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0日 · 不過近日有許多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身體的多重器官都會造成傷害這些傷害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刊文指出英國重症監護醫學學院專家說透過觀察數以千計倖存下來的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情況發現新冠病毒可全方位攻擊人體患者的肺部心臟和其他器官都會受到新冠病毒的損害並需要長達15年的時間恢復可見 新冠病毒是非常嚴重的。 新冠肺炎感染者患病期間的感受是很痛苦的,英國《每日快報》報導了英國患者傑米·伊斯特抨擊很多英國人所謂新冠肺炎只不過是個「重 感冒 」的說法,他說在那「可怕的一週裡」,他不僅動彈不得,還沒有食慾,「就像被卡車撞了似的。 有醫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不僅可以攻擊人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和消化系統,還能攻擊人的生殖系統和神經系統。

    • 免疫力較弱者染疫後傳染期會2倍?
    • 免疫力反應太強、太弱都不好!
    • 群體免疫力與疫苗接種覆蓋率

    台灣在 8 月 13 日首度驗出哥倫比亞病毒株,引發民眾高度關注,因為擔心新變異株病毒可能對於免疫力不好的人,會拉長潛伏期。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釐清:「免疫力較弱者染疫後,並非潛伏期會拉長,而是傳染期會變成一般人的 2 倍。」 羅一鈞說,一般人感染變異株後,在醫院隔離 10 天後 Ct 值就會拉高、病毒量降低,但在一些免疫不全疾病、風濕免疫疾病病人身上,病毒 Ct 值會一直比較低,2 到 3 周的時間都會維持在病毒濃度高、傳染力強的情況。 到底免疫力與病毒是什麼樣的關係?免疫學博士、同時前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前陽明大學熱帶醫學教授兼研究所所長蕭孟芳解釋:「新冠病毒與人類免疫系統互動,易感族群是高危險的族群,容易發展成重症及死亡。所謂易感族群因病毒而異,例如腸病毒之於...

    無論免疫反應太強、太弱,人類都是輸家,蕭孟芳進一步說明:「免疫反應太強,造成免疫病理傷害,免疫細胞產生細胞素風暴,雖然殺敵一萬卻自損八千,甚至敵盡我亡。」 1. 免疫不足: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傳染性強,重度感染,死亡率高。 2. 免疫太強:造成免疫病理傷害,產生併發症及重症,增加死亡率。 而免疫反應強弱又與個人體質有關,個人基因的表現會影響免疫系統對病毒的感受性。疫情期間人人都會說要提升免疫力,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提升個人健康?蕭孟芳提到:「目前沒有任何實證醫學證據證實,藥物或保健食品可以改善個人體質增強抵抗力對抗新冠病毒。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均衡飲食才是維持最佳免疫狀態的不二法門。」 不可否認,個體免疫反應與基因多形性有關,研究發現有些特殊基因標記與免疫調節有關。除了少數先天基因缺陷,免疫力差...

    個人免疫力的好與壞會影響到疫苗效力嗎?蕭孟芳認為:「每個人對疫苗接種誘發的免疫反應的確因人而異,雖然在疫苗接種人口中會產生程度不等的免疫反應,但足夠的疫苗接種覆蓋率可產生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阻斷或降低社區傳播的風險。以 Delta 變異株為例,欲達到群體免疫力,疫苗接種覆蓋率需為 87.5 %。」 目前還無法預測個體哪些基因型與新冠病毒誘發免疫反應強弱有因果關係,或許隨著大數據的收集,蕭孟芳認為這個答案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藉由全球大規模疫苗注射及基因型研究而明朗化。 在更多研究數據報告發表前,民眾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與均衡飲食才是對自身最好的防護方式。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COVID-19/變異病毒株威脅!WHO: Delta 導致住院風險增加 COVID...

  2. 2020年4月23日 · 這種病毒幾乎可以侵襲人體的任何部位包括肺心血管腎臟腸和大腦並造成毀滅性後果它的兇猛令人害怕。 」負責收集COVID-19臨床數據的耶魯大學的心臟病專家Harlan Krumholz說。 呼吸道是病毒最愛的受體. 被感染的人可透過咳嗽等排出含病毒的飛沫被他人吸入時新型冠狀病毒就會進入鼻腔和咽喉。 研究人員發現,鼻腔中富含病毒的受體,藉由這個途徑,病毒進入細胞大量繁殖。 接著,患者可能會 發燒 、 咳嗽 、喉嚨不舒服、嗅覺和味覺喪失或頭部和身體疼痛。 在入侵初始階段,如果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抵抗 SARS -CoV-2,病毒就會沿氣管攻擊肺部,肺泡細胞同樣富含ACE2受體。 一般來說,氧氣會穿過肺泡進入微血管,然後被運輸至身體其他部位。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1年7月21日 · 根據研究的分析,這十個受到影響部位: 全身性系統. 神經系統. 循環系統. 皮膚系統. 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肌肉系統. 內分泌系統. 免疫系統. 骨骼系統. 研究人員分析:「有些症狀跨越多個器官系統,表明同一器官系統的症狀可以具有不同形狀的時間進程,其中全身和神經、認知症狀最有可能從疾病發作持續到第 7 個月以後。 包含最常討論的睡眠狀態,研究人員也進行分析:有些人可能失眠、做噩夢、不安穩的睡眠等狀況。 由於許多康復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有症狀,多數可能默默地忍受著,近期美國 CDC 針對這些長期新冠患者制定後續就醫的指引,先前指揮官陳時中也承諾針對這部份國內也請專家來進行制定。 但已知目前常見的長期 COVID 症狀包括: 極度疲倦(疲勞) 胸痛、胸悶.

  5. 2020年3月3日 · 醫學界對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人體的程度需要更多瞭解和過去SARS和MERS綜合症相似並會對人體的肺腎及腸胃等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五、新冠病毒尚未有解藥、疫苗

  6. 2024年1月1日 ·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 )則表示,罹患新冠肺炎的人出現的症狀範圍非常廣泛,從輕微症狀到嚴重疾病都有。 症狀可能在接觸病毒後 2 – 14 天出現,而且任何人都可能出現從輕微症狀演變到嚴重症狀的情形。 最新症狀資訊: 重複感染怎麼辦? 面對第二次確診症狀、治療、隔離一次明瞭.

  7. 2021年11月27日 · 全球疫情警戒再次生溫因在南非國家發現了新型新冠變種病毒而世界衛生組織於 27 也正式將它命名為 Omicron那它的可怕之處到底在哪? 它和 Delta 病毒又有什麼不一樣? 現在就帶你一同來了解。 它為何可怕?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6 日(五)在記者會上解釋:「 11 月 12 日南非首次發現此變異株,南非東北角豪登省快速攀升,短短兩周快速增加成為當地主流病毒株,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引發很多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也在 26 日(五)召開緊急會議後發聲明警告,初步證據顯示 COVID-19 痊癒者再次感染這株最新變種的風險不低,甚至南非科學家稱最新變種是 COVID-19 病毒的「演化大躍進」,Omicron 變種有異常多的約 50 項突變,包含棘蛋白的 30 多種變異。