    • 生理生態
    • 疾病病種
    • 防制原則
    • 生活習性

    蚊(mosquito)屬於雙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又稱“蚊子”,是最重要的醫學昆蟲類群。蚊分布很廣,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全世界已記錄蚊蟲共3亞科(巨蚊亞科、按蚊亞科、庫蚊亞科),35屬,3600多種和亞種。中國已發現370餘種,其中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的蚊種超過半數。

    •中文學名:蚊

    •拉丁學名:Culicidae

    •別稱:蚊子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門:六足亞門

    蚊 wén

    mosquito

    用廣東話讀蚊就是元的意思。

    複數作mosquitoes或mosquitos。

    蚊(mosquito)屬於雙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是最重要的醫學昆蟲類群。蚊分布很廣,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全世界已記錄蚊蟲共3亞科,35屬,3600多種和亞種。蚊有3個重要的屬。

    按蚊屬(Anopheles,瘧蚊)是瘧疾的唯一媒介,還傳布絲蟲病和腦炎。靜止時喙、頭和身體成一直線,但與著落面成一角度,故易於辨認。翅上有不同顏色的鱗片形成斑點。卵單個地產於水面。幼蟲體軸與水面平行,通過腹部的後氣孔呼吸,無其他多數孑孓的呼吸管。常在植物茂盛的水中繁殖。生活史從18天至數周不等。

    庫蚊屬(Culex)是病毒性腦炎的媒介,在熱帶和亞熱帶還傳布絲蟲病。靜止時體軸與著落面平行,喙稍彎向下方。翅脈和翅緣有鱗片,但翅的顏色一致。雌蚊腹部末端鈍,有縮回的尾須。幼蟲細長,有帶毛束的呼吸管,頭下掛,與水面成45°角。在幾乎所有淡水(包括靜止的污水)中繁殖。卵在水中集成塊狀,數目約100多。生活史10~14天,天氣冷時可能長些。尖音庫蚊(C. pipiens pipiens):多見於北方,五帶淡色庫蚊(C.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多見於南方。

    伊蚊屬(Aedes):傳布黃熱病、登革熱和腦炎。著落時身體與表面平行而喙向下,與庫蚊相似。翅單色,與庫蚊的區別在於胸部呈銀色,有白斑紋,有氣孔後剛毛。雌蚊腹端尖,有可突出的尾須。幼蟲短粗,呼吸管有一對毛束,頭下垂與水面成45°角。通常在洪水、水坑或鹽沼中繁殖,卵可耐長期乾旱。生活史可短到僅10天,氣候涼時可長達數月。埃及伊蚊(A. aegypti):為黃熱病的重要媒介,足上有白帶,胸腹部有斑點。可在花盆、丟棄的汽車外胎等各種容器中繁育。鹽沼伊蚊(A. sollicitans),A. taeniorhynchus及背點伊蚊(A. dorsalis):是鹽沼的主要蚊種,繁殖快,善飛,騷擾動物和人。我國已發現蚊類有18屬374種(亞種)。

    蚊類和其它雙翅目昆蟲的主要區別是:

    1.喙細長,比頭部長几倍,便於吸食液體食物或穿刺吸血。

    形態

    蚊是小型昆蟲,成蚊體長約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頭、胸、腹3部分。 1.頭部:似半球形,有複眼和觸角各1對。觸角(antenna)分15節,第1節稱柄節(scape),第2節稱梗節(torus),第3節以後各節均細長稱鞭節(flagellum)。各鞭節具輪毛,雌蚊的輪毛短而稀,雄蚊的輪毛長而密。在雌蚊觸角上,除輪毛外,還有另一類短毛,分布在每一鞭節上,這些短毛對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有反應,對二氧化碳和濕度尤其敏感,在雌蚊尋覓吸血對象時起重要作用。觸鬚1對,兩性按蚊的觸鬚均與喙等長,雄蚊的觸鬚末端膨大;庫蚊、伊蚊的雌蚊觸鬚甚短,不足喙之一半;庫蚊的雄蚊觸鬚長於喙,伊蚊的雄蚊觸鬚與喙等長。蚊的口器常稱為喙(proboscis),屬刺吸式口器,由上內唇、舌各1個,上、下顎各1對,共同組成細長的針狀結構,包藏在鞘狀下唇之內。上內唇細長,腹面凹陷構成食物管的內壁,舌位於上內唇之下,和上顎共同把開放的底面封閉起來,組成食管,以吸取液體食物。舌的中央有一條唾液管。上顎末端較寬如刀狀,其內具細鋸齒,是蚊吸血時用以切割皮膚的工具。下顎末端較窄呈細刀狀,其末端具有鋸齒,在吸血時隨皮膚切開之後,起鋸刺皮膚的功用。下唇末端裂為二片,稱唇瓣(labella)。當雌蚊吸血時,針狀結構刺入皮膚,而唇瓣在皮膚外挾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則向後彎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護與支持刺吸器的作用。雄蚊的上、下顎退化或幾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膚,因而不適於吸血。 2.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後胸。每胸節各有足1對,中胸有翅1對,後胸有1對平衡棒,是雙翅目昆蟲的特徵。中胸、後胸各有氣門1對。中胸特別發達,其背板幾乎占據全胸背,由前而後依次為盾片、小盾片及後背片(圖18-4)。庫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三葉狀,按蚊的小盾片後緣呈弧形。蚊翅窄長,膜質。翅脈簡單,上有鱗片覆蓋。翅的後緣有較長的鱗片,稱翅遂。鱗片可形成麻點、斑點或條紋,是按蚊分類的重要依據。蚊足細長,自前而後分別稱前足、中足和後足。足上常有鱗片形成的黑白斑點和環紋,為重要分類特徵。 3.腹部:分11節,第一節不易察見。第2~8節明顯可見,在其背面,有的蚊種具有由鱗片組成的淡色橫帶、縱條或斑。最末3節變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須1對,雄蚊則為鉗狀的抱器,構造複雜,是鑑別蚊種的重要依據。

    內部結構

    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環及生殖等系統。 1.消化系統: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腸及肛門。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均在胃內進行。在前腦內有1對唾腺,各分3葉,每葉有一小唾腺管,最後匯合成總唾腺管,通入舌內。唾腺分泌和貯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種酶,包括抗血凝素(anticoagulin),溶血素(haemolysin)和凝集索(agglutinin)等。 2.生殖系統:雄蚊有睪丸1對,自每一睪丸發出的輸精管在遠端膨大為儲精囊,兩者會合成射精管。射精管遠端為陰莖,陰莖兩側有抱器。雌蚊有卵巢1對。兩輸卵管在匯成總輸卵管前的膨大部稱壺腹(ampulla)。總輸卵管與陰道相連。在陰道遠端有受精囊(spermatheca)和1對副腺的開口。陰道則開口於第8、9腹節交界處的腹面。每個卵巢由多個卵巢小管組成。每個卵巢小管包括3種發育程度不同的卵泡(follicle)。頂端的為增殖卵泡,中間為幼小卵泡,靠近輸卵管的為成卵卵泡。卵泡依次逐個發育成熟。當成卵卵泡中的卵成熟排出後,幼小卵泡,又發育為成卵卵泡,每排出一次卵,在卵巢小管上就留下1個膨大部(inflation)。

    蚊的發育為完全變態,生活史分四個時期,即卵、幼蟲、蛹和成蟲。前三個時期生活於水中,成蟲生活於陸地。

    1.卵

    蚊子的卵根據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邊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而伊蚊則在三至五天。

    雌蚊產卵於積水中。蚊卵小,長不足1mm。按蚊卵呈舟形,兩側有浮囊,產出後浮在水面。庫蚊卵呈圓錐形,無浮囊,產出後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橄欖形,無浮囊,產出後單個沉在水底。蚊卵必須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經2~3天后幼蟲孵出。

    2.幼蟲

    蚊子的幼蟲稱為孑孓。孑孓用吸管呼吸。攝食有機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會產生水流,流向嘴巴。這個時期約維持10~14天,經4次蛻皮後變成蛹。

    1.孳生習性 成蚊產卵的地點就是幼蟲的孳生地,蚊蟲孳生地的區分在調查和防制上有重要的意義。各種蚊蟲對孳生環境有一定的選擇,可分為5種類型:

    (1)田塘型:田塘型主要包括稻田、沼澤、蘆葦塘、各類池塘、草塘、人工湖等大型或較大積水場所,是中華按蚊、三帶喙庫蚊的主要孳生地。

    (2)緩流型:緩流型主要包括清潔的小溪、灌溉溝渠、溪床、積水梯田、滲水坑岸邊等,是微小按蚊的主要孳生地。

    (3)叢林型:叢林型主要包括叢林濃蔭下的山溪、蔽蔭的山澗溪床、石穴、泉潭等小型清潔積水體,是大劣按蚊的主要孳生地。

    (4)污水型:污水型主要包括窪地積水、陰溝、下水道、污水坑、沙井、淺潭、清水糞缸、積肥坑、污水池,是淡色庫蚊和致倦庫蚊的主要孳生地。

    (5)容器型:包括積水的人工容器(如缸、罐、壇、桶、盆、碗、瓶、盒、廢舊輪胎等)和植物容器(如樹洞、竹筒、葉腋、椰子殼等可以積水的部分),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的主要孳生地。

    蚊類不僅吸血騷擾,而且傳播多種疾病,在我國,重要的傳病蚊種如下:

    1.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成蟲灰褐色,雌蚊觸鬚較細,末端兩白環寬,常相互連線;翅前緣基部一致暗色;後足跗節僅有窄端白環;腹側膜上無T形暗斑。該蚊是我國獨有蚊種,分布在北緯34°以南地區,主要孳生於植物遮蔭較好、水質清涼的靜水或緩流小積水中,如稻田、茭白田、水坑、灌溉溝等。是瘧疾和馬來絲蟲病的重要媒介,傳瘧作用高於中華按蚊。

    2.中華按蚊(Anopheles sinesis)雌蚊觸鬚具4個白環,頂端2個寬,另2個窄;翅前緣具2個白斑,尖端白斑大;腹側膜上有T形暗斑;後足1~4跗節具窄端白環。分布於除新疆和青海以外的全國各省區,是廣大平原,特別是水稻種植區瘧疾和馬來絲蟲病的重要媒介。雖然不是高效的傳播者,但由於種群數量大,可引起暴發性流行。幼蟲主要孳生於緩流清水中,如小溪、溝渠、滲出水等。

    3.微小按蚊(An.minimus)棕褐色小到中型蚊種。雌蚊觸鬚具3個白環,末端兩個白環等長並夾一約等長的黑環;觸鬚後半部有一較窄白環,上述黑、白環也可有變化;翅前緣具4個白斑;各足跗節一致暗色。分布在北緯 32°以南山地和丘陵地區,是該地區瘧疾的主要媒介。

    4.大劣按蚊(An.dirus)灰褐色中型蚊種。雌蚊觸鬚具4個白環,頂端白環最寬。翅前緣脈具6個白斑,第6縱脈有6個黑斑。各足股節和脛節都有白斑,後足脛節和第1跗節關節處有一明顯的寬白環。大劣按蚊是熱帶叢林型按蚊,主要孳生於叢林邊緣蔭蔽的溪床積水、淺潭、小池等處。大劣按蚊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海南島以及雲南西部和 廣西南部的少數地區,通常有較高的自然感染率,是海南島瘧疾媒介防制的主要對象。

    5.淡色庫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致倦庫蚊(Cx.P.quinquefasciatus)褐色、紅棕或淡褐中型蚊種。成蚊的共同特徵是:喙無白環;各足跗節無淡色環;腹部背面有基白帶。致倦庫蚊和淡色庫蚊的形態、生態習性近似,但在我國的地理分布不同,以北緯32~34°分界,致倦庫蚊分布在南方廣大地區,淡色庫蚊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在分界區可有它們的中間型。兩者都被稱作“家蚊”,是室內常見的刺叮吸血蚊蟲,是城市滅蚊的主要對象之一。幼蟲主要孳生在小型,特別是污染的坑窪、水溝以及容器積水。淡色庫蚊和致倦庫蚊是班氏絲蟲病的主要媒介。

    由於蚊蟲的抗藥性愈來愈嚴重,加之殺蟲劑對環境的污染及對生態平衡的影響,單純依賴化學滅蚊的做法已不可取,當前多採用綜合治理的辦法,包括環境治理、化學防制、生物防制及法規防制等。

    1.環境治理 通過環境處理和環境改造改變孳生環境。對稻田型孽生地的處理,宜採用間歇灌溉、剷除岸邊雜草和稻田養魚;對污水型草生地處理,可通過疏通下水道、污水溝、改陽溝為暗溝並封閉、污水井加蓋、填平污水池等方法達到減少蚊蟲孳生地的目的。對容器型孳生地則需採用搞好環境衛生,平窪填坑、堵塞樹洞、處理竹筒、翻缸倒罐及清除廢棄器皿、加強輪胎堆放的管理等措施。

    2.化學防制 雙硫磷、倍硫磷、毒死摔、殺螟松和辛硫磷等是殺滅蚊幼蟲的主要藥物。滅成蚊有下列方法:

    (1)室內速殺:通常採用化學藥物複合配合劑,用噴霧器、氣霧罐等器械噴灑室內或蚊蟲棲息場所。氣霧罐的複合劑配方通常由擊倒劑、致死劑、增效劑以及香精、去臭煤油和拋射劑等組成。

    (2)室內滯留噴灑滅蚊:多用於媒介按蚊的防制,是防制瘧疾的主要措施之一,對家棲蚊類有明顯效果。常用的滯留噴灑殺蟲劑有DDT、馬拉硫磷、甲嘧硫磷和擬除蟲菊酯類等。可濕性粉劑配製的水懸劑適於噴灑吸水性強的泥牆、磚牆,乳劑適用於木板、水泥等表面光滑的牆面。

    80年代起,在我國使用溴氰菊酯或其他擬菊酯類殺蟲劑浸泡蚊帳或噴灑蚊帳,經現場試驗,對降低嗜人按蚊、中華按蚊及大劣按蚊密度和控制瘧疾發病率效果明顯,是近年抗瘧工作中媒介防制的重要進展。

    孳生習性

    蚊蟲都孳生於水中,不同性質的水質和積水類型孳生不同種類的蚊蟲。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制本措施。

    吸血習性

    蚊也是通過吸血傳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習性能察知其與疾病的關係。 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須吸血其卵巢才能發育,繁衍後代。雌蚊多在羽化後2~3天開始吸血,溫、濕度,光照等多種因素可影響蚊的吸血活動。氣溫在10℃以上時開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庫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則愛吸家畜的血,但沒有嚴格的選擇性,故蚊可傳播人獸共患病。

    棲息習性

    掌握蚊的棲息習性是制定滅蚊措施的依據。 蚊羽化後和吸血後均須尋找地方棲息,一般講蚊喜歡在隱蔽、陰暗和通風不良的地方棲息,如屋內多在床下、櫃後、門後,牆縫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叢、山洞、地窖、橋洞、石縫等處。 據吸血後棲息習性不同把蚊分為以下三種:家棲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棲型:如中華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後有些在室內,有些到室外棲息。野棲型:如大劣按蚊、白紋伊蚊等吸血後要飛到室外消化胃內的血液。

  5. 2019年4月15日 · 我們常見的蚊子、蒼蠅牛虻甚至蛺蠓小黑蚊屬於此家族。 雖說這一家族的成員讓人類恨得牙癢癢,想除之而後快,然而牠在生態系統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6. 常見種類: 全世界有大約3,000多種蚊子,臺灣目前則有130多種的紀錄。 吸食血液的蚊子們與人類關係相當密切,在臺灣常見種類有熱帶家蚊 ( Culex ( Culex ) quinquefasciatus )、白線斑蚊( Aedes ( Stegomyia ) albopictus )、埃及斑蚊( Aedes ( Stegomyia >) aegypyi )(分布於南臺灣)等。

  7. 蚊子(家蚊屬)的幼蟲,又稱為“ 孑 ( jié ) 孓 ( jué ) ” 蚊科均為完全變態,包括四個發育時期:卵、幼蟲、蛹及成蟲。前三個時期的長短與種類及溫度有關。舉例來說,媒斑蚊(Culex tarsalis,常見於美國),在20 下須14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